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212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12篇
  1954年   5篇
  195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裴源生  王建华  罗琳 《生态学报》2004,24(10):2115-2123
提出可定量分析研究流域水循环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关联分析方法 ,并对海河流域现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和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改变了海河流域的天然水循环并导致水生态环境全面退化。进一步对未来无南水北调和有南水北调的情况进行定量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在无南水北调的情况下 ,未来海河流域将处于无法兼顾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困境 ;在实施南水北调的情况下 ,水资源可支撑海河流域经济发展并影响和改善整个流域的水循环状态 ,从整体上遏制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但入海水量仍无法改善  相似文献   
892.
磷模型在千岛湖水体污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多个经验统计磷模型预测千岛湖目前的磷浓度水平,其中第6个模型最适合用于千岛湖的预测预报.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磷负荷量分别减少1/4、1/2、3/4情况下,千岛湖水体中总磷浓度的响应.同时针对千岛湖营养水平控制的短、长期目标,利用模型计算出了所允许的总磷负荷量及入湖磷浓度.  相似文献   
893.
中国藓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时 ,发现新疆藓类 4个新记录 ,包括硬叶拟白发藓Paraleucobryumenerve (Thed.)Loesk .,长枝砂藓Racomitriumericoides (Hedw .)Brid .,弯叶卷叶藓Ulotacurvifolia (Wahl.)Lilj.和柔弱明叶藓Vesiculariaflaccida (Sull.etLesq .)Iwats.,其中弯叶卷叶藓和柔弱明叶藓亦为中国新分布。在文中讨论了它们的形态特性  相似文献   
894.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s a model sys-tem,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1]. With the ad-vances in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more andmore researchers prefer to use complete mitochondrialgenome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2—4]. Since the com-plete sequencing of human mtDNA in 1981 (Andersonet al., 1981)[5], 342 vertebrate mitochondrial genomeshave so far been sequenced. Up to now the completesequences of 29 avian mitochondrial genomes h…  相似文献   
895.
刘志敏  牛欣 《生理通讯》2004,23(5):125-126
为了迎接中国加入WTO后的中医药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技创新,中国生理学会中医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于  相似文献   
896.
松墨天牛成虫头部感受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宁眺  刘拥军  孙江华 《昆虫知识》2004,41(6):566-57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成虫头部存在 1 1种感受器。触角有 8种 ,下颚须和下唇须有 6种。栓锥感受器Ⅰ型、毛形感受器Ⅰ型及刺形感受器为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共有。触角特有栓锥感受器Ⅱ型、毛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以及柱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下颚须及下唇须特有钟形感受器、坛形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松墨天牛成虫触角感受器在种类、数量和分布上存在性别差异 ,雌雄虫的下颚须和下唇须感受器数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97.
鲫鱼Hind Ⅲ高重复DNA序列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DNA高重复序列的研究有助于解释许多重要的生命现象 ,如基因调节、基因转座、基因进化等 ,还可以用于进行种群的遗传分析。鱼类的DNA高重复序列研究资料较少 ,曾在鲤科鱼类发现HindⅢ高重复序列家族。本研究用HindⅢ内切酶消化 ,从鲫鱼 (Carassiusauratusauratus)基因组DNA也克隆出一种独特的高重复序列。序列测定揭示该重复序列长度为 175bp ,在单倍体基因组的拷贝数为 1× 10 5。鲫鱼HindⅢ高重复序列与鲫鱼属 (Carassius)其它同类已知的高重复序列存在某种程度的变异 ,而与鲤科其它属的已知的HindⅢ高重复序列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98.
本文根据1990-1995年在香港嘉道理农场次生林区采集的昆虫标本,首次分析了鞘翅目及其优势科的种类、数量和季节性变化,以及由碰撞诱捕网和黑光灯捕虫器采集所得甲虫在种类、数量和季节性上的差异。在13260号标本中,已鉴定到科的有13253号,分属45科,231种。其中,朽木甲科(Alleculidae)、毛蕈甲科(Biphyllidae)、丸甲科(Byrrhidae)、坚甲科(Colydiidae)、拟球甲科(Corylophidae)、隐食甲科(Cryptophagidae)、水缨甲科(Hydroscaphidae)、伪叶甲科(Lagliidae)、薪甲科(Lathridiidae)、泽甲科(Limnichidae)、黑蕈甲科(Zopheridae)等11个科为香港地区的首次报道,约占本次调查科总数的25%。分析表明:(1)该次生林区的鞘翅目甲虫以蛀木性为主。天牛科(Cerambyc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花蚤科(Mordellidae)、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蠹科(Scolytidae)等6科均为多样性较高(种类≥15或者个体数量≥200)的优势科。(2)鞘翅目个体数量季节性明显,每年自2月开始数量逐渐增加,6—7月为甲虫发生的高峰期,8月显著减少。各优势科甲虫的季节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庞大的小蠹标本数量(85%)说明在此调查期间该科正处于大发生时期。(3)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科类和种类较之碰撞诱捕网所捕不尽相同,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数量发生高峰期比碰撞诱捕网所捕的甲虫提前一个月。(4)各项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捕虫器采集所得鞘翅目的测度差异明显,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甲虫的多样度和均匀度指数高于碰撞诱捕网。  相似文献   
899.
酵母多糖的提取及其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啤酒酵母为试验材料 ,采用化学抽提法可获得水溶性的酵母多糖复合物 ,经测定其多糖含量为 76 .2 %。应用投饲和注射两种不同的摄入方式 ,酵母多糖均可促使受试鱼类血液NBT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上升 (P <0 .0 5 )。不同的是注射的方式见效快 ,但持续性和稳定性较投饵的方式要差一些。结果表明 ,酵母多糖可明显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00.
细胞膜是动物细胞与胞外环境之间的屏障。病毒只有与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特异性结合 ,才能进入细胞 ,进而启动其增殖周期。因此 ,病毒受体是病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离纯化病毒受体所在的细胞膜作为病毒受体研究的实验材料 ,已经在许多病毒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就动物细胞膜的分离纯化及其在病毒受体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