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276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51.
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广朋 《生态科学》2008,27(6):506-514
我国水域面积巨大,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三。然而因水体污染、水生植被破坏、湖泊围垦、江湖阻隔、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许多水体的鱼类群落多样性不断下降,水生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通过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可在群落水平上反映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为此,综述了鱼类群落研究中水下观察、蹦网、罩网、刺网、电捕、拖网、围网、定置张网等各种采样方法的特点,测度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各种指数类型,距岸距离、水生植物、水深、底质、溶氧、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及鱼类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旨在为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推动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52.
Sensor network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y. Continual advances in affordable sensor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 m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sensing systems with remote communication (i.e., sensor networks) affordable for many ecological research programs (Porter et al. 2005)[1].  相似文献   
953.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道路交通污染及其空气污染物对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交通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汽车尾气中不同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碳氧化物(COx,包括CO和CO2)、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雨和臭氧(O3),以及细颗粒扬尘等污染物对昆虫发生和种群适合度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交通污染影响昆虫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国内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此外,道路交通污染对周边生物环境也会造成相关的生态影响。今后应加强生态道路建设,减轻交通污染对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4.
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氮、碳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红油土和淋溶褐土耕层土壤对分离的有机肥提取液中可溶性有机氮、碳(SON和SOC)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可以反映土壤对可溶性有机氮、碳的吸附特性,土壤吸附SON、SOC的数量与它们各自加入的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从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的分配系数m看,淋溶褐土对SON、SOC的吸附能力强于红油土.红油土对SON、SOC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24.3%和18.8%,淋溶褐土则分别为38.3%和18.6%;两种类型土壤对SON和SOC的吸附能力较低,说明它们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土壤对SOC的吸附能力弱于SON,说明SOC更易于从土壤中流失.  相似文献   
955.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iami模型,对黑河流域中游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HANPP)及其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HANPP与生态足迹(EF)指标在可持续发展评估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ANPP的提高将降低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区现状年的平均HANPP率为38.61%,肃州区和甘州区的HANPP已超过生态系统潜在生产能力的极限;结合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未来40年黑河流域中游生态系统将面临更大压力.与生态足迹(EF)相比,HANPP更适于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角度评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56.
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生态足迹理论关于耕地一年只耕种一次的假设,对生态足迹方法中的耕地类足迹用复种指数进行调整,使计算得到的耕地类足迹是人们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不是复种面积.用改进的方法,对江苏省滨海县和阜宁县两个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5—2003年,采用Wackernagel方法,滨海和阜宁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由1.79hm2、1.38hm2增加为2.22hm2、2.81hm2,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的比重分别由42.65%、45.73%下降为38.81%、38.85%;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滨海和阜宁的人均生态足迹则分别由1.43hm2、1.12hm2增加为1.88hm2、2.43hm2,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的比重分别由28.45%、32.94%下降为22.89%、29.42%.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所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为土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使得生态足迹的大小及构成发生变化,更能准确表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957.
北京城区花粉致敏植物种类、分布及物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北京城区花粉致敏植物的种类、分布格局和物候特征,结合文献调研及专家访问,对北京5环以内的花粉致敏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北京城区五环内共有致敏花粉植物19科32属99种,其中北京本地种52种,占总数的52.5%,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种和国外引进种各占总数的26.3%和21.2%;2)北京城区32属花粉致敏植物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40.6%,其次是世界性分布与泛热带分布;3)公园内的花粉致敏植物种数最多,行道树种中花粉致敏植物的比例最高.北京城区各功能区中花粉强致敏草本的盖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城市废弃地>体育中心及机关单位>道路绿地>公园>居民区>学校>广场;4)北京城区木本花粉致敏植物的花期主要集中在3—4月,草本在7—9月.  相似文献   
958.
关于森林基础设施属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的由来和发展,国际社会对森林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过程,森林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形势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将森林定位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强调了森林基础设施定位对转变当前林业生态建设方式的重要作用.在综合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森林基础设施属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主体由活体的生物材料构成,权属带有明显的多元性质,所以林业生态建设的模式和管理体制既要遵循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又应考虑到森林的特殊性.提出了当前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的4点建议: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现代生态观;建立长期稳定的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渠道;按照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基础设施管理的原则经营森林.  相似文献   
959.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综述了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并总结了植被对干旱的响应与适应及其机理机制。干旱通过抑制光合作用来降低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干旱还可以降低生态系统的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同时干旱还可以通过影响其它干扰形式来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如增加火干扰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植物的死亡率,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等。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干旱可以降低碳固定,减弱碳汇功能,甚至把生态系统从碳汇改变成碳源。目前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干旱影响研究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模型模拟,另一种就是大型模拟实验。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实现者,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也会采取积极的适应策略以减弱干旱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其适应策略主要分以下3种:在一些周期性发生干旱的地区,植物会调整生长期以避开干旱或通过休眠来减弱干旱所造成的伤害;还有一些植物会通过调节体内的代谢过程,改变一些生理特性来抵御干旱;而长期生活在干旱条件下的植物则通过进化来改变了自身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形成耐旱机制。目前,植物对干旱响应的分子学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水平上对干旱的响应和适应仍然是薄弱的领域,也必然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60.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该文以广东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花费法等对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7887615元。其中生产功能价值为6937700元,每年森林景观与游憩的平均价值为4050000元,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大气环境的年总价值约32212700元,涵养水源与净化水质的年总价值为5809000元,森林保育土壤的年总价值为8878215元。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以数值来显示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巨大的,从而加深全社会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