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轻型飞机防治森林害虫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海燕650B轻型飞机防治森林害虫的作业技术,系统探讨诸因素与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海燕650B轻型飞机在风速小于3m/s,飞行高度在10-25m间,作业速度110km/h时,利用超低量喷洒技术,运用风动式雾化器喷洒白僵菌生物制剂与化学农药的混合剂防治森林害虫,防治效果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5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乳腺癌细胞移动及粘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在乳腺癌细胞MCF 7的移动及粘附中的作用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将野生型SHP 2与突变型SHP 2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片段构成重组质粒 (SHP 2 GFP、SHP 2C >S GFP) .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入MCF 7中 ,表达成功后筛选并建立SHP 2 GFP和SHP 2C >S GFP细胞株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移动情况 ,免疫印迹法检测粘附分子E 钙粘蛋白和金属蛋白酶MMP 1及MMP 9的表达 .实验后建立SHP 2 GFP及SHP 2C >S GFP细胞株 ,同时观察到SHP 2C >S GFP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从梭形状态变成圆形状态 .荧光显微镜发现 ,MCF 7细胞和SHP 2 GFP、SHP 2C >S GFP转染的细胞在 3h、6h、9h的移动情况分别是MCF 7为 10 %、2 3%、5 4% ,SHP 2 GFP为 15 %、4 9%、98% ,SHP 2C >S GFP为 4 %、11%、30 % .免疫印迹结果表明 ,SHP 2C >S GFP细胞的E 钙粘蛋白表达比SHP 2 GFP细胞明显升高 (P <0 0 5 ) .MMP 1及MMP 9的表达量在SHP 2 GFP细胞中有所增强 (P <0 0 5 ) .实验表明 ,SHP 2可能通过调节粘附分子和基质金属磷酸酶而在细胞移动、粘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马尾松雌球果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马尾松雌球果的发生和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球果原基发生时间为10月中旬,不同的树龄和着生部位,其发生时间不同。雌球果原基与营养茎端在外部形态及内部细胞组织学分区结构有明显差异。营养茎端外形扁平,内部顶端分生组织结构有顶端原始细胞区、中央母细胞区、形成层状过渡区、周围分生组织区及肋状分生组织区5个明显的分区;而雌球果原基外形呈圆锥状,内部结构只有套层和髓区。12月初,最初的苞片原基在雌球果原基的鳞片的叶腋处产生,之后其由基部向顶部连续发生。翌年1月初,在苞片原基的叶腋处,珠鳞原基发生,发生方向亦为向顶发育。2月底,苞片体积不再发生变化,珠鳞膨大端的基部的近轴面分化出2个倒生胚珠。从雌球果原基发生到胚珠分化历时4个多月。亚热带的冬季气候对马尾松雌球果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亚高山竹类占据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食物组分的99%,竹子的生命周期与大熊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竹子的更新和生长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与保护.为了弄清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和人为砍伐是否促进或制约竹子的繁殖更新,应用样方法、定位观察法,连续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中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在相同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p>0.05),被大熊猫采食竹子的比例为67.07%,致死率29.07%;人为砍伐竹子的比例为65.67%,致死率46.68%,可见与大熊猫采食相比,砍伐更为影响拐棍竹种群的生存.从出笋数量来看,不同处理方式有利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p<0.05),尤其是人为砍伐措施大大提高了竹子的出笋率,但人为砍伐样方的竹笋质量(地径和株高生长)却远低于大熊猫采食和对照样方,未能达到大熊猫觅食的选择利用标准.不同年份之间,各种处理方式下的拐棍竹出笋数量波动较大(p=0.006~0.035),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相似(2007,p=0 825).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各年份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2007年外),年死亡率仅2003年和2004年有明显的差异(p<0.05),2005~2007年均不显著(p>0.05).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与年死亡率之间表现出年补充率﹥年死亡率的格局(p<0.05),唯有大熊猫采食样方的2004年和2005年、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的2005年的年死亡率略高于年补充率(p>0.05),这表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55.
DNA polymerase δ (Pol δ) is a key enzyme in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Human Pol δ is a heterotetramer whose p12 subunit is degraded 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 leading to the in vivo conversion of Pol δ4 to Pol δ3. Two E3 ubiquitin ligases, RNF8 and CRL4Cdt2, participate in the DNA damage-induced degradation of p12. We discuss how these E3 ligases integrate the formation of Pol δ3 and ubiquitinated PCNA for DNA repair processes. CRL4Cdt2 partially degrades p12 during normal cell cycle progression, thereby generating Pol δ3 during S phase. This novel finding extends the current view of the role of Pol δ3 in DNA repair and leads to the hypothesis that it participates in DNA replication. The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licensing factors and Pol δ3 by CRL4Cdt2 now opens new avenues for control of DNA replication. A parallel study of Pol δ4 and Pol δ3 in Okazaki fragment processing provides evidence for a role of Pol δ3 in DNA replication. We discuss several new perspectives of the role of the 2 forms of Pol δ in 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as wel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12 regulation in DNA repair and cell cycle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56.
土壤水分胁迫对夏玉米植株性状整齐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严格调控水量,研究夏玉米全程及阶段性土壤水分胁迫对植株性状整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全程水分胁迫,植株性状整齐度全面劣化,产量极低;苗期阶段水分胁迫导致大、小苗,壮、弱苗两极分化明显,株高整齐度显著下降,其负效应持续至生育后期,生育进程推迟,千粒重显著降低,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穗期阶段水分胁迫对穗长、穗料数整齐度影响明显,产量降幅度较大;花粒期阶段水平胁迫对千粒重及穗  相似文献   
57.
3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提莫菲维(T.timotheevii),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偏凸山羊草(Ae.venyricosa)的3种普通小麦的雄性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恢复系及其上的mtDNA用12个线粒体基因探针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为:⑴T、K、V型不育系的mtDNA在组织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⑵T、K、V不育系的mtDNA与共同的保持系间显著不同,失测mtDNA与小麦cms有关;⑶在  相似文献   
58.
梨果实结构与耐贮性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梨果实是由下位民衍生,有发达的肉质果壁,是一种假果。不同品种梨果实结构有一;定判别表现在果实表现和果肉细胞及细胞内物质成分的不同。果实角质厝较厚,且后期深入表皮细胞间隙,表皮下4~5层细胞2含有大量易被染色的单宁类物质,定藏,角质膜较薄,表皮下细胞不含单宁类物质,不耐贮藏。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石细胞团的大小不同,糖分含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石细胞团的大小与果肉细腻程度及糖分含量呈负相关,是影响果实品质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和方法:将红细胞生成素(EPO)3'-增强子野生片断及点突变片断借脂质体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用半定量RT-PCR测定正常秘缺氧诱导因子-1(HIF-1)诱导剂氧化钴(CoCl2)作用下培养6h的细胞环氧合酶2(COX-2)和血栓素合酶(TXS)的mRNA。结果:HIF-1诱导剂CoCl2可放COX-2和TXS基因转明显增强2,向细胞导入野生EPO3'增强子片断可阻断CoCl2诱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大鼠补充一定剂量牛磺酸及微量营养素后,能否通过影响视感受器或视中枢NO合成酶(NOS)表达及第二信使(cGMP)合成,影响视觉信号传导。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正常饲料组)、实验1组(5倍需要量组)和实验2组(10倍需要量组),喂养3周后,每组动物再随机分为光照组和暗适应组(平均照度为3.03LX),以正常饲料喂养72h,大鼠活杀取样,以放射免疫方法分析cGMP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