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本研究检视了采自中国沿海的银口天竺鲷属标本314尾, 形态学鉴定为8种: 斑鳍银口天竺鲷(Jaydia carinata (Cuvier, 1828))、细条银口天竺鲷(J. lineata (Temminck & Schlege, 1842))、新几内亚银口天竺鲷(J. novaeguineae (Valenciennes, 1832))、黑鳃银口天竺鲷(J. poeciloptera (Cuvier, 1828))、史密斯氏银口天竺鲷(J. smithi Kotthaus 1970)、横带银口天竺鲷(J. striata (Smith & Radcliffe, 1912))、印度洋银口天竺鲷(J. striatodes (Gon, 1997))和黑边银口天竺鲷(J. truncata (Bleeker, 1854))。结合GenBank中的同种序列, 对史密斯氏银口天竺鲷进行DNA条形码分析, 发现中国群体和地中海群体分为两个组群, 两者平均组间遗传距离为0.044, 表明其中存在隐存种。因该种模式产地为亚丁湾, 推测中国种群为隐存种Jaydia sp.。结合标本和文献考证, 我们认为中国已知有银口天竺鲷属鱼类9种, 未采集到的烟台银口天竺鲷J. tchefouensis (Fang, 1942)可能为J. lineata次定同种异名。我们整理了各种的同种异名、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编制了检索表, 探讨了分类问题, 修订了错误。中国已记录物种J. elliotiJ. arafuraeJ. albomarginata实际为J. truncataJ. poecilopteraJ. novaeguineae。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观察比较了体色正常及体色异常褐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皮肤中黑色素胞和鳞片的发生及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仔鱼鱼体两侧皮肤中最先出现星状幼体型黑色素胞 ,随着变态发育 ,有眼侧皮肤中成体型黑色素胞逐渐替代幼体型黑色素胞 ;而无眼侧皮肤中 ,幼体型黑色素胞逐渐退化崩解 ,成体型黑色素胞不出现 ,无眼侧皮肤逐渐失去色素变为白色。体色异常现象出现于变态后期 ,白化和黑化现象几乎同时发生。白化个体有眼侧皮肤中成体型黑色素胞不能正常替代幼体型黑色素胞 ,逐渐失去色素形成白色斑块。黑化个体无眼侧皮肤中成体型黑色素胞则非正常地出现 ,逐渐替代幼体黑色素胞形成黑斑。约 30日龄变态完成时 ,体色异常现象已经显著 ,已能明显区分体色正常和异常个体。 6 0日龄左右 ,幼鱼皮肤开始长出形态较为原始的圆鳞。体色正常个体有眼侧皮肤上的圆鳞会逐渐发育成栉鳞 ,无眼侧则维持圆鳞。对比分析体色异常个体的鳞片形态 ,发现有眼侧白化部位的鳞片仍为圆鳞 ,而无眼侧黑化部位的鳞片则发育为栉鳞。同时 ,通过对体色正在恢复中的白化牙鲆的鳞片观察表明 ,伴随着白化部位色素的恢复 ,该部位的圆鳞会逐渐转变为栉鳞。由此推断色素的发生与鳞片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基于线粒体DNA序列探讨斑头鱼分类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线粒体COⅠ、Cyt b和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六线鱼属3种的同源序列,以单鳍多线鱼Pleurogrammus monopterygius为外群,运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同时联合了3个基因片段序列,运用贝叶斯联合模型综合探讨了六线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除16S rRNA基因外,其余2个基因片段以及联合模型所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完全一致,即斑头鱼与大泷六线鱼亲缘关系最近,应归为六线鱼属,拉丁学名应为Hexagrammos agrammus。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斑头鱼和大泷六线鱼分歧时间约为175万年。结合形态学研究资料,支持将斑头鱼归为六线鱼属的观点,斑头鱼和大泷六线鱼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六线鱼科中分化较晚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4.
基于耳石形态的鱚属鱼类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9个耳石形状指标对我国鱚属鱼类少鳞鱚、多鳞鱚及斑鱚共78个个体的矢耳石形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同时对3个群体的74个少鳞鱚矢耳石形态进行了判别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少鳞鱚与多鳞鱚矢耳石的9个形状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反映耳石长、短轴差异程度的第1主成分与反映耳石三维特征的第2主成分解释了85.943%的形态差异;9个指标在种间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6%,种内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2%。研究表明形状指标法可以作为中国鱚属鱼类鉴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5.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2006CB4006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1104,40906086);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106.
