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训练和非训练大鼠运动前、运动到50%耐力时间(T1/2)和衰竭时丘脑下部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探索了训练与β-EP对急性运动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训练组大鼠丘脑下部β-EP含量在运动到T1/2和衰竭时分别较安静时提高了4%和15%;对照组大鼠在T1/2时,β-EP的变化趋势同训练组,以后随运动生理负荷的增强而迅速降低,衰竭时较T1/2时降低了26%,较训练组降低了32%(P<0.05)。训练组大鼠血浆β-EP含量随运动开始迅速上升,T1/2时较运动前增加了5.7倍(P<0.01),以后上升的幅度减小;非训练组大鼠血浆β-EP也随运动开始迅速提高(P<0.01),T1/2后趋于稳定,在T1/2和衰竭时分别比训练组低22%和26%。表明非训练组大鼠丘脑下部β-Ep对急性运动呈明显的双相变化,训练提高了大鼠丘脑下部和血浆β-EP对衰竭运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训练与β—内啡肽对急性运动反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训练和非训练大鼠运动前、运动到50%耐力时间(T1/2)和衰竭时丘脑下部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探索了训练与β-EP对急性运动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训练组大鼠丘脑大部β-EP含量在运动在T1/2和衰竭时分别较安时提高了4%和15%;对照组大鼠在T1/2时,β-EP的变化趋势同训练组,以后随运动生理负荷的增强而迅速降低,衰竭时较T1/2时降低了26%,较训练组降低了32%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测定了5条狗的无氧阈值,运动耐受时间、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运动中的肌糖原消耗量。结果如下:无氧阈值,1.与运动耐受时间呈正相关(r=0.947,P<0.02);2.与运动中肌糖原消耗量呈负相关(r=-0.959,P<0.01);3.与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呈负相关(r=-0.942,P<0.02)。实验结果提示,无氧阈值是反映机体耐力的可靠指标。而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少,血乳酸积累程度轻,可能是无氧阈值之所以能够反映机体耐力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体力锻炼与脱锻炼过程中观察了五条成年雄性杂种狗的无氧阈(AT)、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cap/mm~2)、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之比(C:F)、肌纤维组成——慢肌纤维百分比(%ST)以及毛细血管弥散距离(弥散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锻炼前AT与cap/mm~2、C:F,%ST及弥散距离均分别有显著相关。锻炼后第五周,AT、cap/mm~2、C:F和%ST分别增加了40.9%、12.2%、22.9%和2.4%,弥散距离降低6.3%,其中只有AT的增加有显著意义,锻炼十周后,AT增加68.2%(P<0.001)、cap/mm~2增加37.8%(P<0.05)、C:F增加78.1%(P<0.001),弥散距离降低17.0%(P<0.01)而%ST无显著变化。停止锻炼后第五周,AT等各指标都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意义,停止锻炼后第12周,AT、cap/mm~2,C:F,%ST分别降低了18.9%、10.9%、10.5%、2.9%,弥散距离增加5.1%,其中除AT的降低有显著意义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意义。与锻炼前相比,这些指标的变化。除%ST外,仍有显著变化。在锻炼与脱锻炼的过程中,AT与cap/mm~2、C:F、弥散距离在各期或整个过程中均呈显著相关,但与%ST相关不显著。实验结果提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供应状况是决定无氧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近代生理学六十年”一书中,这样较全面地介绍我国应用生理学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情况尚属首次。现征得作者同意,对原文作了一些删改和补充,载于本刊。谨望同仁了解我国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同心协力,发愤进取,提高我国应用生理学研究水平,为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更卓越的贡献,使更多的课题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七日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礼堂举行了中国生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庆祝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等华北地区的生理科学工作者三百余人。大会由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陈孟勤教授主持,理事长王志均教授致祝词。王教授在祝词中颂扬了老一辈生理科学家的艰苦卓绝精神,为学科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在祝词中感谢药理、生化,营养、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