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染Canstatin基因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将Canstatin基因通过脂质体法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行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克隆。用SDS-PAGE电泳检测Canstatin蛋白在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建立HepG-2细胞人工基底膜基质凝胶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模型,观察HepG-2细胞能否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并比较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细胞的管道形成能力。结果:Canstatin在转染人HepG-2细胞中表达并分泌至上清液中,人肝癌HepG-2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Canstatin基因转染HepG-2细胞组的管状结构数量高于空载体组和HepG-2细胞组,转染细胞管道形成能力明显受抑制。结论:人肝癌HepG-2细胞株可形成血管生成拟态,Canstatin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MicroRNAs(miRNAs)是一组真核细胞内源性产生的单链小RNA分子,研究发现miRNAs的表达异常与人类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miRNA与食管癌的相关研究也日渐报道,因此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T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31例新疆哈萨克族肺结核患者和230例新疆哈萨克族健康对照者的13个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比值比(OR)。结果: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对照组相比,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例组中HLA-DRB1*04显著增高(11.72%比6.75%,p0.05,OR=1.889),HLA-DRB1*10也增高(2.86%比1.09%),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c0.05)。结论:HLA-DRB1*04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研究As2O3作用前后NB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寻找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抽提对照及诱导组细胞的mRNA,通过逆转录将As2O3处理前后的NB4细胞cDNA进行生物素标记,用含269个目的基因的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进行杂交,GEArray软件分析,筛选出As2O3诱导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芯片结果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As2O3作用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100条(占芯片基因总数的37.2%),其中97条(97/100,97%)基因表达上调,3条(3/100,3%)基因表达下调。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配体和受体家族、bcl2家族、半胱氨酸家族、DNA损伤检测和P53途径以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和激酶等基因。结论:As2O3主要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表达来诱导NB4细胞凋亡,其中TNFSF15、Apaf1、Caspase3和p16等基因可能参与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主要涉及TNF途径、线粒体途径、Caspase途径、细胞周期抑制途径和P53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A1即细胞周期素A1(cyclinA1,CCNA1)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而细胞周期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研究发现,CCNA1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肿瘤的发生与CCNA1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异常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在不同肿瘤中其发生机制并非相同。本文就CCNA1基因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细胞外钙受体(CaR)为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它的大部分作用是以Gαi,Gαq和Gα12/13为中介的,但由G蛋白α亚基介导的作用并不能完全解释CaR的生物学效应.与CaR相互作用蛋白如抑制蛋白、G蛋白受体激酶、受体激活修饰蛋白、丝蛋白、钾通道、小窝蛋白等结构和信号蛋白赋予CaR独特的信号转导特征,并能够更充分说明CaR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对上述几种与其相互作用蛋白及它们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HIV病毒包膜蛋白gp120与卡介苗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对人巨噬细胞的破坏能力及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能力的差异性.方法:gp120与卡介苗(BCG)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后,于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法检测巨噬细胞存活率,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结果:gp120与BCG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均可降低巨噬细胞的存活率,但gp120与卡介苗共同感染巨噬细胞,其存活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gp120与BCG均可激活人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NO,而gp120与BCG共同感染组激活人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量明显低于BCG感染组(P<0.05).结论:gp120感染巨噬细胞可影响巨噬细胞抗微生物的活性,可增强卡介苗对巨噬细胞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肝损伤大鼠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然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输注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周后处死大鼠。然后检测大鼠肝功能、肝脏病理改变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肝损伤效果。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3周后,大鼠的肝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恢复,但是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损伤的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6例行"杂交式"颈前路治疗及33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资料、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生理曲度、JOA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颈前路组:56.23±7.64岁,颈后路组:55.76±8.18岁)、性别(颈前路组:22男/14女,颈后路组:20男/13女)、颈椎生理曲度D值(颈前路组:7.41±3.14,颈后路组:8.19±2.74)、JOA评分(颈前路组:9.08±1.09分,颈后路组:8.82±1.26分)、病程(颈前路组:17.24±7.36月,颈后路组:15.75±5.78月)和受累节段(颈前路组:3.11±0.26个,颈后路组:3.24±0.39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后路相比,颈前路的术中出血量(颈前路组:221.79±178.02 mL,颈后路组:483.07±434.25 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颈前路组:196.54±51.88 min,颈后路组:175.12±54.93 min)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颈前路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和JOA评分逐渐增大,而颈后路组患者椎生理曲度减少,JOA评分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出现植骨未融合、声音嘶哑和脑脊漏液,颈后路组发生轴性疼痛和C5神经根麻痹,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前路组:13.89%,颈后路组:12.12%)(P0.05)。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上各有优点,临床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牵出试验技术及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高致病率,高死亡率疾病,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对肿瘤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与蛋白质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经济,简单,实用的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牵出试验(pull down experiment)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