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儿童常见获得性免疫性疾病,本研究前期发现有较高比例的抗核仁抗体阳性的儿童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筛选鉴定抗核仁抗体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识别的靶抗原,本研究利用HEP-2细胞系建立了细胞固定-抗体结合-抗体洗脱-抗体中和体系,成功纯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利用蛋白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分析法筛选出Ncl、Krt1、Krt2、Krt10等蛋白可能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结合的靶抗原。这些结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靶抗原的鉴定提供有效方法,可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2.
该文旨在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新生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将分离培养的肺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用10μg/mL的LPS处理细胞后分别于0 h、6 h、12 h、24 h、48 h时间点收集细胞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划痕实验观察LPS对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RT-PCR)检测白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水平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相关蛋白P65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成鹅卵石样排列, VIII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面抗原荧光染色阳性。划痕实验中, LPS组细胞在12 h的迁移高于对照组(P0.001);荧光定量PCR检测到LPS组分泌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趋化因子MIP-1α、MCP-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Western blot显示, LPS组与对照组相比, VEGF蛋白表达在24 h、48 h处降低(P0.05), VEGFR2蛋白表达在各时间段都明显降低(P0.001),同时, NF-κB相关蛋白P65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脂多糖诱发的炎症反应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发育,其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激活,诱导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表达升高和VEGF/VEGFR2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是细胞抗氧化应激的关键分子,激活NRF2可以有效逆转干细胞的衰老表型。该文主要研究NRF2激动剂α-硫辛酸(α-lipoic acid, ALA),增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免疫抑制能力。培养第5代和第18代的UC-MSCs,通过β-gal染色、CCK-8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衰老表型。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以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RF2、Ser40磷酸化的NRF2(pS40-NRF2)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IDO-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s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 UC-MSCs在体外长期扩增过程中增殖能力降低并表现出衰老表型; Western blot检测NRF2及pS40-NRF2蛋白表达降低; IFN-γ依赖的ID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抑制PBMC增殖能力下降。ALA作用后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并促进细胞增殖; IDO-1的mRNA表达增加以及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增强。该研究结果提示, ALA可以延缓UC-MSCs的衰老,并增强其免疫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4.
该文主要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机制。hUC-MSCs移植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运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 Western blot检测hUC-MSCs与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神经干细胞分离共培养体系、HIBD大鼠海马组织中SDF-1α、CXCR4、PI3K/AKT表达;CCK-8测定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 hUC-MSCs移植后: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组织病变改善;海马区Nestin表达和海马齿状回区再生神经干细胞数量升高;海马组织hSDF-1α、SDF-1α、CXCR4、PI3K、AKT及p-AKT表达上调。hUC-MSCs促进OGD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及hSDF-1α分泌,上调PI3K和p-AKT表达。该文结果提示, hUC-MSCs移植上调HIBD大鼠海马组织hSDF-1α分泌,激活PI3K/AKT通路,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改善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05.
惊厥后大鼠海马神经再生与凋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大鼠海马神经再生与凋亡的动态变化。建立成年Wistar鼠30minSC模型,在SC后1天至56天的6个时间点上处死动物,处死前1天均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BrdU、nestin的表达,确定神经干细胞增殖水平;双重荧光染色标记nestin/TUNEL,确定新生神经干细胞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数目于SC后第7天在CA1区达增殖高峰,28天降至正常水平;于SC后第28天在齿状回达增殖高峰,56天降至正常水平;在SC后第7天,CA3区有大量的BrdU阳性细胞;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在SC后的前3天,CA1区新增殖的神经细胞呈TUNEL阳性;齿状回新增殖细胞始终表现TUNEL阴性。上述结果提示:SC后能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且部分新生细胞向损伤区域迁移。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旨在探索优化肾脏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为肾脏组织工程及肾脏体外病理、毒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取大鼠肾脏灌注PBS作为对照组 (Control组),在不同流速下分别以十二烷基磺酸钠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灌注 (S组),Triton X-100联合SDS灌注 (TS组),反复冻融后Triton X-100联合SDS灌注(FTS组),制备肾脏脱细胞支架,并测定其流体分布及脉管阻力。HE染色、DAPI染色、DNA定量检测脱细胞支架脱细胞程度,Masson染色、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脱细胞支架主要成分的保留和结构的完整,扫描电镜检测支架的超微结构,MTT法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ELISA检测支架中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FTS组脱细胞用时较S组、TS组少,10 mL/min组支架脉管阻力较低,S组、TS组、FTS组流体分布与Control组存在差异。HE染色和DAPI染色显示各组支架未见细胞成分残留,DNA含量<50 ng/mg。Masson染色和PAS染色可见细胞外网状胶原及多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Ⅰ型胶原 (CollagenⅠ)、Ⅳ型胶原蛋白 (Collagen Ⅳ)、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层粘连蛋白 (Laminin) 表达。扫描电镜见支架呈蜂窝状结构。MTT法检测支架细胞毒性分级在0–1级之间。ELISA检测提示FTS组VEGF、EGF、IGF-1、PDGF含量明显高于S组和TS组。综上,联合冻融和灌注法能够制备更为理想且有效的大鼠肾脏整器官脱细胞支架,为肾脏组织工程及肾脏体外病理、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RDS致VALI患儿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进行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行高频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血压(BP)、心率(HR)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p H值、Pa CO2、Pa O2及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纵膈气肿、肺损伤、间质气肿及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NRDS致VALI患儿能够明显改善其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NRDS致VALI的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8.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藻酸盐成分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俞加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4):400-400,F0003
生物膜(biofilm,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细菌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近年来,随着内置式医疗器材(如导尿管,气管插管,人工心脏瓣膜等)的广泛应用,临床上BF相关感染日益增多。研究发现,BF细菌群体耐药性极强(甚至可以达到其浮游状态的1000倍),  相似文献   
109.
在临床应用中,许多患处血液流速的测量都需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而传统的基于超声换能器实现的光声流速测量方式都需要在检测区域与探头之间填充超声耦合介质,从而无法实现无菌操作,限制了这种检测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报道了一种非接触式光声多普勒流速仪,利用低相干的麦克尔逊干涉仪探测光声信号实现了流速测量。与超声探头为探测装置的光声多普勒血流仪相比,该方法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光声流速测量。在模拟血液样品实验中,定量的测量了横向流速,其速度范围在0. 2-3 mm/s,同时获得了截面流速图像。另外,活体小鼠耳部流速图像证明了该方法可以非接触、定量的测量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110.
病毒入胞是病毒入侵的第一步。本研究前期已经率先发现人偏肺病毒存在胞吞的入胞方式。病毒的胞吞过程需要经历粘附,胞吞体和膜融合的过程。病毒入胞是病毒感染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因此如果可以找到人偏肺病毒病毒胞吞入胞发生的关键时间段,不仅对于其入胞机制的研究,还有抗病毒策略的设计都大有帮助。本研究在研究前期基础上,通过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R18/DiOC双波长成像技术等形态学的观测方式建立了一套观测病毒入胞时间段的方法。通过这套方法发现人偏肺病毒入胞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感染后的前15 min。为了进一步验证入胞的关键时间段,本研究利用离心可以增强病毒感染的方法,验证了感染前15 min确实是人偏肺病毒入胞的关键时间段。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测的方法并验证发现人偏肺病毒入胞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前15 min,因此本研究将为今后人偏肺病毒入胞机制的阐明,抗病毒策略设计等提供关键信息,从而为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