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5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426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RDR(ribonucleotide diphosphate reductase)启动子驱动下的透明颤菌(Vitreoscilla sp.)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VHb)基因的表达载体pSETRDR-VHb转入铜绿假单胞(Pseudomonas aeruginosa)S301菌株中.并对其中阳性转化子AY26菌株进行了鼠李糖脂表达条件的研究.正交实验L9(43)优化培养基,最佳组分为:硫酸镁0.075%、硝酸钠0.5%、清油3mL/L、酒石酸钠0.4%.在限碳培养条件下,转化子SY26鼠李糖脂产量达到12.9 g/L,比对照菌株S301(8.4 g/L)提高150%,5L发酵罐放大实验验证,重组菌AY26的表面活性剂产量达到33.12 g/L.  相似文献   
992.
大气CO2浓度升高可能对森林土壤的甲烷(CH4)氧化速率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开顶箱技术,对连续6年高浓度CO2(500 μmol·mol-1)处理的长白山森林典型树种蒙古栎树下土壤CH4氧化速率进行研究,并利用CH4氧化菌的16S rRNA特异性引物以及CH4单加氧酶功能基因引物分析了土壤中CH4氧化菌的群落结构与数量.结果表明:CO2浓度增高后,生长季土壤甲烷氧化量与对照和裸地相比分别降低了4%和22%;基于16S rRNA特异性引物的DGGE分析表明,CO2浓度增高导致两类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指数降低;CO2浓度增高对土壤中Ⅰ类甲烷氧化菌数量无显著影响,而使土壤中Ⅱ类甲烷氧化菌数量显著减少,功能基因pmoA拷贝数与对照和裸地相比分别降低了15%和46%.CO2浓度增高导致森林土壤甲烷氧化菌数量与活性降低,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古菌作为区别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第3种生命形式广泛分布于各种生境,与碳、氮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古菌细胞膜脂作为古菌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其群落组成和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本文介绍了古菌细胞膜脂的结构特征及不同古菌类群间细胞膜脂结构差异,用以表征古菌群落的组成特征.环境中细胞膜脂丰度可反映古菌生物量,并可与基于DNA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在结果准确性、分析效率和经济成本方面互补和互证.在重点介绍应用古菌细胞膜脂分析古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难点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古菌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如温度和pH,进一步阐述古菌与所处生境的关系,分析古菌群落演化过程及其在地球化学和地质历史事件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用分离纯化复壮、淘汰法复壮及虫体复壮三种复壮方法对一株多杀菌素生产能力已经衰退的刺糖多孢菌进行复壮研究.结果显示:淘汰法复壮可显著提高菌株的杀虫毒力及多杀菌素的产量.通过红霉素抗性复壮筛选得到菌株杀虫死亡率达到100%,多杀菌素相对效价达1058.83%;通过NaCl抗性复壮筛选得到一菌株杀虫死亡率达到95%,多杀菌素相对效价达825.80%,因此淘汰法可作为有效的复壮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用分离纯化复壮、淘汰法复壮及虫体复壮三种复壮方法对一株多杀菌素生产能力已经衰退的刺糖多孢菌进行复壮研究。结果显示:淘汰法复壮可显著提高菌株的杀虫毒力及多杀菌素的产量。通过红霉素抗性复壮筛选得到菌株杀虫死亡率达到100%,多杀菌素相对效价达1058.83%;通过NaCl抗性复壮筛选得到一菌株杀虫死亡率达到95%,多杀菌素相对效价达825.80%,因此淘汰法可作为有效的复壮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利用体外培养人体肠道菌转化黄芩苷,探索转化方法及模型;用醇沉法提取了黄芩苷转化酶,即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并探讨了酶促影响因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物黄芩素。经实验确定,黄芩苷转化培养液经超声波处理后,在转化液中有黄芩素检出。实验得知,转化酶为胞内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6.0,Ca2+、Mg2+和Cu2+对酶促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Fe2+则具有抑制作用,Zn2+浓度在l mmol/L时起促进作用,在5 mmol/L时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通过硅胶柱层析法,结合活性追踪,从羊耳菊中分离到1种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经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抑菌中浓度为47 mg/L。通过分析氢谱和碳谱数据,该化合物被鉴定为百里香酚,具有耐热、耐酸碱、抗紫外光和荧光的特性。百里香酚对1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植物病原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茉莉枝枯病菌、烟草黑胫病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白菜软腐病菌和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98.
将粗毛栓菌菌丝球与蜡状芽孢杆菌共固定为共固定菌.以粗毛栓菌菌丝球、蜡状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吸附时间、初始pH、吸附剂浓度和pb2+浓度对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的影响,并将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为2g.L-1、pH为5.0、pb2+浓度为50 mg·L-1条件下对pb2+吸附lh效果良好,其吸附率分别为71.7%、91.0%和96.9%.生物吸附剂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含硫、磷酸基团的吸收带组成,表明对pb2+吸附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磷酸基和含硫基团.  相似文献   
999.
辅酶NADH/NAD+在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细胞生长和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辅因子。调节微生物胞内NADH/NAD+的比率是定向改变微生物代谢,高效获得目标代谢产物的有效手段。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是高温厌氧菌中乙醇产量较高的代表性菌株,本文利用不同氧化还原态的碳源改变T.ethanolicus的胞内NADH/NAD+含量和比例,进而研究了其对细胞生长、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以不同比例的葡萄糖/甘露醇作为混合碳源发酵,胞内氧化还原水平、细胞的生长特性、代谢产物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培养时,T.ethanolicus生长良好,乙醇产量为0.79g/L,但胞内NADH/NAD+比值和乙醇/乙酸的比值都比较低,分别为0.47和4.82;随着葡萄糖在混合碳源中比例的下降,NADH/NAD+比值增高,发酵产物中乙醇/乙酸比值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以甘露醇作为唯一碳源时,发酵产物中乙醇浓度为0.389g/L,NADH/NAD+比值和乙醇/乙酸的比值分别为1.04和16.0。  相似文献   
1000.
对分离所得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4属6种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明确了闭小囊菌属(Kernia)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并以检索表形式比较了中国已报道小囊菌科5个属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