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9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71.
武德智  楼波  钟世青 《生态科学》2010,29(2):156-160
采用4种不同温度(30℃、70℃、102℃、130℃)及4种不同体表比(1.62cm2·g-1、2.16cm2·g-1、3.24cm2·g-1、6.48cm2·g-1)的污泥样品,对比研究了污水污泥和造纸污泥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恒温干燥的温度越高,样品的比表面积越大,干燥时间越短。污泥失水率在10%之前,处于快速干燥阶段;污泥失水率在10%~60%之间,处于恒速干燥阶段;污泥失水率在大于60%时,处于降速干燥阶段。各阶段,污水污泥的失水速率比造纸污泥小0.01%·s-1左右。  相似文献   
972.
冠心病患者数量皮纹学特征波动性不对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宁夏汉族男性256例(正常: 128例; 冠心病患者: 128例) 双手数量皮纹学特征及其波动性不对称, 比较了其均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1)冠心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指纹嵴线数、指纹总嵴线数及a-b嵴线数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2)冠心病患者组双手atd角及a-b间距均值均高于对照组, 双手atd角表现为显著增高(P<0.05), 右手a-b嵴线数均值表现为患者组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P<0.01); 3)冠心病患者组数量皮纹性状波动性不对称水平与对照组在FAⅡ(a-b嵴线数, P<0.01)及FAⅤ(atd角, P<0.05)两项上表现出显著增高; 冠心病患者组a-b嵴线数FA分布在|R-L|≥7组显著增高(P<0.05)。  相似文献   
973.
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芘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沈抚灌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芘降解菌ZQ5.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ZQ5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该菌株降解芘的特性及培养条件对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Q5在30 ℃振荡培养10 d后,对100 mg·L-1的芘降解率为91.2%,加入水杨酸(100 mg·L-1)作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提高菌株ZQ5对芘的降解率.当培养基pH为7~8、盐浓度不高于2%时,有利于菌株ZQ5降解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74.
为研究DNA疫苗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过程,对免疫细胞中DNA疫苗的结合蛋白进行初步鉴定。 提取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细胞质蛋白,将细胞质蛋白分别与 DNA 疫苗 pVAX-OVA 和空载体 pVAX 共孵育,孵育后首先由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与DNA结合的蛋白,然后通过SDS-PAGE进行分离和纯化,最后应用质谱技术分析其蛋白组分。质谱结果初步鉴定了免疫细胞中pVAX-OVA 结合的蛋白有IQ motif containing F4 等。免疫细胞中与 pVAX 结合的蛋白有Foxl2,SUV420H2 和 gamma actin 等。Foxl2具有核定位序列,DNA结合区域和与核转运蛋白相互作用的特点,可能对DNA疫苗的进入具有促进作用。这些蛋白质是否可以影响DNA疫苗有效进入细胞核进行基因表达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5.
研究适合于以牡丹种皮为原料提取总黄酮的方法,对其提取方法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酶种类、浓度、酶解孵育温度、孵育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工艺优化。考察结果表明在果胶酶0.05 mg·mL-1、酶解孵育温度45℃、pH4.5条件下进行酶解孵育180 min后,总黄酮得率最高可达74.839 mg·g-1,相对于乙醇提取法牡丹种皮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76.
Maf蛋白家族作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 参与细胞众多生命进程。它分为大Maf蛋白和小Maf蛋白, 小Maf蛋白需要与其他B-Zip家族蛋白结合形成异二聚体才能发挥作用。在斑马鱼(Danio rerio)中, 小Maf包括Mafk、Mafg1、Mafg2和Maft, Mafg1和Mafg2是Mafg在鱼类中特有的分化出的两个旁系同源基因。为了研究这4个小maf在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及表达模式, 实验对4个小maf进行进化树、染色体线性关系分析, 结果显示4个小maf的分子进化方向与物种进化方向一致, mafk和maff在物种间的更趋于保守, mafg比前两者要相对活跃。同时, 实验选取斑马鱼胚胎发育十个不同时期(1 cell、2 cells、3.5 hpf、6 hpf、12 hpf、24 hpf、36 hpf、48 hpf、72 hpf、96 hpf), 对其表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显示4个小maf中, mafg2的表达量最高, maft和mafk的表达量次之, mafg1的表达量最低。在胚胎发育的后期(48 hpf), 除了mafg2在躯干的血液循环处有明显的表达, maft在躯干的血液循环处有较弱的表达, 而除mafk和mafg1在血液循环处没有检测到表达之外, 4个基因的表达部位基本重叠, 都在全身广泛表达, 这可能也与它们之间存在功能叠加和替换有关。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了4个小Maf参与调控胰外分泌酶原基因转录的不同功能, 结果显示4个小maf的过表达都能使胰外分泌酶原基因的表达下调。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4个小maf基因的功能叠加和互补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7.
