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的非重复奇异变形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临床分布,回顾性分析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013年该院共分离107株奇异变形杆菌,以分离自尿液最多,其次为痰液;来源最多的是外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体外药敏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良好,敏感率达85%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0.4%;对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超过30%;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为99%。其中21株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包括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在内的其他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亚胺培南敏感株基本相仿。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可引起泌尿系统、皮肤创面、腹腔、血流、生殖道等部位感染,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及局部感染症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该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奇异变形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等抗生素敏感性良好。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其他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所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2.
中国澜沧江南鳅属鱼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于澜沧江下游支流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中采获一尾南鳅属(Schistu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版纳南鳅(S.bannaensi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侧线完全;尾鳍叉形,两叶稍尖,下叶稍长于上叶;胸腹鳍均较短小,胸鳍长约为胸鳍和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腹鳍末端后伸不达肛门,其长约为腹鳍基部至臀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颊部无斑;体侧有4个醒目的棕褐色宽横斑,由背部延伸至腹面;横斑显著,在侧线以下较窄,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斑纹间距;在侧线以上较宽,其宽度远大于斑纹间距;沿体侧无黑色纵纹。    相似文献   
113.
林尹 《生态科学》2005,24(4):376-378
2001年对雷州市主要供水源地-南渡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实地勘探考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南渡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南渡河流域中、上游的杨家、白沙、客路、唐家、纪家、松竹六镇,六镇的水土流失面积共61.23km2,其中,面蚀流失23.5km2,沟蚀流失12.6km2,崩塌流失25.15km2.由实地调查结果可知,南渡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南渡河水系水资源保护的头号问题,调查弄清南渡河水土流失现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保护南渡河生态环境,彻底改善南渡河水土流失现状已成为南渡河整治的重点项目.文中就南渡河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4.
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21导入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克隆的Xa21基因为外源基因,成熟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两用型核不育系培矮64S进行转化,获46株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Xa21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用稻白叶枯病病原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菲律宾小种6号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大多数转基因植株获得了抗病性。已整合的Xa21基因能够稳定地遗传,在所检测转基因株系的T1代中,Xa21基因显示3:1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5.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山东省醒台县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250mm)的情况下,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玉秸小麦秸均不还田(对照)增产885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3,在全还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较对照增产1875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0;仅小  相似文献   
116.
南酸枣果实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对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鲜果的常规营养尬发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南酸枣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果皮内保18种氨基酸总量达26.23~38.54mg/100g,蛋白质为0.92%~1.48%,有机酸含量高达5.22%~8.13%,色谱分析显示含有21种有机酸,其中以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葡萄糖酸等为主要成分,鲜果可食部分还含有丰富的Ca、Fe、Zn、  相似文献   
117.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梗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发现,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导致细胞损伤。自噬包括自噬体的形成和成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底物在自噬溶酶体内的降解和清除,这些过程呈连续状态则称为自噬流。研究发现,脑缺血可导致自噬体与溶酶体间发生融合障碍,从而引发自噬流损伤。细胞内膜融合由3种核心组分介导,即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 ATP酶、可溶性NSF黏附蛋白(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SNAP)及可溶性NSF黏附蛋白受体(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SNAREs)。当SNAREs介导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以非活性的复合体形式存留于自噬溶酶体膜,须被NSF再激活为单体后方可发挥新一轮的膜融合介导作用,而NSF是唯一可再激活SNAREs的ATP酶。新近研究表明,脑缺血可显著抑制NSF ATP酶活性,导致其对SNAREs再激活减少,这可能是自噬体与溶酶体间发生融合障碍并导致神经元自噬...  相似文献   
118.
本文报道了斑翅鹩鹛一新亚种,命名为斑翅鹩鹛南川亚种,并记述了新亚种同已知亚种区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9.
-3巴PEG-Hoagland渗透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时,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蛋白质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叶绿体Mg~(++)-ATP酶活力也低于对照,复水后Mg~(++)-ATP酶活力恢复到对照水平,复水时用环己亚胺处理后,叶绿体Mg~(++)-ATP酶活力受抑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3巴渗透溶液处理时Mg~(++)-ATP酶活力的降低和复水后酶活力的恢复与蛋白质合成有关。-11巴PEG-Hoagland渗透溶液处理幼苗时,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蛋白质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但是叶绿体Mg~(++)-ATP酶活力明显地高于对照,复水后Mg~(++)-ATP酶活力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复水时用环己亚胺处理后,叶绿体Mg~(++)-ATP酶活力不为环己亚胺所抑制,仍显著地高于对照,说明-11巴渗透溶液处理时叶绿体Mg~(++)-ATP酶活力的加强和复水后酶活力不可逆转与蛋白质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发现线粒体H~ -ATPase复合体先用0.5μg/ml的DCCD(二环己基碳二亚胺预保温处理,再经12.5%(V/V)乙醇进一步保温处理,则乙醇可完全消除DCCD引起的H~ -ATPase的抑制效应。若H~ -ATPase用DCCD和乙醇同时预保温处理,则DCCD同样消失其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甲醇代替乙醇,则仅可部分的消除DCCD的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DMSO(二甲基亚砜)代替乙醇,则不能消除DCCD的抑制作用。同样浓度的乙醇保温处理经预先用2μg/ml的寡霉素(Oligomycin)处理的H~ -ATPase,并不对寡霉素的抑制作用发生任何影响。表明此浓度的乙醇并未对H~ -ATPase产生解偶联效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乙醇对H~ -ATPase水解活力呈现非竞争抑制行为,推测乙醇可能导致H~ -ATPase中的F_1构象的改变,因而影响酶的活性。DPH标记的荧光偏振度,N-[1-P]M标记的荧光强度和内源荧光强度的测定结果显示,乙醇消除DCCD抑制作用的机理,是由于乙醇和DCCD所引起的构象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