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迄今已合成了10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32kb DNA片段,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并整合于染色体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整合体在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原生质体涂R3M平皿。利用PCR鉴定筛选出8株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1-8)。ZabsPec Fab质谱鉴定,证实糖多孢红霉菌M1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一种新的酮内酯类化合物。 〖HJ0  相似文献   
42.
唐古特山莨菪毛状根中东茛菪碱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古特山莨菪的无菌苗叶为外植体,通过发根农杆菌诱导获得了唐古特山莨菪的毛状根培养系统,应用PCR方法鉴定了转化毛状根,并应用薄层扫描方法对唐古特山莨菪毛状根生物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毛状根的培养基中东莨菪碱含量可达10 mg/L,培养物中东莨菪碱的增加与莨菪碱的减少同步.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EFL)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对食管鳞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食管上皮中NEFL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  相似文献   
44.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是中国淫羊藿属植物中分布较为广泛、形态变异较为丰富的物种,柔毛淫羊藿及其近缘种在分类中存在诸多争议。为研究柔毛淫羊藿及其近缘种变异规律和进行种的界限划分,该研究对柔毛淫羊藿31个居群和近缘种星花羊藿3个居群、镇巴淫羊藿1个居群、万源淫羊藿1个居群共36个居群的叶背非腺毛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1)所观察到的非腺毛分为直毛、曲毛、伏曲毛、长伏毛、拟短伏毛、短伏毛、单细胞毛7个大类19个小类,并发现每个居群或每个个体的叶背面非腺毛是由多种类型构成。(2)共观察到13个居群具有乳突,且69.2%非腺毛较少(非腺毛密度少于50个/mm2)的居群具有乳突;而且共有27个居群中具有单细胞毛,占该研究36个居群的75%。(3)以非腺毛密度、主要类型构成进行居群归类,其中柔毛淫羊藿21个居群为直毛群(A),柔毛淫羊藿7个居群为曲毛群(B),柔毛淫羊藿2个居群、星花淫羊藿3个居群、镇巴淫羊藿1个居群为长伏毛群(D),柔毛淫羊藿1个居群为拟短伏毛群(E),万源淫羊藿1个居群为短伏毛群(F),所有居群均共有直毛类非腺毛,说明直毛类非腺毛为柔毛淫羊藿及其近缘种的核心类型非腺毛。(4)从居群内非腺毛类型组成的角度梳理出了居群间的演化关系,直毛群:AⅠ→AⅡ→AⅢ→AⅣ→AⅤ;曲毛群:BⅠ→BⅡ→BⅢ→BⅣ;长伏毛群:DⅠ→DⅡ→DⅢ;直毛群→曲毛群;短直毛群→短伏毛特化群;短直毛群→拟短伏毛特化群,且居群间的演化关系与地理分布呈现良好的相关性。(5)单细胞毛为淫羊藿属中首次发现。研究认为,单细胞毛可能与主流非腺毛类型(直毛和曲毛)和地理分布有关,但乳突则与叶背面的非腺毛密度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支持将星花淫羊藿归为柔毛淫羊藿种下等级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45.
报道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丝状体蓝藻鱼腥藻 712 0中的表达和鉴定结果 .将质粒pRL rhTNF上hTNFα的cDNA连于pRL 43 9质粒上的PpsbA启动子下游 ,得到中间载体pRL TC .进一步与穿梭质粒pDC 8重组 ,得到可在大肠杆菌和蓝藻中均可表达的穿梭表达载体pDC TNF .pRL rhTNF ,pRL TC和pDC TNF三者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分别为 11.8% ,16 9%和 15 .0 % .通过三亲接合转移将pDC TNF引入鱼腥藻 712 0中并获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株 .从转基因的鱼腥藻 712 0中检测到pDC TNF质粒的存在 ,且在和TNFα的cDNA探针进行的Southern杂交中呈阳性反应 .抽提转基因藻的蛋白样品进行检测 ,在Western印迹中和TNFα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 .采用TNF对L92 9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 ,证明转基因藻粗提液中 ,TNF确有细胞毒活性 .  相似文献   
46.
北京生理科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西医药学研究的探讨于2007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科技活动中心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参会人数100多人,其中会员代表67人。会议首先由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许荣煜教授(理事长周曾铨教授因身体健康原因未能出席本次大会)主持。第九届理事会秘书长朱广瑾教授向代表大会作了北京生理科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总结(2003—2007)和财务情况报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7.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前景傅荣昭1邵鹏柱2高文远3孙勇如11.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2.香港中文大学生化系香港·新界·沙田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DNA分子标记(DNAmolecularmarkers)或称遗传标记(geneticmarkers)本质上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这...  相似文献   
48.
试验以长穗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 ,与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TAI 2 7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表明有 4条与长穗偃麦草同源的染色体 ;以P .stipifolia (St)基因组DNA为探针 ,有 4条与St同源的染色体 .这说明TAI 2 7中有 4条St染色体 .TAI 2 7是异代换 附加系 .对TAI 2 7中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行显微切割 ,并建立其微克隆库 ,从中筛选获得了中间偃麦草的特异性探针 ,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新序列 .这为进一步筛选抗病、抗逆和优质基因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49.
巴西人参原产于南美洲,当地人把它当做具有壮阳、增强体质等作用的草药。巴西人参已在我国广西、浙江等地引种栽培成功,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含有三萜和三萜皂苷类、甾体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护胃黏膜等药理活性。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巴西人参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阐明已有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FGF2是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因此通过制备抗FGF2人鼠嵌合抗体中和其发挥作用,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方法:利用分泌抗FGF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IgG9B9和人B淋巴细胞,分别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VL、重链可变区VH和人重链恒定区CH基因,从pComb3λ载体中扩增出人λ 链恒定区CL基因,通过重叠PCR,将VL,VH和CL,CH片段分别连接形成嵌合抗体的轻链L和重链H,将L/H链以单独构建或串联于同一载体的方式,构建抗FGF2嵌合抗体表达载体,并通过调控元件WPRE优化载体、共转染促生长因子aFGF以及调整表达温度等方式提高嵌合抗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优化表达载体PLexm-WPRE、PLexm-aFGF;L、H链基因也成功构建,并以L、H或L-F2A-H(2A连接肽将L和H连接起来)的方式分别成功连接到PLexm,PLexm-WPRE载体中。转染细胞上清的ELISA鉴定结果表明,L/H链单独构建要比串联构建的方式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WPRE能有效促进抗体的表达而aFGF并不能促进其表达,与31、37℃相比,33℃时抗体的表达量最高,同时嵌合抗体表现出了很好的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竞争IC50=6.25μg/ml。通过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抗FGF2嵌合抗体。结论:在33℃下,人鼠嵌合抗体基因在WPRE存在下表达量最高,且与抗原FGF2有很好的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