李迎春  钟杨生  林健荣 《昆虫学报》2015,58(11):1160-1166
【目的】分析家蚕Bombyx mori受饥饿胁迫后的蛋白质谱变化,探索其耐受饥饿的机理。【方法】以家蚕品种932为实验材料,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检测5龄起蚕经过24 h饥饿胁迫的蛋白质谱差异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BmLp-c 6的转录表达。【结果】经比对饥饿蚕和正常取食蚕的血淋巴蛋白谱,饥饿蚕有62个特异蛋白点。蛋白点的等电点在4.22~6.98之间,分子量分布在20.81~144.69 kDa间。选取只在饥饿时出现的特异蛋白点No. 7111进行质谱鉴定,根据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引物设计,获得了目的基因BmLp-c 6,经与载体pET-21d(+)连接重组后,成功获得诱导表达。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当5龄起蚕受到饥饿胁迫影响时,BmLp-c 6基因在血淋巴中大量转录表达,但在中肠中的转录表达水平却极低。【结论】家蚕5龄起蚕在饥饿胁迫下,血淋巴中的蛋白质谱发生变化,BmLp-c 6会大量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978.
2008年南方低温对我国红树植物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初, 我国南方19个省经历了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气候对华南沿海各省的红树林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008年3月, 在我国南方各省红树林区的10个代表性地点, 对这次寒害造成的红树植物伤害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 冬季低温对红树林的影响极为显著, 特别是在低纬度的海南、广西和广东湛江, 由于极端低温正值夜间退潮, 对红树林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纬度较高的福建, 本地红树种类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引种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 由于长期适应于冬季较低的气温或在种植前经过抗寒锻炼, 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各地主要红树植物中, 广布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最为耐寒, 其耐寒性均大于红树科的木榄、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 抗寒能力最低, 因此, 即使在其原产地海南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寒害, 在纬度更高的引种地出现大面积受害甚至全部死亡, 而从孟加拉国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却显示出一定的抗寒能力。同一地点的红树植物幼苗的抗寒能力低于大树。此次寒害也造成了苗圃场的种苗大量死亡, 成熟的植株提前落花落果, 这势必会影响后继一两年内红树林的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因此, 在未来红树林造林或人工引种中, 一定要考虑到红树植物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979.
通过不同蝴蝶花(Iris japonica)起始源株密度的控制实验, 探讨源株对克隆植物蝴蝶花克隆繁殖、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1)克隆数量特征: 1个起始源株处理(O)蝴蝶花新分株数显著高于2个起始源株(T)及4个起始源株处理(F), 而新分株死亡率显著低于后二者; 随着起始源株数增加(竞争增强), 一级与二级子株数显著降低。随着源株竞争增强, 克隆细根茎与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与根(茎)长密度逐渐降低。2)叶片特征: 随着源株竞争增强, 母株重度枯萎与总枯萎叶片数显著增加, 子株中度枯萎、重度枯萎与总枯萎叶片数显著增加; 源株竞争增强, 源株叶面积、源株与子株叶片数显著降低, 而源株叶面积比(leaf area ratio, LAR)显著增加。3)生物量及分配: 随着源株竞争增强, 细根茎、粗根茎、克隆繁殖、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显著降低, 细根茎与地下部分分配降低, 母株粗根茎分配与地上部分分配显著增加。总的看来, 随着蝴蝶花源株竞争增强, 植株叶片生长状况受到更大的影响, 植株生长受限, 克隆繁殖减弱, 而其通过增加LAR, 提高叶片效率与增加母株粗根茎分配, 降低生长强度与消耗, 储备资源, 以待来年的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980.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对象, 通过对叶片和凋落物C:N:P比率与N、P重吸收的研究, 揭示3种植被类型N、P养分限制和N、P重吸收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 1)叶片C:N:P在常绿阔叶林为758:18:1, 在常绿针叶林为678:14:1, 在落叶阔叶林为338:11:1; 凋落物C:N:P在常绿阔叶林为777:13:1, 常绿针叶林为691:14:1, 落叶阔叶林为567:14:1; 2)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叶片与凋落物C:N均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林; 叶片C:P在常绿阔叶林最高, 常绿针叶林中等, 落叶阔叶林最低, 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凋落物C:P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林; 叶片N:P比也是常绿阔叶林最高、常绿针叶林次之, 落叶阔叶林最低, 但常绿阔叶林凋落物N:P最低; 3)植被叶片N、P含量间(N为x, P为y)的II类线性回归斜率显著大于1 (p < 0.05), 表明叶片P含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叶片N含量; 凋落物N、P含量的回归斜率约等于1, 反映了凋落物中单位P含量与单位N含量间的等速损耗关系; 4)常绿阔叶林N重吸收率显著高于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P重吸收率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虽然植被的N:P指示常绿阔叶林受P限制, 落叶阔叶林受N限制, 常绿针叶林受N、P的共同限制, 但是N、P重吸收研究结果表明: 受N素限制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高的N重吸收率, 受P限制的落叶阔叶林并不具有高的P重吸收率。可见, 较高的N、P养分转移率可能不是植物对N、P养分胁迫的一种重要适应机制, 是物种固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