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双版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矿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氮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中很重要,常把土壤氮矿化速率作为生态系统中氮有效性和氮损失的指标.在云南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站周围,用顶盖埋管法,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季节雨林、橡胶林、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鸡血藤次生林和旱谷地的氮矿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净氮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鸡血藤次生林>季节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橡胶林>旱谷地.在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和旱谷地被认为是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各种森林下土壤中的氮矿化速率和氮储量相比均低,达到显著水平.较低的氮矿化速率与土壤本底氮储量低有关,也与土壤中真菌数量较少有关.对西双版纳6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氮储量和氮循环速率的研究表明,受过严重干扰的季节雨林在恢复多年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与原生林接近,而林地被转化为农业或经济林用地后氮储量和氮矿化速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2.
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纳米Mg-Al水滑石,对其高温煅烧物进行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以其煅烧物为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并系统研究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Mg-Al水滑石500℃煅烧6 h,水滑石特征衍射峰d(003)部分消失,柱撑阴离子碳酸根离子对称性降低,晶粒团聚成层状结构。纳米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5,表观活化能Ea=25.92 kJ/mol,在最优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高达95.4%。  相似文献   
83.
面包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得高产突变菌株DX213,高产突变菌株酶活力为635 U/mL,为出发菌株的1.69倍。菌株富集培养5代,遗传性状稳定。DX213菌株的最优产脂肪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和培养液pH 7.5。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脂肪酶的最适温度40℃、最适pH为7.5、脂肪酶在40℃以下稳定。Fe3+离子对脂肪酶有激活效应,当Fe3+离子浓度为0.03 g/mL时,脂肪酶酶活力高达720 U/mL。  相似文献   
84.
氮肥和种植密度对紫茎泽兰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我国西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本研究在野外设置不同氮肥供给水平和种植密度下的紫茎泽兰、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伏生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ns)和非洲狗尾草(Setaria anceps)的单种和紫茎泽兰与其他3种植物混种的人工群落,从植被-土壤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结果表明:单种时4种受试植物均表现了对氮营养的响应,随氮肥水平的升高,根冠比降低,比叶面积升高;通过比较总生物量增幅,氮响应能力非洲狗尾草>伏生臂形草>紫茎泽兰>拔毒散。混种时受试植物与紫茎泽兰的生物量比和株高也表明非洲狗尾草的竞争能力>伏生臂形草>紫茎泽兰>拔毒散;与拔毒散混种的紫茎泽兰以及与 紫茎泽兰混种的伏生臂形草和非洲狗尾草的种内竞争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导致种间竞争能力下降,在高种植密度下对混种物种的抑制作用减弱。紫茎泽兰在氮响应能力、竞争能力和表型可塑性方面均强于本地种,可能与其入侵机制有关;牧草的氮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强于紫茎泽兰,其中非洲狗尾草又强于伏生臂形草,可能更适宜于入侵地的替代控制。  相似文献   
85.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形态特征:头和颊部黑褐色;枕部具黑褐色的延长羽冠;有明显的白色眼后条纹,颊纹白色;眼球外凸,黄绿色的眼睑向外伸出;眼先裸露皮肤呈黄绿色;喉白,中央有褐色条纹;颈侧棕色,前端有黑色条纹,前颈具褐白斑驳的条纹,后颈黑褐色;背部、翅和尾羽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栗红色;胸、腹部、尾下覆羽及翅下覆羽白色,杂有褐色斑纹;上嘴黑色,下嘴嘴基黄色,嘴…  相似文献   
86.
