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2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07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构建针对人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 chemokine ligand 20,CCL20)基因外显子2的置换型打靶栽体.方法:设计和合成引物,利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基因组DNA中克隆出CCL20基因组DNA片段,再以CCL20基因为模板扩增出长度为1969 bp的同源短臂和2356 bp的同源长臂.分别插入pioxP栽体的Neo基因上游和下游,构建针对人CCL20基因外显子2的置换型打靶载体(ploxP-hCCL20).将打靶载体线性化并以电穿孔方法转移入HaCaT,观察克隆的形成.结果:经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该载体的两条同源臂包含人CCL20基因的外显子1、3、4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结论:ploxP-hCCL20载体构建成功,增加Neo基因下游同源臂长度的策略有可能提高细胞基因敲除的同源重组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的形态结构.方法:收集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胎儿4例,胎龄6~7个月,常规灌注固定,取三叉神经节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①光镜下节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可见大的尼氏颗粒,细胞核近圆形,呈空泡状,核仁基本居中;②电镜下节细胞的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线粒体、发育较好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核膜凹凸不平,核孔多.结论:胎龄6~7个月人胚胎三叉神经元显示为成熟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对移植性人胃癌细胞(BGC-823)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动物模型,并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5-Fu组及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5组.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10g/kg、5g/kg和2.5g/kg;5-Fu组给药剂量为17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给水15天处死模型小鼠分离肿瘤,瘤块称重,石蜡包埋,并将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新加良附方高、中剂量组能上调肿瘤组织Caspase蛋白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加良附方高、低剂量组均能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加良附方能通过上调肿瘤组织Caspase蛋白表达,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从而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预示新加良附方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神经导向研究的模型,并鉴定netrin-1的神经导向功能.方法: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细胞为研究模型,建立双细胞团培养方法,用netrin-1诱导CmRH神经元亚克隆系NLT,观察细胞生长的诱导情况.结果:NLT细胞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自发放射状迁移能力.在netrin-1诱导作用下,NLT细胞朝向netrin-1浓度梯度的方向生长,在靠近netrin-1细胞团的部位,netrin-1浓度梯度高,迁移出的细胞数目较多,约占总数目的68%,并且细胞迁移的平均距离较长为107.31μm;而在远离netrin-1细胞团部位,其netrin-1浓度梯度较低,迁移出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约占32%,细胞迁移的平均距离较短为56.52μm.结论:netrin-1能诱导培养的NLT细胞发生明显的定向迁移,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etrin-1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97.
西双版纳尚勇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进  邓晓保  张玲  白智林 《生态学报》2006,26(2):309-316
于1998—2000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中,通过对亚洲象取食植物调查和粪便分析,了解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习性。结果显示,野外跟踪调查共记录有106种植物被亚洲象所取食。其中有83种出现在象的粪便中,这些种类分别属于:禾本科8种(10.0%)、桑科7种(9.9%)、蝶形花科4种(8.4%)、五加科3种(6.6%)、葡萄科3种(5.7%)、夹竹桃科3种(4.6%)、芭蕉科1种(4.2%)、姜科3种(3.7%)、紫金牛科3种(3.6%)、蔷薇科3种(3.6%)、大戟科5种(3.3%)、榆科2种(3.O%)、含羞草科4种(2.9%)13个植物科。根据食物中所占的比率,桑科的榕属(Ficus)、禾本科的竹类(Bambusoideae)、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e)和莠竹(Microstegium ciliatum)是亚洲象的主要食物资源。在觅食过程中,亚洲象取食包括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等各种生活型的植物,其中先锋种所占比率(59%)高于后续种;选择性啃食枝条的植物种类(77种)高于牧草式取食的种类(6种)。亚洲象取食植物种类的月变化与月平均温度和月降雨量成负相关,旱季取食植物种类高于雨季。本研究对制定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策略,以及解决保护区周边日趋恶化的人象矛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利用RT-PCR方法从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克隆hIL-17F基因,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与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和pHIT60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成熟重组逆转录病毒(RV-hIL-17F)再感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经G418筛选建立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PCR、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IL-17F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能成功整合、转录和表达。MTT和FCM结果表明hIL-17F不能改变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但ELISA结果表明其能明显下调肝癌细胞IL-6、IL-8和VEGF的表达。转基因肝癌细胞rhIL-17F表达上清具有抑制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裸鼠皮下成瘤试验结果表明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VEGF和CD34表达降低,血管形成显著减少。hIL-17F可通过减少肿瘤血管形成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为其进一步开展肿瘤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和开发抗血管新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经验改变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的特征频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常规电生理学技术,以神经元的特征频率和频率调谐曲线为指标,研究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特征频率的可塑性. 结果表明,在给予的条件刺激频率和神经元特征频率相差1.0 kHz范围内,条件刺激可诱导50%以上神经元特征频率发生完全偏移,并可分为向频率调谐曲线的低频端偏移、高频端偏移,或两侧均可偏移三种类型. 其中,神经元的特征频率高、Q10-dB值大和频率调谐曲线对称指数大于零的神经元,其特征频率偏向频率调谐曲线高频端的概率更高. 结果提示,经验可改变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的特征频率,为深入研究中枢神经元功能活动可塑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研究了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培养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型钾电流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给予NO合成酶的底物L-精氨酸(L-Arg,2mmol/L)可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上的延迟整流型钾电流,但其同分异构体D-精氨酸(2mmol/L)对钾电流则无明显影响.并且,经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nomega-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0.5mmol/L)预处理后,L-Arg对钾电流的抑制作用消失,表明L-Arg抑制钾电流是通过产生NO而不是精氨酸本身.特异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ODQ(1H-[1,2,4]oxadiazolo[4,3-a]-quinoxalin-1-one,10!mol/L)预处理不影响L-Arg对钾电流的抑制作用,但巯基烷化剂NEM(N-ethylmaleimide,1mmol/L)预处理可完全阻断L-Arg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NO主要通过巯基亚硝化途径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延迟整流型钾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