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B病毒LMP1-CTAR3对NP69细胞增殖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 1(LMP1)第三个功能活性区域(CTAR3)在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的转化作用机制,采用逆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浓缩的逆病毒RV-LMP1和RV-LMP1Δ232~351分别感染鼻咽上皮细胞NP69,建立NP69-LMP1与NP69-LMP1Δ232~351稳定表达细胞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平皿克隆形成试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LMP1对NP6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NP69-LMP1与NP69-LMP1Δ232~351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对其中部分蛋白质点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a.突变型LMP1Δ232~351促NP69细胞增殖的能力较野生型LMP1明显降低(n=3,P < 0.05);b.鉴定了LMP1-CTAR3在NP69细胞中参与调节的1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的蛋白质8个,下调的8个).c.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了部分上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上结果说明,LMP1-CTAR3是其发挥促细胞增殖的重要活性部位,可能通过参与调节G蛋白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等蛋白质的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促原代MEF细胞永生化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促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MEF)细胞增殖规律及作用机制,构建包含野生型LMP1和其TNFR相关死亡区(TRADD)结合区即羧基末端384~386氨基酸置换(YYD→ID)的突变型LMP1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MEF细胞,动态观察各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动力学和形态学变化.发现对照细胞(MEF-LNSX)传至P8~P10时出现明显的生长阻滞;携突变型LMP1的细胞(MEF-LMP1TRADD)自P10起倍增时间逐渐延长,P19时出现明显生长阻滞;而携野生型LMP的细胞(MEF-LMP1)倍增时间逐渐降低并发生了永生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EF-LNSX细胞CyclinA表达自P4起明显降低,MEF-LMP1TRADD细胞自P10显著增高后快速降低,MEF-LMP1自P10显著增高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LMP1能促进MEF细胞增殖并诱导体外永生;LMpTRADD则仅能诱导MEF细胞的早期增殖.提示羧基末端区(TRADD)是LMP1促MEF细胞永生的重要活性部位,上调Cycli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细胞中p53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鼻咽癌中p53基因突变罕见,但绝大部分鼻咽癌中存在p53蛋白过表达/聚集且功能失活.然而,到目前为止p53蛋白失活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为揭示鼻咽癌中p53蛋白功能失活的机制,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富集鼻咽癌细胞系HNE1和HNE2的p53结合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免疫沉淀复合物进行分离,从胶中切取p53结合蛋白条带,胶内酶解后进行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得到相应的肽序列标签(peptide sequence tags, PST),通过搜索数据库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鉴定了9个p53结合蛋白.分别是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成员GRP-78和GRP-75、HSP90家族成员GRP-94、核纤层蛋白A/C (Lamin A/C)、α-actinin 4、Ezrin/Cytovillin、DNA复制准许因子/MCM3蛋白(DNA replication licensing factor/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3 protein, MCM3)、CD98/4F2 heavy chain和蛋白激酶C(PKC).并用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技术对HNE1细胞蛋白条带3鉴定的p53相互作用蛋白之一HSP78进行了验证.首次在鼻咽癌细胞中鉴定了9个p53结合蛋白,为阐明鼻咽癌中p53蛋白聚集及失活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的喉癌相关基因 LCRG1 ,对不表达该基因的喉癌细胞系 (Hep-2) 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软件分析推测, LCRG1 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 . 为进一步地研究 LCRG1 的功能,应用 RT-PCR 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经多次传代的 Hep-2/LCRG1 细胞,仍表达 LCRG1 ,且 LCRG1 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 . 抽提 Hep-2/LCRG1 和 Hep-2/pcDNA3.1(+) 细胞系总蛋白质,应用固相 pH 梯度 (IPG) 双向凝胶电泳 (2DGE) ,结合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的免疫印迹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 ,鉴定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 . 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 Hep-2/LCRG1 和 Hep-2/pcDNA3.1(+) 细胞系的总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合免疫印迹反应、软件分析和质谱技术识别并鉴定了 13 个差异反应的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 . 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等过程 . 推测 LCRG1 可能是通过调节这些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去磷酸化状态,参与细胞增殖、代谢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而发挥抑瘤作用 . 这为全面、真实地揭示 LCRG1 抑瘤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  相似文献   
5.