 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沟谷雨林混合凋落叶作为分解基质,在不同位置季节雨林样地,采用不同网孔( 2和0.15 mm)分解袋,开展大中型土壤动物对雨林凋落叶分解影响的实验,测定了不同网孔分解袋土壤动 物多样性、凋落叶分解速率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状况。结果显示:2 mm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类群相对密度 年均值为2.67~2.83目•g-1凋落物干重,个体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2.3~21.77个•g-1凋落物干重,显著 高于0.15 mm网孔分解袋的类群相对密度0.27~0.28目•g-1凋落物干重和个体相对密度2.88~2.77个•g- 1凋落物干重(p<0.01),并且0.15 mm网孔分解袋中极少量的动物个体主要为小型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 原生动物、湿生土壤动物线虫不计),由此我们视2 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分解由绝大多数土壤动物和其它 土壤生物共同作用,而0.15 mm网孔分解袋基本排除了大中型土壤动物对袋内凋落叶分解的影响。2 mm网 孔分解袋凋落叶物质失重率(71%左右)、分解率指数(1.88~2.44)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率明显高于 0.15 mm分解袋(34%~35%,0.48~0.58)。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失重率和元素释放率的 差异,显示出季节雨林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凋落叶物质损失的贡献率为年均值46%左右,并使凋落叶C/N 和C/P明显降低,而对不同元素释放率的影响不同,其中对N、S和Ca元素释放率的影响较大,而对K素释放 的影响作用最小。相关分析显示,2 mm网孔分解袋内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的相对密度与凋落叶物质残 留率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群落香农多样性指数与凋落叶分解率指数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7.
入侵物种飞机草和紫茎泽兰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菊科(Asteraceae)原泽兰属(Eupatorium)2种植物的核型,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 R. M. King &; H. Robinson)2n=60,核型公式为2n=60=32 m+28 sm,核型属于“2A”型,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 R. King &; H. Robinson)2n=51,核型公式为2n=51=30 m+21 sm,核型属于“2B”型。飞机草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较大,紫茎泽兰染色体数目较稳定。紫茎泽兰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飞机草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发芽率低,紫茎泽兰无融合生殖产生的种子发芽率高,但2种植物入侵能力都很强,种子数量与2种植物的入侵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8.
绒毛番龙眼对生长光强的形态和生理适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100%、50%、25%和8%自然光强下栽培绒毛番龙眼幼苗并研究了其对光环境的适应。100%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增大叶片悬挂角(midrib angle,MA)和比叶重(lamina mass per unit area,LMA),减少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降低光能捕获;通过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热耗散。虽如此,还是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光抑制,加之叶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最少,导致光合能力最低,长势最差。8%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降低MA、LMA以及叶片技转,增加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提高光能捕获能力,光能转换及利用效率较高,热耗散水平较低,但由于环境光较弱,限制了光合碳同化,植株生长也较慢。50%和25%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有较强的光能捕获、利用和耗散能力,在几种光处理中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89.
根系渗透胁迫时杨树光合作用光抑制与活性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为更多地了解自然条件下活体叶片的光抑制,研究了渗透胁迫时杨树无性系幼苗叶片的光抑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大,杨树叶片O2^-生成加快,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多,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活性氧代谢失衡,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加剧.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盐抑制SOD活性,或用甲基紫精加速O2^-的生成,亦可使杨树叶片发生光抑制.渗透胁迫时杨树无性系幼苗清除H2O2能力降低,限制了叶片通过Mehler反应耗散过剩光能,防御光破坏作用的发挥;光抑制的发生与活性氧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西双版纳景洪曼仰广的“龙山”片断热带雨雨林30年前后植物区系组成和样方调查资料的对比研究,探讨了30年来该“龙山”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生活型及群落生态成分和乔木树种的种群变化规律。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已确认有种子植物7科53属55种从该片断雨林中消失。在消失的这55种植物中,属于群落顶级成分的有18种,属于耐阴的林下和层间植物有30种,喜阳种类有2种,广生态幅的随遇种有5种。初步得出该龙山热带雨林随着30多年的片断化,8.8%的科,26.8%的属和22.4%的种类消失或被后来的成分替换了。在生活型及群落生态成分变化上,群落中小高位芽及一年生植物相对增加,阳性植物明显增加,阴生(耐阴)植物明显减少,亦即雨林固有成分减少,非雨林成分增加。在乔木树种的种群变化上,过去该片断雨林的优势成份,绝大多数现在仍存在,多数仍在优势种之列,少数优势种衰退了,少数变得更优势。首先消失的种类,或为先锋树种(短命)或为种群数量很少的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