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取11只SD正常雄性大鼠,在饥饿状态下,处死后取胃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MLCK的表达及分布。结果MLCK在黏膜肌层、肌层和黏膜下层血管壁平滑肌均有大量表达;在胃底腺中,MLCK主要表达于壁细胞和主细胞胞浆内。结论MLCK不仅存在于平滑肌细胞内,还分布于胃底腺壁细胞和主细胞内,可能参与胃底腺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创伤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弧菌物种,但目前尚无在全基因组层面挖掘毒力相关因子的研究。本研究以创伤弧菌分离来源(临床和环境)作为不同表型,通过与260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关联分析,挖掘毒力相关因子,从而进一步了解创伤弧菌致病因素。【方法】对139株创伤弧菌分离株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取其全基因组序列;与公共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121株基因组整合,使用pyseer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与不同分离来源显著相关的基因进行注释和解读。【结果】共发现11个基因与临床分离株显著相关,其中9个是本研究新发现的创伤弧菌潜在毒力相关因子。【结论】本研究使用群体基因组学和统计遗传学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扫描挖掘了创伤弧菌毒力相关因子,为深入揭示该物种致病机制、设计新的疫苗和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β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全世界70%以上人口感染过该病毒。HCMV通常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并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等多种能力,可通过表达HCMV基因及蛋白发挥肿瘤调节作用,干扰细胞代谢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CMV在非肿瘤和乳腺癌患者乳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同时有研究表明晚期暴露于HCMV可引起乳腺癌。近期新型抗HCMV药物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也再次提示,HCMV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HCMV的致癌潜能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王文采  杨俊  谢晋 《广西植物》2016,36(Z1):97-99
描述了发现自安徽的毛茛科毛茛属一新种,怀宁毛茛。此新种与猫爪草在亲缘关系上甚为相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的植株具丝形,有块根的匍匐茎,具三出复叶的基生叶的二侧生小叶分裂成二不等大的小叶,心皮的花柱比子房稍短或与子房等长。  相似文献   
15.
肠道寄生虫是鸟类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可以传播给人类及其他动物, 引起严重的人禽共患病。通过采集菜子湖和升金湖60份越冬白额雁粪便样本, 以肠道寄生线虫特异引物作为标记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 分析两个湖泊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种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结构。将3299430条reads归属为肠道寄生线虫门, 共定义3249个肠道寄生线虫的OTUs, 鉴定到4个目, 91属和191种; 4个目分别为小杆目(Rhabditida)(62.12 %)、垫刃目(Tylenchida)(32.20%)、疏毛目(Araeolaimida)(3.40%)和单宫目(Monhysterida)(2.27%), 其中小杆目为优势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 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alpha多样性高于升金湖越冬白额雁, 而差异性不显著, PCA聚类分析表明, 两个湖泊中越冬白额雁肠道寄生线虫群落的组成结构相似。系统发育关系显示, 样品与湖泊匹配度不高, 部分样品分布不均匀。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群落群落结构相似, 可能是由于食物来源相似、食性相似、栖息地环境类似等因素引起寄生虫间的交叉传播与感染导致。通过本研究,初步掌握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的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现状, 为进一步探讨越冬白额雁的寄生虫流行病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β-拘留蛋白2(β-arrestin2)是arrestins家族的一个成员,广泛表达于全身组织,其不仅可以调节大多数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的脱敏、内化,还能调节多种非GPCRs的内化,或作为支架蛋白质参与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2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纤维化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进展过程中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β-arrestin2功能的发挥不仅与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有关,更依赖于对其活性的调控。但对于β-arrestin2的活性如何被调控,以及其活性如何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关注较少。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了β-arrestin2可发生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S-亚硝基化等翻译后修饰,探讨了其翻译后修饰的可能位点,并发现翻译后修饰可影响β-arrestin2的细胞定位、调节受体内吞的作用、β-arrestin2与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及下游信号通路,对了解β-arrestin2活性调控在细胞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β-arrestin2的结构特征及其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上,对近年来β-arrestin2的翻译后修饰等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β-arrestin2为可能靶点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离子通道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Wang G  Zhu Y  Kong DH  Chen SD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3):251-254
离子通道 (ionchannels)在细胞分子水平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当离子通道由于某些先天性的或后天获得性的原因导致其结构和 (或 )功能发生改变时 ,其所承载的功能必将发生异常 ,从而可能导致离子通道病 (channelopathy)的发生。作为近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型前沿学科 ,目前离子通道病的研究模型和方法日渐完善 ,对于离子通道病的研究不仅为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并且将有助于对某些离子通道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滑膜病理生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类风湿关节灸(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细胞增生,衬里层增厚,多种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留形成等,这种病理改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基因突变、原癌基因活化、滑膜细胞演变、炎性细胞浸润,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阐述其关节滑膜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光敏剂,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其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方法:以单油酸甘油酯(glyceryl monooleate,GMO)和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P407)为液晶材料,以光敏剂Photosan为模型药物,制备Photosan立方液晶纳米粒,通过Malvern粒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通过MTS法考察Photosan立方液晶纳米粒对正常肝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的暗毒性及光动力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该纳米粒对人肝L-02细胞和人肝癌Hep G2细胞均没有暗毒性,其介导的PDT对人肝L-02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32.9±1.19)%],而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具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77.9±2.06)%];Photosan立方液晶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于Photosan,但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高于Photosan。结论: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对人正常肝细胞安全性较好,对肝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明显优于Photosan,为光动力治疗癌症提供了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FBXL15基因条件型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该基因所发挥的重要生理功能提供材料和思路。采用KO first策略,构建打靶载体,将1st loxP插入1~2号内含子,在3~4号内含子之间插入FRT-SAIRES-lacZ-loxP-neo-loxP元件,通过Long Range PCR及Southern blot筛选出中靶克隆,随后进行囊胚注射,并将发生同源重组的ES细胞注射进C57BL/6J小鼠囊胚,移入受体小鼠子宫,最后将得到的嵌合体雄鼠与C57BL/6J雌鼠交配获得FBXL15-LoxP小鼠。PCR结果显示FBXL15的Loxp小鼠模型构建成功,该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FBXL15在胚胎发育和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