ZNF403和LCRG1是人类基因ZNF403的2个不同转录剪切本.以往的研究表明LCRG1在喉癌细胞株Hep-2中具有抑瘤特性.本研究旨在探明ZNF403和LCRG1不同剪切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肿瘤细胞中对ZNF403的功能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2个转录本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F403表达水平在不同细胞株中明显高于LCRG1(>10倍),为该基因的主要转录表达产物.随后分别采用MTT细胞生长分析法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在体外和体内对ZNF403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ZNF403的基因沉默可以同时在体内和体外抑制喉癌细胞Hep-2细胞的生长.为了探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还采用细胞信息学、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术和高通量PCR点阵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ZNF403的基因沉默可显著抑制细胞DNA的复制并延缓细胞周期进入到有丝分裂期.同时发现ZNF403可调节一系列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如MCM2、p21、ATM、MRE11A等.综上研究提示ZNF403为一新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其功能的缺失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个鼻咽癌相关EST的鉴定及其全长c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对鼻咽癌染色体高频率杂合性丢失区域3p21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筛选到一个在41.18%(14/34)的鼻咽癌活检组织及20.0%(1/5)的鼻咽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的ESTBG772301;并用Northern杂交方法,检测了该EST在多种正常成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所代表基因的转录本大小.在此基础上,对该EST来源的cDNA克隆(IMAGE:4839190)进行直接测序,获得了一个全长为2377bp的新cDNA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它与已知基因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属于一个新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21.3,被命名为鼻咽癌表达下调基因(NPCEDRG,GenBank登录号:AF538150).其编码的蛋白质含169个氨基酸,与一个已报道的在进化上相对保守、功能未知的人类蛋白Nicolin1(简称NICN1)N端170个氨基酸残基的序列同源性为97%,但缺少NICN1蛋白C端43个氨基酸残基,可能是nicolin1基因不同剪接本的编码产物.  相似文献   
7.
人原发性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细胞转移是人原发性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AdC)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筛选潜在的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依据临床诊断选取无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对两组肺腺癌组织中的癌细胞进行纯化,再利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in-gel electrophoresis, 2D-DIGE)分离无转移肺腺癌组和有转移肺腺癌组的癌细胞总蛋白,通过Decyder软件分析两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差异蛋白annexin A1, annexin A2, annexin A3, B23和 S100A9的表达.建立了LCM 纯化的无转移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癌细胞的2D-DIGE图谱,质谱鉴定了20个非冗余差异蛋白质,其中12个蛋白质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较无转移肺腺癌组表达上调,8个蛋白质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验证分析显示,差异蛋白annexin A1,annexin A2,annexin A3和 S100A9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中较无转移肺腺癌增高,B23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中较无转移肺腺癌降低.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S100A9在有转移的肺腺癌中较无转移的肺腺癌中表达上调.首次应用LCM技术联合2D-DIGE及MS技术分析鉴定出肺腺癌转移相关蛋白质,为研究肺腺癌的转移分子机制、筛选预测肺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促细胞转化的主要活性部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重组LMP1羧基末端活化域3(aa232-aa351)对应密码子缺失突变体(LMP1△232-351),将突变型LMP1△232-351和野生型LMP1(LMP1WT)分别导入永生化的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比较二者对细胞的转化作用.同时,构建含JAK3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GL-2/JAK3-LUC),将LMP1△232-351与LMP1WT分别与含有JAK3启动子序列或NF-kB结合序列启动子的荧光酶表达质粒共转染293细胞(用pLNSX质粒作对照),比较二者活化JAK3启动子或转录因子NF-KB的功能.[结果](1)LMP1△232-351促NP69细胞转化的能力较LMP1WT显著降低(n=3,p<0.01).(2)LMP1WT能明显呈浓度依赖陛活化JAK3启动子,而LMP1△232-351上调能力几乎丧失.[结论]LMP1羧基末端活化域3(aa232-aa351)是LMP1的重要活性部位之一,其促细胞转化的作用与JAK3蛋白表达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促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MEF)细胞增殖规律及作用机制,构建包含野生型LMP1和其TNFR相关死亡区(TRADD)结合区即羧基末端384~386氨基酸置换(YYD→ID)的突变型LMP1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MEF细胞,动态观察各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动力学和形态学变化。发现对照细胞(MEF-LNSX)传至P8~P10时出现明显的生长阻滞;携突变型LMP1的细胞(MEF-LMP1TRADD)自P10起倍增时间逐渐延长,P19时出现明显生长阻滞;而携野生型LMP的细胞(MEF-LMP1)倍增时间逐渐降低并发生了永生化。Westernblot检测发现MEF-LNSX细胞CyclinA表达自P4起明显降低,MEF-LMP1TRADD细胞自P10显著增高后快速降低,MEF-LMP1自P10显著增高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LMP1能促进MEF细胞增殖并诱导体外永生;LMPTRADD则仅能诱导MEF细胞的早期增殖。提示羧基末端区(TRADD)是LMP1促MEF细胞永生的重要活性部位,上调Cycli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NPCEDRG基因是采用基因定位候选克隆策略获得的一个鼻咽癌候选抑瘤基因.NPCEDRG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重新恢复NPCEDRG基因在CNE2细胞系的表达,可部分逆转CNE2的恶性表型.为揭示NPCEDRG基因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联合应用生物信息学和报告基因载体系统分析方法对NPCEDRG基因启动子区进行克隆及功能分析,系统发育进化足迹分析结果表明,NPCEDRG基因5′端调控区-180~+235 bp区间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该保守区域中存在包括CCAAT/NFY、STAT1和SP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Luc和/或EGF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启动子活性,-146~-8 bp区域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电泳迁移阻滞分析实验(EMSA)提示,CCAAT/NFY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是NPCEDRG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因此,研究确定-146~-8 bp区域是NPCEDRG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且启动子核心元件CCAAT/NFY可能参与NPCEDRG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