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8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皮蝇蛆病是由双翅目(Diptera)狂蝇科(Oestridae)皮蝇亚科(Hypodermatinae)幼虫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寄生虫病,会严重影响农牧业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境内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感染的皮蝇进行鉴定,旨在确定皮蝇的种类,为皮蝇蛆病预防、诊断和控制提供参考。结果发现,高原鼢鼠感染的皮蝇,其三龄幼虫的形态与兔裸皮蝇(Oestromyia leporina)三龄幼虫较为相似;皮蝇三龄幼虫COI基因序列与兔裸皮蝇的差异最小,平均差异为0.63%。系统进化树显示,感染高原鼢鼠的皮蝇三龄幼虫与兔裸皮蝇处于同一进化枝,其亲缘关系最近。因此,本研究确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境内高原鼢鼠所感染的皮蝇为兔裸皮蝇。  相似文献   
992.
为探明元宝枫花性别、交配系统及花芽分化过程,通过石蜡切片和连续解剖观察,对元宝枫花开放及花芽分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宝枫花性别可分为雌能花和雄能花两种,雌能花花药不开裂,只表现雌性功能,而雄能花分Ⅰ型和Ⅱ型两种,花药均可产生成熟花粉并开裂散粉,只表现雄性功能。(2)元宝枫是较为少见的二重雌雄异型异熟树种,且交配系统有雄先型和雌先型两种;雄先型小花开放顺序为:雄能花→雌能花→雄能花,雌先型小花开放顺序为雌能花→雄能花→雄能花。(3)元宝枫花芽的形态分化期开始于7月上旬,花序和小花分化期为8月上旬,雄蕊和雌蕊分化开始于8月下旬,雌配子体发育晚于雄配子体。(4)元宝枫花性别分化的关键期为第二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993.
该文报道了獐耳细辛属植物重瓣川鄂獐耳细辛(Hepatica henryi f. pleniflora Xiao D. Li et J. Q. 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镇坪县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西北扩展到了陕西省的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94.
蜜蜂克什米尔病毒(Kashmir bee virus,KBV)是一种高毒力的急性蜜蜂病毒,可以引起蜜蜂的死亡和蜂群崩溃.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快速检测KBV的TaqMan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polymerase polyprotein有关基因序列,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通过体外转录法制备RNA标准品作为阳性模板.在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 KBV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本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扩增8×100拷贝/μL~8×107拷贝/μL 的KBV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8拷贝/μL,对其他蜜蜂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低于1%和2%,重复性良好.应用本研究建立方法与常规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TaqMan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优于常规RT-PCR.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KB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姜自红  殷培峰 《病毒学报》2021,37(1):169-180
菊花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造成品质下降,目前国内对菊花病毒的检测主要根据外观表现或者定性PCR检测,无法准确判定病毒载量。为构建一种可同时用于检测菊花B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B,CVB)、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TAV)和菊花褪绿斑驳类病毒(Chrysanthemum chloritic mottle viroid,CChMVd)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分别以保守区域作为靶标设计相应的引物探针,通过优化扩增体系中CVB、TAV、CChMVd 3种病毒/类病毒探针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摸索扩增程序中反转录时间、退火温度和扩增循环数,构建了一种可同时用于CVB、TAV、CChMVd的3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优化后的扩扩增体系中CVB、TAV和CChMVd的探针浓度分别为100 nmol/L、120 nmol/L和80 nmol/L,引物浓度分别为200 nmol/L、240 nmol/L和160 nmol/L,Mg2+浓度为3.0 mmol/L;dNTPs浓度200μmol/L;最适反转录时间为25 min,退火温度为60℃,循环数为40。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对3种病毒/类病毒的敏感性为1.0×103拷贝/mL,敏感性好;定量线性范围为1.0×103拷贝/mL~1.0×1010拷贝/mL,线性范围宽;特异性好,对菊花矮化类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对1.0×104拷贝/mL的低浓度参考品平行检测10次,定量结果lg值偏差(CV%)为4.81%,重复性好。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基地随机选择菊花20株进行本研究试剂检测,检出6例CVB病毒株和4例TAV病毒株,其病毒载量为2.5×104拷贝/mL~5.5×107拷贝/mL,随机选择1株CVB病毒株定量PCR,产物进行TA克隆后经测序与NCBI Blast比对,其与MH678704.1的同源性为100%。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CVB、TAV、CChMVd 3种菊花常见病毒/类病毒的灵敏、快速、可定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研究年轻健康正常人的静息桡动脉脉搏波特征及单次个体化运动后脉搏波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阜外医院年轻健康、无任何疾病诊断的正常人16例,首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CPET计算Δ50%功率为个体化精准运动强度,完成持续30 min的单次运动。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测量50 s桡动脉脉搏波,先用软件自动定点再人工复检得到每个脉搏波特征点:起始点(B)、主波波峰点(P1)、重搏波波谷点(PL)、重搏波波峰点(P2)、结束点(E),从仪器中导出各点对应的横坐标(时间T)和纵坐标(幅值Y)的原始数据,将上一个脉搏波的结束点E视为下一个波的起始点B,TB归零,得到主要观察指标:YB、YP1、YPL、YP2及TP1、TPL、TP2、TE,并计算出ΔYP1(YP1-YB)、ΔYPL(YPL-YB)、ΔYP2(YP2-YB),TE-TPL、(TE-TPL)/TPL、脉率,S1(主波升支斜率)、S2(重搏波升支斜率),ΔYP2-ΔYPL、TP2-TPL作为次要观察指标;定义波峰明显的重搏波为YP2>YPL,计算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50 s内YP2>YPL的波形个数/波形总个数×100%);对每位患者运动前后的50 s脉搏波数据个体化分析,再将所有数据求均值进行整体分析。