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命科学研究》2016,(6):548-554
精子顶体反应是指精子顶体外膜与精子质膜发生细胞内多点融合的反应,其过程属于特殊的胞吐过程。精子顶体反应是一个复杂严谨的生理过程,不仅需要诱导剂的诱导,还需要多种相关膜融合蛋白的参与。SNARE蛋白及其相关蛋白能够调控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融合,尤其在精子顶体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SNARE蛋白是核心成分,与其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精子顶体反应过程。现主要对SNAREs、Rab、Munc-18、complexin、synaptotagmin和α-SNAP等蛋白质在精子顶体反应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2.
开花式样对传粉者行为及花粉散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璐璐  韩冰 《生物多样性》2007,15(6):680-686
理解植物花的特征可以从单花特征和群体特征两个层次入手。开花式样是植物的花在群体上的特征体现, 通过在开花数目、开花类型以及花的排列上的变化, 不同的开花式样对传粉者具有不同的吸引力, 影响昆虫在植株上的活动, 使花粉运动的方向发生相应变化, 从而影响着植物最终的交配结果。此外开花式样随环境改变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本文介绍了开花式样研究的进展, 对开花数目、开花类型以及花的排列等3个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分别阐述, 并提出开花式样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影响传粉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53.
锰胁迫对垂序商陆叶片形态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斌  薛生国  沈吉红  王萍  王钧 《生态学报》2011,31(13):3677-3683
以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为实验材料,通过温室实验,研究不同锰处理条件下垂序商陆叶片受害症状、叶片形态结构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当生长介质中锰供应水平为1 000 μmol?L-1时,垂序商陆生长良好,叶片未表现出受害症状,其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当锰供应水平为5 000 μmol?L-1时,叶片开始出现褪绿现象,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栅栏组织细胞膨胀, 叶绿体数量减少,外膜部分解体,类囊体膨胀, 基质片层扭曲, 淀粉粒颗粒变小;当锰供应水平为12 000μmol?L-1时,叶片发生大量的褪绿现象,伤害率高达87.33%,并且伤害率随着锰胁迫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叶肉细胞发生扭曲变形,叶绿体皱缩,外膜解体,类囊体空泡化加剧,基质片层严重扭曲,基粒排列紊乱甚至模糊成絮状,嗜锇颗粒增多。 尽管在高锰浓度胁迫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毒害特征,但垂序商陆仍能完成部分功能,维持其个体的生长,这进一步表明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具有极强的锰耐性。  相似文献   
54.
《生命科学研究》2015,(6):521-529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癌症,其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就CYP1A1MspⅠ(m1多态)、CYP1B1 Leu432Val、NET T-182C、DAT1-VNTR等基因多态性对新疆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进行探讨。在以144例乳腺癌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CYP1A1MspⅠ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OR=3.32,95%CI:1.24~8.86;OR=1.58,95%CI:1.09~2.31)和高风险联合基因型CYP1A1 MspⅠ与CYP1B1 Leu432Val,CYP1A1 MspⅠ与DAT1-VNTR,CYP1B1 Leu432Val与DAT1-VNTR(OR=2.43,95%CI:1.23~4.78;OR=4.53,95%CI:1.26~16.27;OR=2.98,95%CI:1.10~8.06)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CYP1B1、NET和DAT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YP1A1 MspⅠ多态性和CYP1A1、CYP1B1、DAT1高风险联合基因型能增加新疆汉族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5.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特定DNA片段的插入、敲除、修饰或替换等,实现对生物体中目标基因的编辑。与早期基因工程技术将遗传物质随机插入宿主基因组中的方式不同的是,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定点需要插入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的准确修饰、人为地改造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目前广泛应用于斑马鱼的基因组学、遗传发育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其方法包括诱变技术、Tol2转座子、Morpholino、ZFNs、TALEN和CRISPR/Cas系统等。