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4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08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8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V9、干酪乳杆菌Zhang、植物乳杆菌P9组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情况、肠动力水平的改善及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复合益生菌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A组50只用于排便情况测定,B组50只用于结肠HE染色及肠道菌群的检测。实验共进行15 d,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蒸馏水15 d,复合益生菌粉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的复合益生菌粉15 d;同时,除空白组外,于第7天、第15天灌胃盐酸洛哌丁胺(4 mg/kg)进行造模。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延长(P<0.01),6 h内粪便质量显著减轻(P<0.05),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粉低、高剂量组首次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量增加(P<0.05)。HE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粉可以增厚结肠肌层,恢复受损的结肠黏膜组织,并且腺管排列恢复至正常水...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的情况,寻找替抗产品。方法 使用MRS培养基分离酸菜中的乳酸菌菌株,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研究其无菌发酵上清液对酶的敏感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其抑菌谱。结果 分离得到了1株优势乳酸菌YWH-4,经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YWH-4发酵上清液对胃蛋白酶具有高敏感性,推测其发酵上清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100℃处理2 h后仍有较强抑菌活性;具有酸碱稳定性,在pH值3.0~5.0之间保持良好抑菌活性。结论 植物乳杆菌YWH-4所产细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3.
本文观察了青春型双歧杆菌(Bif.a)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青春型双歧杆菌在瘤细胞移植前或移植后应用均显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将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入肤腔可激活肤腔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而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未显示有杀伤瘤细胞作用。认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作用可能是该菌刺激了宿主的免疫活性细胞杀伤了瘤细胞,而非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4.
牙龈类杆菌曾是重要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最近重新命名为牙龈卟啉杆菌,该菌为牙周病龈下菌斑中关键性厌氧菌,与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作者用牙龈卟啉杆菌侵袭型菌株W83,作为免疫原,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最后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牙龈卟啉杆菌W83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经鉴定该单抗特异性良好,可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5.
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我们研究了注射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注射婴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吞噬试验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表明双歧杆菌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以婴儿双歧杆菌为启动剂可从DBA/2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提示双歧杆菌可调节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因此双歧杆菌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促进机体的免疫学反应。推测定居于肠道的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移位到体内器官、释放免疫活性成分被肠道中Peryer氏淋巴结群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作用于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这一推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阐述了不同浓度的动物胃粘膜提取物对双歧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胃粘膜提取物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浓度增加为1%时,其菌数为4.45亿/ml,而不加提取物的菌数为2.53亿/ml,加胃粘膜提取物的比不加的菌数增长175.9%,促生长作用明显。证明胃粘膜提取物中含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37.
<正>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其流行以福氏菌群为主,在发达国家则以宋内氏志贺氏菌较多。由志贺氏Ⅰ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后者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力较强,约为10-100个菌,ID50<1000个菌。由于菌痢的发病率高,感染性强,感染剂量小,血清型多,以及抗药性菌株的增加。因而对它的防治,在发展中国家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人们在痢疾菌苗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就其保护性抗原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8.
分离了苏芸金杆菌库斯塔克变种MS07A(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MS07A)的质粒,经HindⅢ酶解、凝胶电泳和Southern转移后,用DIGdUTP标记的质粒pES1的EcoR Ⅰ—F片段作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发现5.3、6.6和7kb左右的DNA片段含Cry Ⅰ基因。用Glass milk合并回收这些片段,克隆到pUC18的HindⅢ位点上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通过菌落原位杂交、重组质粒的限制性消解等分析方法,选出带有Cry Ⅰ基因并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毒蛋白的转化子。初步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TM48和TM76对松毛虫和菜青虫有毒杀活性。  相似文献   
139.
140.
本文首次记述了采自青海玉树的长窦副新蚤Paraneopsylla longisinuata Liu, Tsai & Wu,1974的雄蚤。模式标本保存于著者所在的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