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9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生物磁学》2013,(9):1714-1717,16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 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杨玲娟  邹金梅  倪雪梅  曹梅  熊玮 《生物磁学》2013,(34):6676-6678
目的:比较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三种不同途径进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寻找最佳置管途径。方法:对2010年-2012年入住我科的15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三种途径PICC置管成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途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的途径应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  相似文献   
63.
The mutualism pattern of the dark septate endophyte (DSE) Harpophora oryzae in rice roots and its biocontrol potential in rice blast disease caused by Magnaporthe oryzae were investigated. Fluorescent protein-expressing H. oryzae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colonization pattern. Hyphae invaded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inner cortex, but not into the root stele. Fungal colonization increased with root tissue maturation, showing no colonization in the meristematic zone, slight colonization in the elongation zone, and heavy colonization in the differentiation zone. H. oryzae adopted a biotrophic lifestyle in roots accompanied by programmed cell death. Real-time PCR facilitated the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fungal growth and the respective plant response.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H. oryzae was visualized by inoculation with eGFP-tagged M. oryzae in rice. H. oryzae protected rice from M. oryzae root invasion by the accumulation of H2O2 and elevated antioxidative capacity. H. oryzae also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against rice blast. This systemic resistance was mediated by the OsWRKY45-dependent salicylic acid (SA) signaling pathway, as indicated by the strongly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OsWRKY45. The colonization pattern of H. oryza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SEs. H. oryzae enhanced local resistance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high antioxidative level and induced OsWRKY45-dependent SA-mediated systemic resistance against rice blast.  相似文献   
64.
烟叶陈化过程可培养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烟叶陈化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目的】研究烟叶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化学成分之间的联系。【方法】以储存于贵阳库、坛厂库、茅台库的烟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陈化时间的烟叶样品进行微生物分离,采用rDNA条形码技术对微生物优势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利用FAPROTAX和FUNGuild数据库分别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功能注释,并结合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43个烟叶样品中共分离到189株优势细菌菌株和229株优势真菌菌株,其中细菌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种群,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种群。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优势种群和优势功能类群比例逐渐降低,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变化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微生物功能群通过结构变化推动烟叶陈化进程,同时陈化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功能。  相似文献   
65.
秋海棠属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变异多样,导致种类的系统放置混乱,近缘种类鉴定困难。利用DNA条形码实现物种快速准确的鉴定技术具有不受形态特征约束的优势,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选择4个DNA条形码候选片段(rbcL,matK,trnH-psbA,ITS)对中国秋海棠属26种136个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rbcL,matK和trnH-psbA种内和种间变异小,对秋海棠属植物的鉴别能力有限:ITS/ITS2种内和种间变异大,在本研究中物种正确鉴定率达到100%/96%,可考虑作为秋海棠属DNA条形码鉴定的候选片段。研究结果支持中国植物条形码研究组建议将核基因ITS/ITS2纳人种子植物DNA条形码核心片段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66.
Glyphosate is a broad spectrum, non-selective herbicide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weed control. Much work has focused on elucidating the high accumulation of glyphosate in shoot apical bud (shoot apex). However, to dat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sensitivity of shoot apical bud to glyphosate. Glob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the soybean apical bud response to glyphosat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glyphosate inhibite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 of the shikimic acid pathway in the soybean apical bud, which was the target site of glyphosate. Glyphosate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most of the target herbicide site genes. The promoter sequence analysis of key target genes revealed that light responsive elements were important regulators in glyphosate induction. These results will facilitate further studies of cloning gen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glyphosate on soybean shoot apical bud.  相似文献   
67.
以授粉后具花闭合特性的紫茉莉为研究材料,通过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作去花冠和存留花冠处理,观察花冠对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结实率等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茉莉自然存留花冠比去花冠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柱头上的花粉数及柱头上花粉萌发率各指标达最高值的时间重叠性更强,并以阴天存留花冠的最强。存留花冠通过这种时间的重叠性来保证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产生了有利的繁殖适合度。越晚去花冠结实率越高,结实率呈现花闭合自然存留花冠>花冠闭合期去花冠>散粉初期去花冠>花冠展开期去花冠的规律。因此,花冠对紫茉莉繁殖适合度具有利影响。紫茉莉花冠的存留提高了繁殖适合度,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8.
指环虫病是严重影响鱼类养殖的寄生虫病.为了有效控制指环虫病,实验研究了寄生在金鱼(Carassius auratus)鳃部的中型指环虫(Dactylogyrus intermedius)卵、纤毛幼虫的形态,以及在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其产卵和孵化的影响.成熟的中型指环虫虫卵大部分为梨形,长30 μm左右,后端有一个卵柄.纤毛幼虫呈圆筒状,两端稍尖,眼点两对;后吸盘具有若干对小锚钩;在前部、中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一圈纤毛.实验研究了4℃、10℃、22℃、30℃和35℃条件下中型指环虫的产卵和孵化情况,在4℃条件下,中型指环虫基本不产卵也不孵化;在其他4个温度条件下,产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3.30、4.10、4.13和4.24枚/虫.统计结果显示:在35℃条件下的产卵量明显高于10℃(P<0.05),其他温度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型指环虫的产卵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产卵维持的时间分别为4d、23h、15h和llh.孵化率在22℃时最高,为72.7%,在30℃和35℃的孵化率为50%左右,卡方检验显示:4种温度下的孵化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速率逐渐加快,而孵化时间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则缩短,平均孵化时间分别为24d、3d、42h和26h,纤毛幼虫的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4d、3d、56h和34h.结果显示,当水温为22℃时,中型指环虫的产卵数量和纤毛幼虫的存活时间都比较高,且孵化率最高,表明该温度条件较适合中型指环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69.
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片上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有多种形式;而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均为深波形,不具分类学意义,但叶片两面分布的气孔器,在不同种间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内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其表皮角质层纹饰和表皮毛的微形态也各有不同;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点,其大小、分布及疏密程度也有不同。植物叶表皮上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70.
目的:葡萄球菌A蛋白-荧光素酶(SPA-Luc)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PCR扩增SPA和Luc基因,并连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同时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SPA-Luc蛋白,最后用荧光素酶试剂盒和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PA、pET28a(+)-Luc和pET28a(+)-SPA-Luc,SDS-PAGE及Western Blot证明正确表达了重组蛋白,并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SPA-Luc。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发现该蛋白仍能与IgG结合,并且与兔和鼠的IgG有较高亲和性。ELISA显示SPA-Luc蛋白替代常规二抗检测抗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成功的克隆、表达、纯化的SPA-Luc蛋白可用于抗原抗体的检测,且比常规二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