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研究根据2016—2017年在山东近海进行的四个季节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和胃含物分析数据, 应用分类树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法等, 研究了该海域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和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3种主要底层鱼类的食物组成及其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的重叠情况, 并分析环境因素对其摄食习性的影响, 旨在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发现, 这3种底层鱼类均主要以虾类和鱼类为食, 属于底栖动物食性。3种鱼类的摄食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可以通过构建分类树将其进行区分。通过CCA分析发现, 这3种鱼类的摄食习性受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 其中高眼鲽的摄食习性主要与其体长有关, 随着体长的增加, 高眼鲽会摄食更多的鱼类和虾类; 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主要与季节有关, 不同季节小眼绿鳍鱼摄食鱼类和虾类的比例不同; 而黄鮟鱇的摄食主要受空间分布的影响, 高纬度的黄鮟鱇摄食更多的虾类, 而随着经度的增加, 黄鮟鱇会摄食更多的鱼类。黄鮟鱇的营养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最高, 而其余两种鱼的营养和空间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小。山东近海这3种鱼类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都较高, 但是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它们之间的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42.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珠江流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食品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流域上游省份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下游省份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导致含农业化肥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幅度增加。流域的面源污染物进入珠江河口,导致河口海域赤潮发生频率明显增高。此外,全球变暖加剧了南海和西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大量的台风在珠江口附近登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营养盐在海水中再分布产生较大影响。现场及卫星观测表明,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4个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水的垂直混合、流域的降水增加、河流淡水及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及风场变化。但是,尚未对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叶绿素分布进行过清晰阐释。研究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陆海气集成模拟系统,一方面通过控制实验来对模式敏感性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以台风“天鸽”过境珠江口为例,来对台风过境期间海表叶绿素时空变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陆地模式径流分辨率的提高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台风“天鸽”过境时,向岸的风抑制了珠江冲淡水排出,促进外海水涌入,提高海表盐度,降低叶绿素浓度。而台风所致的陆地降水在过境后四天(8月27日)通过径流输出至河口,此次剧...  相似文献   
43.
胶州湾12种饵料鱼类耳石大小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 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 并建立回归方程, 旨在为深入研究高营养级鱼类的摄食生态和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 12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 回归系数b值在2.871-3.371, 平均值为3.1590.110 (95% CL), b值最小的鱼种是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最大的是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经检验, Liza haematocheilus和箭鱼衔Callionymus sagitta的b值与3无显著差异(P0.05), 属等速生长; 李氏鱼衔Callionymus richardsoni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的b值显著小于3 (P0.05), 属负异速生长; 其余8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 (P0.05), 为正异速生长。方差分析表明, 12种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各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均极显著(P0.01)。在所有48个回归方程中, 有37个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大于0.8, 拟合效果较好; 有9个回归方程的R2值在0.7-0.8; 其余2个回归方程的R2值小于0.7, 拟合效果略差。其中, 各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 其R2值均接近于1。通过比较同种鱼类各个回归方程的R2值可知, 在这12种饵料鱼类中, 多数鱼种体长与耳石长度和宽度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体长与耳石半径的拟合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测量耳石的长度和宽度来推算饵料鱼类的体长等形态参数。另一方面, 由于多数鱼类的耳石比较脆, 尤其是耳石的两端更容易破损, 因此与耳石长度相比, 耳石宽度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4.
实验通过测定草鱼的24h半致死浓度, 鳃的细胞结构以及sod和hsp90的表达模式研究了草鱼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高浓度氨氮暴露的响应。经过半致死实验确定的氨氮24h LC50为243 mg/L试验中草鱼被置于5个浓度的处理组中(50、72、104、151、220 mg/L), 之后取鳃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分析, 取肝脏、肠和鳃来测定sod和hsp90的表达情况。经过高浓度的氨氮暴露处理, 鳃组织的细胞排列和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并且sod和hsp90的表达受到了显著的上调。这些结果表明, 高浓度的氨氮能够损害鳃部的细胞结构并且诱导应激蛋白的表达。这个结果同样显示出, sod和hsp90可以作为评估草鱼氨氮暴露水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5.
