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聚果榕小蜂的传粉生态学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对聚果榕小蜂(Ceratosolen sp.)传粉生态学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聚果榕小蜂的雄蜂比雄蜂早羽化数小时;雄蜂羽化不能自行打开瘿花和果肉出蜂口,两个出蜂口均需雄蜂开凿,而聚果榕的成熟花粉,不能自行地从开裂处散发出来,必须经榕小蜂的繁殖性雌蜂采集才能散到表面,羽化后的雌蜂的开裂的雄花中不停地用触角柄节,口器上颚和足推动和采集花粉,雄蜂飞出熟榕果寻找嫩隐头花果,一般在外飞5-80min,雌蜂进入嫩聚果榕的隐头花果内后,立即把粘附在足,头触角和身上的花粉不停地推动到长柱头雌花中,授粉行为长达4-9h,然后,才把卵产在短柱头雌花中。  相似文献   
92.
元江干热河谷植被数量分类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方炎  朱华 《广西植物》2005,25(1):22-25,92
基于43个代表性样地调查资料,用系统聚类方法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将元江干热河谷的主要植被分为7个群落类型, 并采用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了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群落的分布地点、小生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3.
梁红柱  窦德泉  冯玉龙 《生态学报》2004,24(7):1421-1429
于雾凉季和雨季研究了自然条件下透光率不同的3块雨林样地下砂仁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砂仁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叶表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气孔导度(Gs)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PFD是影响Pn的主导因素。雾凉季砂仁叶片Pn和Gs及其日变幅均低于雨季,相同光强下雾凉季Pn及表观光能和CO2利用效率也低于雨季,这与雾凉季的光强和温度较低有关。(2)随日间光强的增加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则上升,黄昏各参数都能恢复到黎明时的水平。表明随光强的增加,砂仁热耗散增多,日间光抑制加重,这种光抑制是光合功能下调的保护性反应而非光破坏。(3)Fv/Fm、Fv‘/Fm’和ΦPSI与PFD呈负相关,NPQ与PFD呈正相关。相同光强下雾凉季Fv/Fm、Fv’/Fm’和ΦPSI低于、NPQ则高于雨季,这与雾凉季Pn较低有关。(4)随栽培时间的延长砂仁衰老和产量降低均不明显,砂仁的产量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各季节不同光强下生长的砂仁在午间高光强时均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且随光强的升高其Pn呈上升趋势,说明砂仁具有适应更高光强并获得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资料调查名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郭辉军 《生态科学》1998,17(2):111-113
报道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调查所发现的各类土壤真菌资源情况,共发现土壤真菌28个属,分隶于3纲6目11科,其中以丛梗孢科占绝对优势,有11个属占总属数的37.9%,暗梗孢科有5个属占总属数的17.2%,为次优势类群.有关菌种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微生物生态学实验室内.  相似文献   
95.
李庆辉  朱华 《广西植物》2007,27(5):741-747
基于西双版纳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植被调查资料,统计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记录有种子植物95科223属3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以泛热带分布科最多,达41个,占总科数的43.16%。属的分布类型中,热带分布属共计187个,占总属数的83.86%。在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属最多,达61个,占总属数的27.35%;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计有47个,占总属数的21.08%。种的分布类型中,各类热带分布的种最多,占总种数的70.37%,其中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具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特点,属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但同时也呈现出向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  相似文献   
96.
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解剖和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旱田植物(旱季可浇灌,水分较好)和山坡半萨王纳植被中(自然状况,水分较差)共20种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以及7种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山坡植物叶片比叶重大,气孔密度大,气孔长度小,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值小等.元江干热河谷山坡植物叶片养分含量低,1.3%>Ca>N>K>1%>Mg>P>S.除氮元素外,其它元素种间差别1~3倍.与热带植物群落叶片养元素含量相比,热带雨林>元江山坡植物>东南亚沙地旱生林和巴西矮卡廷加群落,表明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形态解剖特征,且叶片养分含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97.
砂仁光合作用的CO2扩散限制与气孔限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常用从气体交换参数计算的胞间CO2浓度(Ci)来计算气孔限制值(Ls),但由于胁迫情况下计算的Ci偏高常导致结果不准确。该文引入扩散限制分析概念,以砂仁为例介绍了一种不需 Ci的计算扩散限制值(Ld)的新方法。同时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间接估算受干旱胁迫植株的Ci(用Ci'表示)计算气孔限制值(Ls')。采用这3种方法分析了生长在100%和40%土壤相对湿度(RSM)下的砂仁(Amomum villosum)净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水分状况下砂仁午后净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不同。100%RSM下,午后砂仁Ls没有升高,说明光合作用气孔限制并未增强;午后其Ld升高表明光合作用的CO2扩散限制增强,这主要是由叶肉阻力相对增大所致。40%RSM下,午后砂仁Ls'升高比Ld升高明显,说明气孔阻力在所有扩散阻力中占主导作用,是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而其 Ls午后并未升高,暗示传统的气孔限制分析会得出非气孔限制的错误结论。Ci'低于Ci,说明干旱胁迫时传统的气体交换方法高估了Ci。上述结果都证明水分胁迫情况下传统方法不可靠,该文介绍的两种新方法比较准确可靠,同时使用两种新方法还可定性推测叶肉阻力的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8.
蒋细兵  余迪求 《遗传》2008,30(12):1615-1620
摘要: 通过对5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预测性多肽进行RT-PCR分析, 在mRNA水平证实了Peptide5和Peptide6预测性多肽的真实性。表达谱分析表明: 两基因在不同的发育期和不同的组织普遍表达, 为组成型基因; 对NaCl、聚乙二醇4000(PEG4000)、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机械损伤和冷害做出基因转录水平的响应。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提示, 拟南芥Peptide5基因可能参与了次生木质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
附生地衣是森林附生植物的重要类群之一, 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利用树干取样法调查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群落栎类萌生林、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和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人工林中525株不同种类和径级树木距地面 0–2.0 m处附生地衣的组成和分布, 并收集了各个群落地面上凋落的地衣, 分析了林冠层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中附生地衣物种比较丰富。共收集到附生地衣61种, 分属17科29属, 其中原生林、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花椒人工林分别有51、53、46和23种。在树干距地面 0–2.0 m位置, 各群落中的附生地衣组成明显不同;但在林冠层中, 各群落内的附生地衣基本相似。原生林中附生地衣种类较多, 但分布不均匀。树干附生地衣的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栎类萌生林最高, 分别为2.71和0.89;花椒林和滇山杨林次之, 分别为2.43–2.45和0.88–0.89;原生林最低, 为1.25和0.67。树干方位、宿主种类和宿主径级等都对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附生地衣更多地出现于树干南向方位, 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的附生地衣最为丰富, 胸径5.0–25.0 cm的树木上附生地衣较多。哀牢山山地森林群落中丰富的附生地衣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在维系本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滇中喀斯特森林土壤种子库的种-面积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的种子是植物群落更新与再恢复的种源基础。国内对土壤种子库的取样面积与种子检出之间的关系还很少涉及。在采用萌发方法对采集自滇中喀斯特山地的100个10 cm×10 cm小样方的物种数进行研究后,分析了土壤种子库的种-面积关系。面积与总物种和乔、灌、草本物种数之间的关系与二次方程和对数方程之间的拟合关系都较好。总物种数和草本物种数的基数较大且随面积增长较明显,而乔木和灌木的基数相对较小,增长较慢。总物种数的增加在面积位于0.15~0.2 m2,也即15~20个10 cm×10 cm样方之间时逐渐趋缓,可将这一面积和取样数量作为同类地区种子库取样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