结果: ①16例年轻健康受试者(男10女6),年龄(30.6±6.4,24~48)岁;身高(170.4±8.2, 160~188)cm;体质量(63.9±12.8, 43~87)kg。②静息时YB(87.2±5.8,78.1~95.9)、YP1(223.5±15.8,192.7~242.3)、YPL(122.8±7.8,110.0~133.8)、YP2(131.4±4.9,116.7~137.5)、TP1(126.2±42.2,94.2~280.0)、TPL(360.2±44.8,311.5~507.3)、TP2(432.4±50.8,376.2~589.0)、TE(899.7±86.9,728.3~1042.0);ΔYP1(136.3±19.9,96.8~158.6)、ΔYPL(35.7±10.7,16.0~55.7)、ΔYP2(44.3±8.1,22.5~56.5)、TE-TPL(539.5±79.3,405.9~691.3)、(TE-TPL)/TPL(1.5±0.3,0.8~2.0)、脉率(67.3±6.6,57.6~82.4)、S1(1.1±0.2,0.6~1.4)、S2(0.1±0.1,0.0~0.2)、ΔYP2-ΔYPL(8.6±6.1,0.9 ~19.8)、TP2-TPL(72.3±19.9,38.3~108.4)。③运动后10 min, YPL(97.0±13.2比122.8±7.8)、YP2(109.6±12.8比131.4±4.9)、ΔYPL(6.6±9.8比35.7±10.7)、ΔYP2(19.3±11.2比44.3±8.1)显著减小,TE(667.8±123.1比899.7±86.9)、TE-TPL(330.2±128.4比539.5±79.3)、(TE-TPL)/TPL(1.0±0.4比1.5±0.3)显著减小,而脉率(92.2±14.0比67.3±6.6)、ΔYP2-ΔYPL(12.7±9.7比8.6±6.1)、 TP2-TPL(98.0±38.1比72.3±19.9)显著增大(P均<0.05)。运动后20 min和30 min的脉搏波变化趋势与运动后10 min保持一致,但从20 min开始大部分指标逐渐向运动前静息水平恢复。④静息时16例正常人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为94.5%,运动后10 min(96.3%)、20 min(98.5%)、30 min(99.8%)的出现率升高(P均<0.01)。其中10例运动前后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均维持在100%左右;2例运动前出现率已达100%,但运动后10 min有所降低,后又继续升高,30 min时恢复到100%;3例静息出现率偏低,运动后升高近100%;还有1例仅运动后20 min出现率偏低,考虑人为因素影响。结论: 运动对正常人脉搏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搏波上;整体上看,单次精准功率运动后,重搏波位置降低、幅度加深,波峰明显的重搏波出现率普遍提高,且这种改变至少能维持30 min;从个体上看,每位受试者的反应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7.
蒸散发(ET)是陆表水热过程的一个基础通量,不同模型基于的概念、假设、应用尺度等诸多差异给ET的准确模拟带来了多种不确定性。本研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应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通过通量塔观测值对模型进行训练,并综合PT-JPL、ARTS-GIMMS3g、ARTS-MODIS、MOD16和SSEBo 5个模型结果,以提高ET的估测精度。结果表明: 5个模型结果可以捕捉海北高寒草地通量塔观测ET的季节变化,可解释观测ET季节变异的64%~86%,均方根误差(RMSD)的范围为0.47~0.76 mm·(8 d)-1;基于BMA得到的ET的解释能力提高至89%,RMSD降低至0.43 mm·(8 d)-1。2003—201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表ET总体呈不显著增加的趋势,在全区尺度上,温度和降水对蒸散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长江源园区,降水和气温对其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气温和降水对蒸散发有积极的影响,但不同园区之间的地理差异导致蒸散发也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为其他多源数据的集成分析提供了方法参考,所集成的蒸散数据可以有效降低原各自模型的不确定性,为区域水热变化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基础。这对于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虫草素联合阿霉素在体外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转移作用,评估了联合用药的作用效应,为虫草素在临床应用上增强抗乳腺癌作用提供了科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作用效果更明显,根据Chou-Talalay法显示出在80μmol/L虫草素联合1μmol/L阿霉素的条件下,联合用药协同作用最优,CI值为0.665,细胞抑制率达到60.31%±1.06%;与对照组相比,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明联合用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仅为7.03%±1.19%;显微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表明联合用药明显影响细胞生长;Hochest 33258染色、DNA Ladder发现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更显著,细胞凋亡率可达78.52%±11.18%;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联合用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细胞迁移率仅为18.82%±2.43%。本研究确证虫草素可协助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5个香菇菌株重测序,以香菇L808-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基因组,分析了这些菌株中插入/缺失(InDel)标记位点在香菇基因组10条染色体上的分布,并筛选了插入/缺失碱基数≥15的位点,合成了449对InDel标记引物。经过PCR和电泳检测,其中237对引物条带清晰。最终筛选出107个PIC≥0.3的标记作为核心InDel标记对来自国内的44份香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各自聚为一支,所选香菇菌株间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香菇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亚群,主成分分析显示香菇菌株之间的位置及距离与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相符。香菇InDel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为香菇核心种质的构建和种质资源育种引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炎症因子、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9,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n=41,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B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降低,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的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升高,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状况、身体状况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术中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免疫抑制和炎症应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