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机理与发展概况。作为一种精准而高效的基因工程方法,基因编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它既可以采用对特定基因的靶向突变来研究基因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将功能性基因插入并替代缺陷基因而用于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可以肯定的是,基因编辑技术未来将在基础生物学、医学、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Smad泛素调节因子1(Smad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 1,Smurf1)是一种HECT类的泛素连接酶,它参与许多生命活动的调节,如神经发育、细胞极性、骨的重塑和肿瘤形成等.虽然目前对Smurf1的了解较为深入,但在研究过程中并未对它的两种亚型Smurf1 L和Smurf1 S(两者在一级结构上仅相差26个氨基酸残基)进行详细区分,且偏重于对Smurf1 S的研究.因此本文对Smurf1上述两种亚型的功能(特别是Smurf1 L)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利用RT-PCR、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我们从组织表达、亚细胞定位和对底物的降解能力这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Smurf1 S和Smurf1 L的不同之处.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Smurf1 S的组织分布比Smurf1 L更加广泛,表达量更高;另一方面,两者的亚细胞定位也有所不同,Smurf1 L在有丝分裂期定位于纺锤体,而Smurf1 S则可能主要分布于胞质中.此外,Smurf1 S对底物的降解比Smurf1 L更彻底,且前者的降解效应有剂量依赖性.上述成果对今后更为精确地研究Smurf1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NPCEDRG基因是采用基因定位候选克隆策略获得的1个鼻咽癌候选抑瘤基因. NPCEDRG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重新恢复NPCEDRG基因在CNE2细胞系的表达,可部分逆转CNE2 的恶性表型. 本研究对CNE2细胞所表达的NPCEDRG基因mRNA剪接变异体克隆、鉴定,发现NPCEDRG基因至少有7个转录起始位点,其中NM_032316的TSS位于ATG上游-85 nt处,AF538150和AK094248的TSS位于-25 nt处;AF538150不存在第2外显子中6核苷酸序列(5′-TTGCAG-3′)的缺失,其CDs为516 bp,编码1种由17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而非GenBank中公布的CDs为510 bp,1种由16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本研究成功克隆得到1种新的NPCEDRG基因的mRNA剪接变异体V2,其TSS位于-23 nt处,其CDs为297 bp,编码1种由9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58.
ASB12(homo sapiens ankyrin repeat and SOCS box containing 12)蛋白含有5个ANK(ankyrin repeat sequence)序列和一个保守的SOCS(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盒结构域,是ASBs(human ankyrin repeat andSOCS box containing protein family,ASB family)家族的成员.人类ASB12基因在成体心肌和骨骼肌组织中特异表达,是成肌分化的候选基因.利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技术将重组表达质粒pCMV-tag2B-ASB12转染小鼠骨骼肌细胞系C2C12细胞,通过G418筛选、免疫荧光检测、RT-PCR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建立了稳定表达ASB12的细胞系C2C12-ASB12,为研究ASB12在骨骼肌发育及其相关功能提供有用的细胞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5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马蹄参小孢子形成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探讨其濒危机制与雄性生殖发育的关系,为马蹄参的保护与繁殖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构成,花药壁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3)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4)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马蹄参成熟花粉极面观呈钝三角形,赤道面观呈长球形,具3个萌发孔。研究认为,马蹄参不存在雄性生殖结构与发育过程异常。  相似文献   
60.
诱变后混合菌在锌矿中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诱变后混合菌的生长情况,我们采用Leathen和9K培养基,培养保存2年的诱变菌群和连续传代的诱变菌群,做出它们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连续传代的诱变菌群2天达到稳定期,而保存2年的诱变菌群生长达到稳定期,需要多生长2天;在培养基中,加入矿浆浓度(2%、4%、8%、16%、32%)的硫化锌矿,矿浆浓度在32%时E茵群生长量最高;矿浆浓度4%、8%、16%时B菌群生长量最高;矿浆浓度2%时D菌群生长量最高。实验结果说明:混合菌诱变可以大大提高菌群在锌矿中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