以半滑舌鳎幼鱼为研究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非变性电泳和同功酶活性染色对半滑舌鳎消化酶进行了初步分离。蛋白酶采用明胶原位消化法,肝脏蛋白酶检测出3条酶带,其中1条强带,2条弱带;后肠蛋白酶出现了2条酶带,其中有1条强带,1条弱带,并且与肝脏蛋白酶的前2条酶带分别在同一分子量水平上;前肠和中肠蛋白酶均只出现了1条弱带,且在同一分子量水平上。半滑舌鳎肠道各部分的淀粉酶带都在相似分子量附近出现了一条弱酶带,而肝脏在不同的分子量水平出现了1条酶带。肝脏、前肠和后肠脂肪酶均出现了4条酶带,其中,肝脏和前肠均分别有1条强带,1条中强带,2条弱带;后肠脂肪酶则有1条中强带,3条弱带;中肠脂肪酶出现了3条弱带。肝脏和肠道各部分脂肪酶的第一条酶带都在同一分子量水平上,而且活性相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的培养条件使之产生高活性的胞外κ-卡拉胶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刺参肠道分离出一株卡拉胶降解菌AJ5,该菌株能利用卡拉胶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依据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产胞外κ-卡拉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入75 mL发酵培养基、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7%、pH8.0.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κ-卡拉胶 1 g/L、牛肉膏2 g/L、 NaCl 20 g/L、K2HPO4·3H2O 1 g/L、 MgSO4·7H2O 0.5 g/L、 MnCl2· 4H2O 0.2 g/L、 FePO4 · 4H2O 0.01 g/L; 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8 h.[结论]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分泌胞外κ-卡拉胶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κ-卡拉胶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近年来采自青岛、大亚湾、湛江沿岸水体的10个海洋寡毛类纤毛虫种:侧扁急游虫Strombidium apolatum Wilbert & Song,2005、具头急游虫Strombidium capitatum (Leegaard,1995) Kahl,1932、广东急游虫Strombidium guangdongense Liu,et al.,2016、拟卡氏急游虫Strombidiumparacalkinsi (Lei,et al.,1999) Agatha,2004、拟楔尾急游虫Strombidium parastylifer Song,et al.,2009、铃木急游虫Strombidium suzukii Song,et al.,2009、束腰旋游虫Spirostrombidium cinctum (Kahl,1932) Petz,et al.,1995、杨科夫平游虫Parallelostrombidium jankowski (Song,et al.,2009) Song,et al.,2018、卡尔平游虫Parallelostrombidium kahli (Song,et al.,2009) Song,et al.,2018、最小拟盗虫Strombidinopsis minima (Gruber,1884) Song & Bradbury,1998的形态学开展了比较研究,补充和厘定了有关形态特征、纤毛图式以及性状变异等分类学新信息。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根据2016—2017年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方法分析了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6种,隶属2纲10目30科41属,以硬骨鱼纲鱼类为主(45种,97.83%)。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最多(22种,47.83%),其次是鲉形目(Scorpaeniformes),占15.22%。种类数季节变化明显,以夏季最高,23种;秋季最低,16种。优势种组成以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等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668—2.453,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577—0.808,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431—3.123,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盐度、水深和pH是影响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且水温和pH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相似文献   
110.
几种因素对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技术还远没有成熟, 为了寻找最佳的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条件, 我们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胚胎为例, 研究了影响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几个主要因子: 玻璃化液、麦管直径、胚胎阶段、平衡时间及平衡温度、洗脱浓度和洗脱时间。发现: (1) 含有多种抗冻剂的玻璃化液PMDD(2% PVP), 玻璃化稳定, 脱玻璃化率较低, 适宜进行玻璃化冷冻; (2) 尾芽期胚胎较其他时期耐受力强, 平衡40 min就足以使玻璃化液渗透完全, 时间延长, 成活率显著降低, 各个时期的胚胎对温度都比较敏感, 0°C与4°C下平衡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5°C; (3) 洗脱浓度和洗脱时间对胚胎成活率影响不大; (4) 根据优化的条件, 对牙鲆两个时期的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 共成活4次, 获得成活胚胎8粒, 其中7粒孵化出健康的鱼苗。本文为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并显示了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