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一种新型促渗透剂PAG-OA(聚氧烯油酸二醇)I 5,甲苯、气流干燥及吐温100等,对酿酒酵母进行细胞渗透性增强处理,考察了酿酒酵母的促渗透性对三磷酸腺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促渗透方式相比,I 5对酿酒酵母三磷酸腺苷的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加入0.022 mol/L腺苷,三磷酸腺苷得率为0.038 mol/L,转化率98%;三磷酸腺苷合成时间缩短为1.5 h.经促渗透化处理的酿酒酵母细胞能很好的释放胞内代谢的极性物质;其三磷酸腺苷生产活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2.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肠道炎症。该病原菌主要通过其致病岛(SPIs)编码的III型分泌系统(T3SS)分泌效应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在入侵肠上皮细胞时会释放促炎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同时,为防止促炎因子过度破坏宿主细胞影响菌体的生存和繁殖,鼠伤寒沙门菌会产生一系列抗炎因子来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与宿主共同繁殖并最终全身扩散造成严重感染。旨在对鼠伤寒沙门菌利用T3SS效应因子入侵并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3.
以促性腺激素诱导的假孕大鼠为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研究了细胞凋亡相关分子Fas/FasL, Bax/Bcl-2 和Caspase-3在不同时期黄体中的表达. 结果显示: 排卵后第8天前黄体内没有凋亡信号, 第14天开始出现凋亡信号, 持续到第21天; Fas 在黄体中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 随黄体发育其表达水平增加. FasL 在黄体各个时期都有表达, 第14天明显上升, 到第21天达到高峰; Bcl-2 随黄体的形成、维持和萎缩过程其表达由强到弱, 到第21天基本不表达; 而Bax 的表达正相反, 排卵后第2天几乎不表达, 第8天表达明显增加, 到第21天表达最高; Caspase-3持续表达于各期黄体中, 并随黄体的发育其表达由弱到强, 第2天表达最低, 到第21天表达最高. 结果提示, 大鼠黄体萎缩后期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研究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mRNA在大鼠颌下腺的分布。结果显示,大鼠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的上皮细胞,各级导管的上皮细胞及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均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反应阳性,阳性反应物质分布在胞质,胞核呈阴性反应。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同样被检测到很强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RNA杂交信号。以上结果提示,大鼠颌下腺能自身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对消化功能可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将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基因克隆入质粒型EB病毒表达载体pDR2中,并与半乳糖化组蛋白结合,从而制备了一种为肝细胞表面特异的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识别并内吞的核酸-蛋白复合物。在经化疗药物卡铂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动物大鼠中,同时静脉注射该复合物,可将TPO基因特异地导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得到表达。从而有效地阻止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提示了一种以非病毒感染方式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有效基因治疗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76.
血小板生成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其功能是促进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调节血液中血小板的水平。由于它在临床上纠正较难对付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短短两年时间其开发研究已进入了Ⅰ/Ⅱ期临床试验,据称初步结果比较乐观;在理论研究方面,TPO基因的克隆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巨核细胞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根据最新文献,综述人们在有关TPO的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蛙类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调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下丘脑-脑垂本-性腺”轴方面,综述了蛙类生殖内分泌学研究领域所限得的主要成就和研究进展。对于今后的工作,从理论和生产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8.
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不仅是遗传性肾小球病的发病基础,还在很多后天的肾小球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见的足细胞病以微小病变性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和局灶阶段性肾小管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为主,有实验证明,足细胞损伤同时参与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HIV相关肾病,膜性肾病及其他获得性肾小球病等,因此,了解足细胞病损伤的机制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提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尿发生有关的循环因子,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体外观察同时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T细胞功能不全,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可能是循环因子的来源之一。如果能对患者循环因子进行检测,借助它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可能成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突破。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综述了足细胞病中相关循环因子的表达,探讨足细胞病发生及复发的机理,为足细胞病的定向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 促育生精方" 对精子特异性钙通道蛋白CatSper1、CatSper2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 法检测 CatSper1 mRNA、CatSper2 mRNA 在各组大鼠(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精子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CatSper1 蛋白,CatSper2 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大鼠不育模型。CatSper1 mRNA、CatSper2 mRNA表达量为: 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CatSper1、CatSper2蛋白表达量: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促育生精 方能有效提高少弱精症模型大鼠精子特异性钙通道CatSper1、CatSper2 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0.
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同期发情激素使用的问题,对家畜的自然发情机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衍生的同期发情机理给予了介绍,说明了进行母畜同期发情使用的激素是孕激素或前列腺素;而促性腺激素的配合使用能促使母畜发情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同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