玫瑰无须鲃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透射和扫描电镜研究显示玫瑰无须售巴(Puntius conchonius)的精子由头、中片和尾三部分组成。头部无顶体,呈球形或卵圆形,主要由细胞核组成,核内染色质致密。核前端几乎无细胞质存在,核膜紧密靠近细胞质膜,而在核的后端有少量细胞质存在。在核后端偏于一侧处有一个浅的核后凹,中心粒复合体部分地镶嵌于其中,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二者呈钝角形排列,鞭毛从远端中心粒的末端发出。中片由前边的主要部分——领和后边细薄的袖套构成。领内含有数个不规则分布的线粒体包埋于细胞质中,袖套的长短、粗细差别较大,有的精子没有袖套。由于与鞭毛的不对称连接,使得头部及中片均呈不对称型。尾是一根细长的鞭毛,尾丝具有典型的“9+2”微管结构,尾部两侧均无侧鳍。与鲤科其它鱼精子相比,该鱼精子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长短不一的袖套,领内有不同数量的液泡,且有些空泡向外界开口呈孔状。袖套的长短与领内液泡化水平似有某种相互联系,这也许与精子的老化程度有关[动物学报51(5):892—897,2005]。  相似文献   
46.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47.
田相利  董双林  吴立新  王芳 《生态学报》2005,25(11):2811-2817
对比研究了模拟自然昼夜温度变化节律的4个变温(22±2)、(25±2)、(28±2)和(31±2)℃与相应的恒温22、25、28和31℃下中国对虾(F ennerop enaeus ch inensis O sbeck)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差异。结果表明,对虾在(22±2)℃、(25±2)℃和(28±2)℃变温条件下的生长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恒温,但(31±2)℃与恒温31℃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与相应的恒温相比,(25±2)℃、(28±2)℃和(31±2)℃变温下对虾的摄食量显著增大,(22±2)℃、(25±2)℃和(28±2)℃变温下对虾的饵料转化率则显著提高。但变温下对虾对食物的消化率与相应的恒温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能量收支研究结果则发现,(22±2)℃、(25±2)℃和(28±2)℃变温下对虾摄食能中,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显著增加,而(31±2)℃与31℃相比则未见显著差异。从而表明,变温促长的主要机制可归因于变温下摄食量的增大、饵料转化率的提高及其摄食能中用于生长能比例的增加。  相似文献   
48.
夏季黄海一断面底边界层动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4日在黄海从青岛至济州岛断面的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多样性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底边界层动物32种, 其中桡足类19种,端足类3种,涟虫3种,糠虾2种,毛颚类2种,枝角类2种,磷虾1种, 可划分为中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和超底栖动物三个生物类群。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戴氏猛水蚤(Danielssenia sp.)、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等。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两个主要类群。此外,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也是底边界层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性分析显示: 底边界层动物在4个调查站位的均匀度(d)皆较高(0.728-0.915), 但种类较少(19-33), 故多样性指数(H′)较低(2.248-2.827)。超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 中型浮游动物次之, 大型浮游动物较低。各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白天和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在细砂底质环境的1-3站最低, 在其他3个具有粉砂-粘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26.6%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个类群。生物-环境匹配分析显示, 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及丰度除了与水深、水温有关外, 还与近底层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的沉降通量以及沉积物中值粒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研究采集了青岛近海23尾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在23个个体的控制区序列上存在13个变异位点, 未检测到插入/缺失位点; 检测到7个单倍型, 其中3个为个体共享单倍型(Hap1、Hap3和Hap5), 4个为个体独有单倍型; 青岛近海路氏双髻鲨呈现中等水平的单倍型多样度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度; 与已报道的日照、霞浦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分别为–0.0571和–0.0328, 表明青岛群体与其他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以Sphyrna zygaena为外群构建NJ系统树显示本研究中7个单倍型共分成两支, 分别与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单倍型类群聚类。中国近海的路氏双髻鲨作为一个具有较低遗传多样性的濒危物种, 其资源保护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0.
脂联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哺乳动物中起到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作用, 为探究脂联素在大菱鲆糖脂代谢中是否具有同样的调节作用, 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到了大菱鲆脂联素AdipoR1受体和AdipoR2受体的基因全长序列。其中AdipoR1受体的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125 bp, 共编码375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的同源性都很高。AdipoR2受体的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940 bp, 共编码380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同源性也都很高。蛋白跨膜结构域预测得出大菱鲆AdipoR1和AdipoR2都具有7个明显的跨膜区, 最优拓扑模型为N端在细胞内侧模型, 与其他脊椎动物相同。配制不同糖脂比(1鲶6, 1鲶2, 2鲶1和14鲶1)的饲料养殖大菱鲆9周,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菱鲆肌肉和肝脏中脂联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在饲料糖脂比为1鲶2的处理组中, 大菱鲆肌肉中Adipo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糖脂比为1鲶6的处理组(P<0.05), 但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饲料糖脂比的变化对肌肉中AdipoR2和肝脏中这2种受体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 饲料糖脂比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脂联素受体的表达量, 从而间接影响大菱鲆体内脂联素的作用。AdipoR1和AdipoR2对饲料糖脂比变化的反应不同步, 而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联素受体对饲料糖脂比变化的反应也存在不同。适量提高饲料糖脂比可以显著下调肌肉中Adipo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