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3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及关节面恢复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桡偏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明显比外固定器治疗有效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腕关节的活动能力,是一种具有安全性较高、治愈效果理想的骨折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30例。闭合复位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水平均升高(P0.05);与闭合复位组相比,切开复位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评分水平较高(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较高(P0.05),临床治疗的优良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相比,切开复位能够明显恢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但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这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41例患者进行T形钢板内固定,其余35例患者进行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并借助X线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前后及临床愈合时桡骨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等数据,并根据改良的Shea评定法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T形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要优于石膏外固定组的疗效(P<0.05);而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两组之间的优良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应优先选择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而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锁定钢板分期治疗C 型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 年3 月至2011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型pilon 骨折患者17 例。按照分期治疗的原则,先行一期外固定架固定术,待局部软组织恢复后切开复位,再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定期检查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并借助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愈合时间为(4.1± 1.6)月;平均AOFAS 评分为(83.1± 12.4)分,其中优6 例(35.2 %),良8 例(47.1 %),一般2 例(11.8 %),差1 例(5.9 % ),优良率为82.4 %;术后4 例患者出现出现轻度感染,通过局部换药、抗生素和钉道护理得到控制。结论:采用一期外固定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分期治疗C 型pilon 骨折,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以锁骨钩钢板为对照,探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Nice结环扎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18例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板结合Nice结环扎固定(观察组),2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和UCLA评分。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3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 Murley和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Nice结环扎治疗固定效果确切,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痛疼程度轻,相较于锁骨钩钢板治疗,其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冠状面骨折手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肱骨近端冠状面骨折患者予以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治疗,采用DASH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 Score)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为63.5±3.2岁(53~82岁),男性2例,女性7例,根据Neer分型,单纯二部分骨折5例,二部分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2±3.2个月。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所有患者肱骨近端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2.7±2.5周,末次随访时,7例无明显肩关节疼痛,2例有轻微疼痛,Constant评分平均87.0±4.2分;DASH评分平均20.9±2.5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平均31.3±2.1;SF-36评分平均分,影像学结果显示:末次随访肱骨头高度平均丢失1.7±0.4 mm,颈干角度平均为126±13°。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于肱骨近端冠状面骨折早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DOF)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RDO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关节背伸、关节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握力、桡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尺骨移位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疼痛、心理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RDOF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锁定钢板(包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4例。随访评定包括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43例患者获得平均14.2个月(9-21个月)临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0.4周(8~1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治疗的106例严重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急诊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观察组),22例延期应用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伤口裂开,疼痛程度评分为:(2.31±1.37)分,对照组出现3例伤口感染并裂开,疼痛程度评分为:(4.09±2.34)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VSD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00以来对8例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行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0-68月,平均22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肿胀消失,3~4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自我感觉5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基本满意,1例表示不满意,满意率87.5%。结论:有限切开、关节面撬拨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填充关节软骨下缺损是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BOLD钉治疗Mason II型、未累及桡骨颈的Mason III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Mason II型,12例Mason III型桡骨小头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BOLD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Mason II型平均分94分(88-98分),其中,优20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Mason III型平均分91分(80-95分)其中,优9例,良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3.3%。结论:BOLD钉治疗Mason II型及未累及桡骨颈的Mason III型桡骨小头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稳定,允许早期活动等优点,可以作为这类骨折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卞敏凯  金永  徐志宏  陈东阳  蒋青 《生物磁学》2013,(34):6661-6664
目的:探讨采用膝关节后内和后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3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后内和后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采用HS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于16周内愈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18分,平均17.4分,其中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4.7%。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73~97分,平均91.4分,其中获优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和(或)后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显露清晰、直视下复位骨折及关节面、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陈晓华  冯世龙  张友  李楠  刘峰 《生物磁学》2014,(8):1542-154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以便能够获取更好的功能康复。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1例,其中采用外支架撑开复位外固定5例,后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前路钢板固定17例,前后路联合固定6例,术后均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X片提示均已骨性愈合。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其中外支架固定,优1例,良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40%;后路固定,优12例,良6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78-3%;前路固定,优9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8.2%;前后路联合,优2例,良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50%。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正确的手术策略能够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其中前路手术固定效果优于后路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III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pilonIII型骨折选择更好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ilonIII型骨折患者7l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优良率、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以及后遗症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4.29%、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缩短,其中以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lonIII型骨折疗效优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能缩短手术及恢复所需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