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8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78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原生质体裂解方法确定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MCM)和消旋酶(MCR)均是胞浆内酶。各经过四步纯化得到电泳纯酶。纯化MCM酶的比活力为12.84u/mg,纯化倍数为528,酶活回收为60%,纯化的MCM酶服从典型的米氏底物饱和曲线,对琥珀酰CoA和辅酶B_(12)的K_m值分别为9.723#mol/L和0.1277#mol/L。经SephadexG-150测定MCM分子量约为134.000±200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条分子量分别为67000和65000的蛋白带,说明该酶由两个大小不等亚基组成。吸收光谱测定每摩尔纯化全酶含两摩尔辅酶B_(12)。纯化MCR酶比活力为2.305u/mg,纯化倍数96,酶活回收46.7%。MCR酶由两个分子量均为17500的亚基组成。MCR酶活性能被二价金属离子Cu2+、Co2+、Mg2+、Mn2+和Fe2+所促进。两酶的酶学性质和其他生物来源的MCM、MCR酶明显相似。  相似文献   
102.
力复霉素前体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力复霉素合成的碳前体之一(2R)—甲基丙二酰CoA至少可以有三条酶学合成途径。三条途径中的关键酶分别为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丙二酰CoA羧化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和甲基丙二酰CoA消旋酶。通过比较各个酶活性的时间进程和力复霉素合成时间的相关性,以及各个酶的底物亲合力,对它们在地中海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甲基丙二酰CoA合成中的贡献作了排序,发现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途径是主要负责酶系。但是各个途径的贡献排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丙酸盐的加入将抑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活力,而使得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成为主要酶系。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多样性有助于细胞对环境变化的灵活反应。此外,对各个酶的调控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报道了一种检测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的简便的非同位素法,利用重复序列两侧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生的等位片段在薄层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分离,再用灵敏的银染法显色。该方法不需要标记PCR产物,简便、快速,分辨率可达1bp,并可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多重PCR分析。用此方法对DMD家系成员dystrophin基因的5'-脑型外显子止游区和3'-非翻译区的两个(CA)。位点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相似文献   
104.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 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 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相当于表膜下微管层)、纤毛器深部及附近的微管束和分散的微管群。并且,纤毛区皮层囊泡内含有呈不同形态的纤毛杆结构;大核核孔明显变大,核孔数目减少,核孔内膜附着染色质。  相似文献   
105.
尖三刺角蝉的核型与性二型现象:同翅目:角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三刺角蝉Thicentrusacuticornis的雌雄均只有10条染色体,性别决定为XY型,是角蝉科已知最为独特的核型特征,该种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由于雄性不具有上肩角,极易被误认为是秃角蝉属CentrotoscellusFunkhouser的种类。本文根据染色体特征,首次确定了该种的雄性,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6.
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植物药百合、动物药海马、中成药二妙丸为研究对象.取百合的23个样品,海马的20个样品,二妙丸与加味药的17个样品进行紫外色谱或光谱分析,对所得的数量化指标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压缩出两个用以区分样品间异同的综合性指标──二元主成分,在二元主成分平面图上实现了对动植物药、中成药的鉴别与分类.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大痣小蜂属食植群记述(膜翅目:长尾小蜂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导中国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食植群Phytophagous group 12种,其中包括5新种:黄杉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seudotsugaphilus sp.nov.(寄生华东黄杉Pseudotsugagassenii),拟海棠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seudomali sp.n.(寄主不明),基室大痣小蜂Megastigmus cellus sp.nov  相似文献   
108.
激光诱变选育AC10菜用大青豆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有性杂交和激光红宝石辐照交替进行,经10多年的研究、试验、选育出一个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特高的菜用大青豆-AC10。AC10菜用大青豆,系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迟播、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全生育期110天、80-85天采摘青毛豆、单产鲜毛豆700公斤以上,老豆单产160公斤左右。据农业部谷物测试中心分析,蛋白质含量48.32%,脂肪含量21.36%,合计69.68%。查新结果表明,为国内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植物凤凰木种子中的蛋白质成分,试图分离出新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凤凰木种子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盐析,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剂等多次柱层析,分离出三种组分DrⅠ、DrⅡ和DrⅢ.SDS-PAGE和IEF实验表明这三种蛋白质均达到单一纯,而HPLC实验则表明它们的纯度不低于90%。它们的分子量据SDS-PAGE和HPLC实验分别约23500、26000、28500.IEF实验测得三者的等电点均为5.2左右。测定了组分DrⅠ的蛙卵泡裂解活性,其毒性约为天花粉蛋白的1/40.分析了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估算了三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含量,结果表明三者均富含β折叠结构。已有的实验事实表明这三种蛋白质的生化行为明显异于核糖体失活蛋白,因而很可能不属于这一蛋白质家族。  相似文献   
110.
等电聚焦表明,北京鸭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由等电点分别为5.0,5.3,5.9,6.1和6.5的五个主要的活性组分(电荷异构体)构成,利用分析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进行电荷异构体的制备级分离,采用三氯乙酸沉淀法快速确定蛋白条带的位置,电渗洗脱法回收蛋白,获得其中两个电荷异构体,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荷异构体的活性,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等性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