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免疫细胞一直被认为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进行量化分析有望揭示免疫系统在肿瘤中的多方面作用。本文总结了量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分析工具,包括基于标志基因富集分析方法和反卷积分析方法开发的算法模型与工具,列举了它们在揭示疾病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确定肿瘤潜在生物标志物、辨别肿瘤免疫分型中的应用,提出了它们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这些局限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测定云南肺癌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DRB1、DQB1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探讨HLA各等位基因位点与云南省肺癌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方法,选取云南籍肺癌患者和健康个体各30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HLA-A、HLA-B、HLA-DRB1及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测定,与正常组对比测算相对危险因子(relative risk,RR)。结果:肺癌组的HLA-A~*02频率为90.0%(A~*0201为主),B~*46频率为40.0%,DRB1~*15频率为40.0%,较对照组的43.30%、0%、10.0%明显升高(Pc0.05,RR1)。肺癌组的HLA-A~*31频率为3.30%,A~*33频率为6.70%,B~*27频率为3.30%,B~*52频率为6.70%,DRB1~*03频率为0%,DRB3~*01频率为60.0%,DQB1~*02频率为0%,DQB1~*06频率为0%,较对照组的23.30%、26.70%、26.70%、26.70%、23.30%、86.70%、23.30%、26.70%降低明显,(RR1,Pc0.05)。结论:云南肺癌易感性可能与HLA-A~*02的频率(90%)具有相关性;而HLA-A~*31、HLA-A~*33、HLA-B~*52、HLA-B~*27、HLA-DRB1-~*03、HLA-DRB3~*01、HLA-DQB1~*02及HLA-DQB1~*06在肺癌患者中的频率较低,在云南肺癌发病中可能具有遗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3.
缺氧诱导因子1α不仅对于机体在缺氧条件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还在肿瘤的生长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α能调节许多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但人们对其自身的蛋白质水平和转录活性调节机制尚知之不多。最新的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蛋白质水平和转录活化调节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在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蛋白质水平和转录活调节机制中,羟基化调节和蛋白磷酸化调节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对肿瘤发生发展极为重要,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从肿瘤组织原位获取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基因表达研究摸索可行方法。方法获取淋巴瘤组织标本后,置于锌固定液中固定,并通过进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前操作模拟LCM环境,确定锌固定法对RNA完整性的保护作用。将组织标本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利用LCM技术获取肿瘤组织原位血管内皮细胞,并用RT-PCR方法对所获细胞进行纯度检测。结果无论是固定后直接提取组织RNA,还是经模拟LCM环境再提取RNA,均显示锌固定法对RNA完整性提供了良好保护。快速免疫组化可以明确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后者能够被LCM准确捕获,并经RT-PCR验证为高纯度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快速免疫组化联合LCM技术可以从肿瘤组织原位获取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并保证RNA的完整性,可能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成年大鼠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个月、12个月)各12只。取膝关节和股骨上端关节部分,经脱钙石蜡包埋并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检测各关节软骨组织中Gas7的表达及其定位。结果关节软骨切线层与移行层Gas7的表达呈现强阳性,而在辐射层及软骨钙化层则弱阳性或阴性。结论Gas7在成年大鼠关节软骨各层细胞的表达不同,可能与各层软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及代谢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7.
甘珀酸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将动物随机分为脑缺血60min再灌注(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甘珀酸干预(MCAO+CBX)组和假手术组(sham)。采用尼氏染色显示脑梗死灶并计算梗死灶体积;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后3d与7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缺血后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小于MCAO组,3d、7d MCAO+CBX组大鼠梗死体积较MCAO组分别缩小5%和4.6%;(2)缺血后3d、7d于缺血边缘区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且MCAO组大鼠缺血边缘区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MCAO+CBX大鼠(P〈0.001);(3)缺血后3d和7d组缺血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3d的MCAO组与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强(P〈0.05),7d的MCAO+CBX组大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强(P〈0.001),但明显弱于MCAO组大鼠(P〈0.01);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可减少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缝隙连接后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凋亡降低有关,星型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共转染CDK1、CDK2siRNA同时抑制CDKI、CDK2蛋白表达对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细胞周期主要调控分子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同时转染CDKl和CDK2siRNA。在转染后48、60h收集细胞,用Western印迹检测CDKl、CDK2蛋白的表达,AnnexinV/PI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DNA含量检测分析细胞周期。转染细胞进行瑞氏一姬姆萨染色(Wright—Giemsa)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i结果共转染CDKl、CDK2siRNA后48和60h,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DKl和CDK2蛋白的表达都同时降低。共转染CDKl、CDK2siRNA后,细胞周期S期和G1/M期比例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共转染细胞经瑞氏一姬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双核或多核细胞增多;AnnexinV/PI检测结果显示共转染CDK1、CDK2siRNA的细胞在48和60h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升高。结论siRNA干扰导致的CDKI、CDK2表达同时降低不仅导致细胞周期s期和G1/M期的阻滞,也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索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及进行血流评价的方法。方法小型猪20头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预阻断LAD(第二对角支)15min,后予结扎,术中心电图动态监测,术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学监测以确定模型建立情况,冠状动脉造影以及^13N-NH3 PET心肌血流测定评价手术后血流改变。结果20头小型猪中有16头存活4周,成活率80%,开胸手术中1头因麻醉意外死亡,3头死于术后呼吸不畅。结扎后心电图呈动态变化,24h后血清心肌酶谱(CK,CK—MB,cTnI)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AD血流中断,TIMI分级为0级,^13N—NH3 PET检查显示手术后缺损面积百分比(27.0±5.0)较手术前(4.0±3.2)有显著性差异,证实心梗模型建立成功。结论本实验中开胸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血流评价方法可用于手术前后冠脉血流和心肌血流的比较以及对心肌梗死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0.
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发病机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2型糖尿病是AD的风险因素之一.采用蛋白质印迹研究2型糖尿病及单纯肥胖大鼠脑中海马回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发现在这两种大鼠模型中海马tau蛋白在多个位点上都呈现过度磷酸化状态.同时,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的关键酶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活性在这两种大鼠模型的海马回中明显增高,经脑立体定位法向大鼠海马回注射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可阻止2型糖尿病及肥胖大鼠模型中的GSK-3β激活,但仅阻止单纯肥胖大鼠海马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另外,海马神经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β亚基水平在两种实验模型中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及肥胖可能通过增高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GSK-3β激活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来提高AD的发病风险.2型糖尿病脑中低下的葡萄糖代谢也可能在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