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1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426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51.
细菌超低温冻结保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0属19种19株细菌超低温冻结保藏试验的结果。从细胞存活率看,冻结保藏8个月,10%甘油、10%二甲基亚砜保护剂保藏效果优于蒸馏水作保护剂,少数菌株三种保护剂保藏效果相近。快速冻结与慢速冻结对细咆存活率影响不显著。恶臭醋杆菌混浊变种(Acelobacter rancens var. turbidans) AS 1.41,产氨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ammoniagenes) AS1.844,细胞悬液浓度大,细胞存活率有增高趋势。电镜观查,超低温冻结细胞死亡率高的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 AS 1.489有胞壁破裂、胞质溢出现象,是细胞死亡原因之一。冻结融化后直接测定,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S 1.557乳酸生成力下降3.4—13.8%,溶壁小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AS 1.634对溶菌酶敏感性下降14—23%。冻结融化后移接2代测定,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tum crenatum) AS 1.998 产 L-异亮氨酸,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S 1.76产青霉素酰化酶酶活力,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S 1.647产2-酮基-L-古龙酸,植物乳杆菌产乳酸均与冻结前相近。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在体力锻炼与脱锻炼过程中观察了五条成年雄性杂种狗的无氧阈(AT)、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cap/mm~2)、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之比(C:F)、肌纤维组成——慢肌纤维百分比(%ST)以及毛细血管弥散距离(弥散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锻炼前AT与cap/mm~2、C:F,%ST及弥散距离均分别有显著相关。锻炼后第五周,AT、cap/mm~2、C:F和%ST分别增加了40.9%、12.2%、22.9%和2.4%,弥散距离降低6.3%,其中只有AT的增加有显著意义,锻炼十周后,AT增加68.2%(P<0.001)、cap/mm~2增加37.8%(P<0.05)、C:F增加78.1%(P<0.001),弥散距离降低17.0%(P<0.01)而%ST无显著变化。停止锻炼后第五周,AT等各指标都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意义,停止锻炼后第12周,AT、cap/mm~2,C:F,%ST分别降低了18.9%、10.9%、10.5%、2.9%,弥散距离增加5.1%,其中除AT的降低有显著意义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意义。与锻炼前相比,这些指标的变化。除%ST外,仍有显著变化。在锻炼与脱锻炼的过程中,AT与cap/mm~2、C:F、弥散距离在各期或整个过程中均呈显著相关,但与%ST相关不显著。实验结果提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供应状况是决定无氧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3.
 本文研究了北京东郊污灌区重金属在作物—土壤中的迁移、分布、积累规律,证实本区蔬菜中汞含量比粮食作物约大3—15倍,比水果约大6—200倍。麦粒、糙米中的Cu、Hg、Cd、Pb、Ni的含量与土壤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架豆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只有Zn,Pb达显著水平。白菜土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而白菜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却不显著。说明除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外,有效态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本区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的主要因素。 本区施污泥的土壤和生长的作物Cd/Zn大部小于1%、盆栽试验证明:施用本区污泥污水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比施污泥灌清水的影响大些,因此,施用含重金属污泥时,最好不要超过5000斤/亩。大田和室内模拟试验证明:重金属从土壤中迁移到植物,由植物带走输出的量极少,其中以带走输出的Hg、Cd,As相对较多,带走输出的Pb、Cr相对的少些。  相似文献   
54.
用简化的Kohn氏碱洗脱法,观察了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对小鼠S-180肿瘤细胞DNA单链断裂及其重接修复的影响。激光HPD能导致S-180细胞DNA单链断裂明显增加,而且这种断裂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继续增多。在本实验条件下没有观察到HPD对X线的增敏作用,HPD不能增加X线所致的DNA单链断裂,也不能影响其重接。单链断裂重接动力学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55.
质粒pULB11(RP4::Mucts)通过接合能从大肠杆菌转移到霍乱弧菌——吴江2(Vibriccholerae——Wu Jiang 2)中去。带有 puLB 11的霍乱弧菌经42℃诱导后能以0.5%的突变率产生营养缺陷型,这些营养缺陷型十分稳定,在10。细胞中还不能测出它们的回复突变体,这与Mu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十分相似。质粒RP4及其抗药性很容易从霍乱弧菌中失去,这说明营养缺陷型的产生是由于Mu的插人而不是RP4的整人,所以pULB 11可以作为诱变剂来诱变霍乱弧菌的包括毒素基因在内的各种突变体,这在构建霍乱弧菌活菌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puLB 113(RP4::Mini-Mu)还能诱动霍乱弧菌染色体基因,这也是研究霍乱弧菌遗传学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56.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变迁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元江河谷是云南省最干热地区之一,在海拔800—900米以下的山地上广泛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根据《元江府志》(1714年编纂)、《元江州志》(1826年编纂)、《元江志稿》(1922年编篡)及对现存植被的考察,本文探讨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的变迁。 元江县森林复盖率的减少与人口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十七世纪中期以前,森林复盖率在75%以上,十八、十九世纪时为70%左右,1958年为61.5%,1975年为27.3%,至1982年则为19.3%。研究表明,在十九世纪以前,这个地区分布的主要植被是热带季雨林,甚而热带季节雨林,以后热带稀树灌草丛则迅速发展。植被的历史变化与土壤流失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演变是由以乔木树种为优势演变为以灌木种类为优势,再演变为以多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而最后则成为裸地。本文也讨论了这个地区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农田步甲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2种农田常见步甲的种群动态和捕食习性,施用杀虫剂对步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白纹伊蚊实验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白纹伊蚊种群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动态,得出年龄特征存活率、繁殖率等数据,编制成生命表,计算出有关种群各项参数,包括内禀增长能力(rm=0.1333),净增殖率(R0=45.3017),增殖有限速率(λ=1.1426),平均世代周期长(T=33.3299天),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b=0.5562,d=0.4229),稳定年龄组配,成虫前期占90.66%,成虫期占9.34%。该蚊种群大约每隔5.2天增加一倍。根据结果对该蚊种群传播登革热的关系和防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扁头中国短头鲵(新属新种) (Sinobrachyops placenticephalus gen. et sp. nov.) 的形态特征和分类位置进行简述.标本得自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产出时代为中侏罗世.中国短头鲵是目前迷齿类中在地史上最年轻的一个属.它的发现使迷齿类在地球上生存时代的上限推移到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60.
十种金花茶叶片横切面显微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承曾  雷沛立   《广西植物》1985,(2):105-106+153
<正> 金花茶是产于我国西南部的珍贵观赏植物,目前医药界正在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我们就广西所采的金花茶类共10种,取每种有代表性的叶片中肋1/3—1/2处取一小块,用石蜡法作横切面,经番红亮绿染色制成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作详细观察,列出其异同,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