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姜科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继君  刘刚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8):1692-1699
姜科植物在种类、外部性状及内部解剖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其传粉方式也显示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因此,姜科植物的研究对姜目乃至单子叶植物的系统与进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姜科植物在分类学、系统学、解剖学、花器官发生学和繁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以期能为该类群的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砂仁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氧化胁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衰老时砂仁叶片Pmax降低,这与叶片Gs、Chi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有关.随着叶片的衰老,NPQ、AQY、F/Fm、φPsIl和qp均降低,热耗散减少,光抑制加剧,衰老后期出现光破坏.但这些参数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max下降幅度.光暗反应失衡,活性氧生成增加.衰老初期(老化)叶片MDA含量没有升高,衰老中后期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老化叶片能有效地耗散或清除活性氧,衰老叶片则不能,尽管其sOD、APX和POD等抗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砂仁叶片老化与氧化胁迫关系不大,衰老与氧化胁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叶藤黄叶片角质层的酶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层运输特征的研究在生态学、环境和农用化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完好地分离角质层是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前提。本文以生长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大叶藤黄为材料 ,探讨了角质层的酶分离技术。结果表明 ,30℃时用 2 % (w/v) ,pH 3 0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溶液浸泡大叶藤黄叶圆片 9h ,叶圆片边缘角质层分离 ,浸泡 5d可分离到完整的角质层 ,角质层在硼酸盐缓冲液 (0 0 1mol·L-1,pH 9 0 )中充分浸泡数日去除石炭酸 ,空气中干燥 ,室温下于聚乙烯的盒子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4.
热带林下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生长与果实产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的阳春砂仁生长和果实产量动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林下阳春砂仁自身年龄增长、林下光照不足和旱季水分胁迫影响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种植期增加,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和成熟植株密度降低.当林下光照水平在全日照的35%以下时,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林下日照水平变化呈线性增加(P<0.05)。沟谷下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显著高于上方(P<0.05)。海拔600~1000m,由于阳春砂仁的主花期从干热季3~4月推迟到雨季5月,果实产量显著增加,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海拔800~1000m沟谷中轮歇地次生林下有计划种植阳春砂仁,代替在沟谷雨林下种植阳春砂仁,既能解决沟谷雨林下光照和当地旱季水分不足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的影响,又有利于热带沟谷雨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于雾凉季测定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4~6 ℃夜间低温对4种相对光强下生长的两种西双版纳沟谷雨林树苗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影响及雾对植物的可能保护机制。随夜间低温处理时间延长,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团花树(Anthocephalus chinensis)和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叶片日间和长期光抑制,以及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或破坏加剧,生长环境光越强夜间低温的效应越明显,弱光下其效应不显著。间接表明雾使光强减弱利于缓解自然夜温降低对本区热带植物的影响。中光强下玉蕊对照植株发生了胁迫诱导的光抑制;相同处理条件下玉蕊的光抑制程度均比团花树重,表明玉蕊对夜间低温引起的光抑制更敏感。夜间低温处理后,中等和低光强下团花树的热耗散多于玉蕊,表明其光保护作用较强。夜间低温处理期间两种植物的光抑制与热耗散增多和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或破坏的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干热河谷9种造林树种在旱季的水分关系和气孔导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混交林中9个树种叶片的水势、饱和渗透势、气孔导度、渗透调节和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树高和胸径也进行了比较。水分生理特征表明: 1)随着旱季的深入,除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黄荆(Vitex negundo)、滇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落叶外,其余常绿树种叶片的气孔导度、水势和饱和渗透势都呈下降的趋势,在最旱的三、四月份,它们适应干旱的方式有4种:①低水势、气孔导度近似关闭的厚荚相思(Acacia leptocarpa)、大叶相思(A. auriculiformis)和肯氏相思(A. cunninghamii);②低水势、低气孔导度的赤桉(Eucalyptus dulebsis)、娟毛相思(A. holosericea)和车桑子(Dodonaea wiscosa)loserice气孔导度的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和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④较高水势、气孔导度近似关闭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2)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出现的先后顺序是K+、游离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 K+和可溶性糖贡献最大,分别在干旱的前后期起渗透调节作用,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在干旱的中期起渗透调节作用。大多数树种适应干热河谷生境的主要抗旱途径是有效的吸水能力和完善的保水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6种乔木幼树在林窗中的叶生长与叶虫食动态。6种幼树叶生长主要在雨季(5~10月),在旱季雾凉期(11~2月)叶停止生长。阳性树种旱季干热期(3~4月)开始叶生长,顶极树种至5月雨季初才开始叶生长。表明雾凉期低温抑制两类树种叶生长,干热期水分不足抑制顶极树种叶生长。叶生长同步性(每两个月的叶生长量变异系数C.V.)顺序为: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1.42)>金钩花(Pseuduvaria indochinensis,1.41)>八宝树(Duabanga grandiflora, 1.02)>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0.98)>团花树(Anthocephalus chinensis,0.84)和铁刀木(Cassia siamea,0.84)。旱季造成一些种类幼树出现落叶高峰,严重叶虫食也导致云南石梓在7~8月出现落叶高峰。叶虫食主要出现在雨季,团花树和云南石梓在干热期叶生长能减少昆虫取食,但此时铁刀木叶同步生长却不能降低食叶昆虫危害。6种幼树叶生长量年进程与叶虫食量年进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望天树、金钩花、八宝树和团花树分别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望天树和金钩花在雨季初叶同步生长能减轻叶虫食。食叶昆虫偏爱取食幼叶,6种幼树平均幼叶的虫食量占总虫食量的72.9%,幼叶虫食速率平均为成熟叶的4.3倍。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经初步资料整理统计有种子植物 3336种 ,隶属于 1 1 4 0个属 ,大约 1 97个科。植物区系成分构成是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0 .1 %和 83.5%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占 32 .8% )。通过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 ,认为该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 ,属于热带亚洲区系的一部分 ,并带有明显热带边缘性质和几种地理成分交汇的特点。西双版纳植物区系与广西热带植物区系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在发生上同源 ,主要来自于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区系成分的融合 ,在发展上受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渗透和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耀利  朱华  王洪 《广西植物》2002,22(4):320-326
通过对滇东南地区热带雨林植被的初步调查 ,统计滇东南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有种子植物 119科 ,378属 ,6 73种 (包括变种和亚种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是主产热带和亚热带的科占 82 .35% ;热带分布属占非世界属数的 93.87% ;典型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 75.93%。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 ,占非世界属数的 4 0 .2 7% ;典型热带分布种中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越南 (印度支那 )至云南 (华南 )分布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 71.4 7%和 16 .34 %。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滇东南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区系的特点 ,属于古热带植物区中的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之中的北部湾区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分布区类型的组成也表明此区系古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20.
飞机草和兰花菊三七光合作用对生长光强的适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干季不同光强下生长的飞机草和兰花菊三七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荧光动力学参数、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LMA),研究了两种植物适应光环境的策略,探讨了其与入侵性的关系.100%光强下,两种植物主要通过降低捕光色素复合体Ⅱ的含量减少光能吸收,提高Pmax增加光能利用维持叶片能量平衡,而它们的热耗散能力并不强,均显著低于其它光强下的值.100%光强下,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是飞机草耗散过剩能量的有效策略,而兰花菊三七可能有其它耗散途径.4.5%光强下仅飞机草能够存活,它通过降低LMA、维持很低的日间热耗散和较高的光合系统Ⅱ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适应了弱光环境.推测对强光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入侵植物的共性之一,但这种能力强不一定入侵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