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及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凤牡丹(Paeonia ostii)种皮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牡丹种皮总黄酮匀浆提取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匀浆时间、匀浆次数4个因素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20∶1,匀浆时间4 min,匀浆次数2次。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牡丹种皮黄酮提取物含量为52.19 mg·g-1。测定了牡丹种皮黄酮对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牡丹种皮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强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牡丹种皮变废为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时期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黄芪中3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在萌发和萌发后生长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为了弄清黄酮含量变化的机制,我们还对黄芪中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酶的转录水平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阶段,两种黄芪中均出现了明显的黄酮类化合物累积增加的情况。通过检测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酶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我们发现萌发阶段蒙古黄芪中黄酮类物质积累增加主要由上游途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引起,而膜荚黄芪中则几乎涉及到所有途径酶。此外,我们还发现萌发后生长阶段中,两种黄芪中合成途径酶基因转录对黄酮类物质含量的调控则选择性地存在时间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3.
根系抗坏血酸在小麦幼苗铝耐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3个铝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Al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抗坏血酸含量以及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Al耐性品种‘Atlas 66’质外体中抗坏血酸总含量随着处理 Al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而在Al敏感品种‘Scout 66’和‘扬麦9号’中显著降低。同时,‘Atlas 66’质外体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在高浓度Al处理下显著升高,2个敏感品种则在低浓度Al处理下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略有升高。耐性品种‘Atlas 66’根系共质体还原型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总量在5~40μmol·L-1AlCl3处理下无显著变化,而在 2个敏感品种中则随处理Al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80μmol·L-1AlCl3处理下‘Atlas 66’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抗坏血酸氧化酶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在‘Scout 66’和‘扬麦9号’中则均显著降低。因此Al胁迫下‘Atlas 66’根系质外体抗坏血酸含量的升高和共质体抗坏血酸含量的维持以及Al毒害下抗坏血酸利用率较高可能是其Al耐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楠竹叶提取物中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荭草苷、牡荆苷、牡荆苷-4′-O-葡萄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通过实验,得到了同时测定4种主要黄酮成分的最佳条件。采用Kromasil-C18(5 μm,4.6 mm×250 mm,Akzol Nobel,Sweden)进行测定,最佳检测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5%醋酸水溶液=10.3∶1∶0.7∶88为色谱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1。荭草苷、牡荆苷、牡荆苷-4′-O-葡萄糖苷和牡荆苷-2′-O-鼠李糖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8.1%、99.1%和98.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0.7%、0.8%和0.6%(n=5)。该方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楠竹叶成分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不同程度Cd胁迫对黄芪生长发育、矿质元素吸收转运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25~200μmol·L^-1Cd处理显著抑制了黄芪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并引起了植株MDA含量的显著升高以及新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表明Cd处理对黄芪幼苗造成了较为明显的伤害。植株中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黄芪幼苗根系,而运输到地上部的Cd积累规律为顶端<中部<基部,显示出黄芪幼苗可以通过对Cd的区域化降低其在地上部新生组织的积累。Cd处理降低了植株对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但是Ca和Mg却分别在地上部顶端和基部出现了明显的含量升高,推测其可能与降低Cd在新生组织的毒害作用以及提高老叶的Cd耐性有关。此外,根系中4种异黄酮物质的含量在Cd处理下明显升高,黄芪皂苷Ⅰ-Ⅳ的含量则被Cd处理所降低,暗示着异黄酮而非皂苷类物质在黄芪幼苗根系应对Cd胁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一种具有较高Se富集能力的植物——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Se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光合参数和初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5 μmol·L-1 Se处理显著促进了斜茎黄芪根系和地上部的伸长生长;100 μmol·L-1 Se处理则具有相反效果。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结果与生长指标相一致,低浓度Se对斜茎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Se则对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斜茎黄芪根系和地上部Se含量逐渐增加,但Se的转运系数明显降低,100 μmol·L-1处理下Se转运系数比5 μmol·L-1处理降低了83.5%。通过对初生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低浓度Se处理主要上调了斜茎黄芪中与氨基酸代谢相关途径的代谢水平,而高浓度Se处理主要上调了与次生代谢物质合成关系密切的初生代谢产物的代谢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Se处理提高了斜茎黄芪光合作用水平以及与生长相关的初生代谢水平,从而促进了植株生长;高浓度Se处理下斜茎黄芪则通过降低Se向地上部的转运水平并将更多的初生代谢产物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从而提高了植株对Se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牡丹种皮黄酮,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液固体积质量比(mL·g~(-1))、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皮黄酮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5%,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0:1,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功率为140 W,牡丹种皮黄酮得率为46.50‰。经过柱层析纯化后,牡丹种皮黄酮中含有203.5mg·g~(-1)槲皮素和23.2mg·g~(-1)木犀草素。大鼠体内实验证明牡丹种皮黄酮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适合于以牡丹种皮为原料提取总黄酮的方法,对其提取方法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酶种类、浓度、酶解孵育温度、孵育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工艺优化。考察结果表明在果胶酶0.05 mg·mL-1、酶解孵育温度45℃、pH4.5条件下进行酶解孵育180 min后,总黄酮得率最高可达74.839 mg·g-1,相对于乙醇提取法牡丹种皮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未经太空诱变的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为对照,研究了经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太空诱变后迷迭香在形态参数、光合作用以及次生产物代谢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太空诱变后,迷迭香优良株系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分枝长、地上部生物量等形态参数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反映迷迭香可采收量的地上部生物量,比诱变前提高了1.24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光合能力的提升是迷迭香诱变株系形态参数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迷迭香诱变株系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比对照明显提高,而光补偿点则明显下降。作为迷迭香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鼠尾草酸、迷迭香酸和精油的含量在太空诱变株系中明显高于对照,并且精油中主要组分的比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太空诱变中迷迭香可获得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有益突变,从而证明航天育种技术在迷迭香优良品种选育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药用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及其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 Hsiao)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两种黄芪幼苗在不同程度缺硫条件下的生物量积累、光合参数、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等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供应Hoagland全营养液相比,低硫和无硫供应处理均显著抑制了两种黄芪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伸长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并且引起了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根系褐变等一系列缺硫症状。此外,缺硫还导致了两种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以及光合参数下降、全株各部位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相对膜荚黄芪而言,不同程度缺硫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硫或无硫条件下,膜荚黄芪植株各部位总酚含量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蒙古黄芪根系和叶片总酚含量却因缺硫处理而显著升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硫营养缺乏诱导了蒙古黄芪叶片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升高以及植株各部位主要异黄酮物质的大量积累。我们推断,营养液中硫元素供应的减少引起了黄芪幼苗硫营养不良,影响了植株叶绿素合成,降低了植株的光合能力,并同时引起了全株的氧化胁迫,最终使得黄芪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蒙古黄芪在缺硫胁迫下提高了光保护能力,合成了较多的异黄酮类物质,有效缓解了缺硫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从而在面对缺硫胁迫时比膜荚黄芪表现出了更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