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广西河池地区鱼类资源调查及两支流的鱼类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4年至2008年间,对广西河池地区的柳江水系和红水河水系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依据实际调查,并结合以往文献记载,这两水系中分布的鱼类共有185种,分别隶属于9目21科107属。较以前调查,新增种类21种,包括1新属19新种。柳江水系分布的鱼类共有134种,分别隶属于8目19科88属。其中,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鲈形目鱼类次之,鲇形目鱼类第三,其他目的鱼类种类相对较少,仅1—3种。红水河水系分布的鱼类共有157种,分别隶属于8目20科101属。其中,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鲇形目鱼类次之,鲈形目鱼类第三,其他目的鱼类种类相对较少。红水河水系的鱼类多样性较柳江水系丰富,其主要原因为红水河流经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河流众多而且流域面积广,水量充沛。  相似文献   
72.
滇池金线鲃形态度量学分析(Cypriniformes:Cyprinid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的方法,测量了采自滇池流域6个不同地点的149尾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的标本。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选择了20个框架结构性状和19个常规性状,进行主成成分分析。主成成分分析结果的散布图显示,6个不同地点的标本聚在一起没有分开,表明滇池金线鲃的各居群之间在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滇池金线鲃在形态上还未发生明显的种下分化。  相似文献   
73.
激光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增产和一定疗效,但也有费介现象(暂称后继效应或潜在效应).激光辐照生物体虽然是局部的有限时间,但对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牛物体的影响可能是综合的.为了探索激光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理,以便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对激光直接辐照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一酵母甘露聚糖产生的效应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和紫外及红外光谱法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8 nm 激光(单脉冲25 mJ,33.3 ml-34.4 ml,脉冲频率2次/s)无论是固定辐照时间(45 s)变化样晶所置距离,或反之固定样品所置距离(290 mm)改变辐照时广开J为15 s、30 s、45 s或60 s,都能引起受照样品的结构(构象)变化,特别足糖分子结构中富含的-OH、-CH-OH、-C-O-c-、-N-C=0、-C=0等结构部件处的IR谱线对激光能最变化影响敏感.它们既是糖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氧键和糖苷键的结构基础部件,又是甘露聚糖(Man-nan)糖基化其他生物大分子进而影响它们在生物信息流中作用的重要结构部件.结果显示糖在激光牛物效应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为综合探索激光生物效应分子机理和糖在生物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为选择甘露聚糖作为生物导弹载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透明质酸合酶3(hyaluronan synthase 3,HAS3),是一个参与透明质酸合成的酶分子,在上皮形成和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HAS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克隆鉴定了HAS3基因的启动子.首先应用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鉴定了HAS3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发现了丰度和转录起始位点不同的两种新的HAS3基因剪接变异体.通过PCR定向克隆策略,构建了覆盖HAS3基因5′端侧翼区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约4.3 kb区域的一系列HAS3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启动子活性分析表明,HAS3基因启动子定位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约450 bp的区域内.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表明,HAS3基因启动子缺乏典型的TATA盒,但含有典型的GC盒以及C/EBP等其它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结果提示,Sp1和C/EBP等转录因子可能参与HAS3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75.
新疆喀纳斯树种丰富度垂直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带调查法,通过直接梯度、变异函数和分形函数分析,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内设置的3条样带的树种比例及树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梯度刻画的不同树种所占比例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各异;树种丰富度在整个调查尺度范围内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P<0.01);半方差分析揭示:树种丰富度在中小尺度范围内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变异组成;分维分析反映出树种丰富度的分形维数偏大,且在中小尺度范围内无拐点,说明树种丰富度受随机生态学过程的影响在相应尺度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76.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为探讨表型可塑性和局域适应在其入侵中的作用,在高、低海拔的两个样地内,测定了来自云南南部640~2450 m海拔范围的6个种源的紫茎泽兰种群的株高、冠宽、分枝数和高温半致死温度(HSLT).结果表明,在高海拔样地,各种群紫茎泽兰株高、冠宽、分枝数和HSLT(2130 m的哀牢山种群除外)均显著低于在低海拔样地,紫茎泽兰各种群的株高、冠宽和分枝数的可塑性指数(0.881~0.975)均较大,而HSLT的可塑性(0.052~0.200)较小.无论在高还是低海拔样地,紫茎泽兰的株高、冠宽和分枝数在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HSLT在种群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其在种群间的差异仍小于其在样地间的差异.在高海拔样地,紫茎泽兰各种群的分枝数与种源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在低海拔样地,紫茎泽兰的HSLT与种源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局域适应特征.表型可塑性和局域适应均与紫茎泽兰的入侵有关,但前者的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蛹虫草人工培养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SephadexLH-20、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3,7,8-三甲基-异咯嗪(1);琥珀酸(2);胸腺嘧啶(3);虫草素(4);腺苷(5);2吲哚乙丁二酰胺(6);1(-5-羟甲基)-呋喃-3-羧基-β-咔啉(7);5(-1-甲基丙基)-3,6-氧代-2-哌嗪乙酰胺(8)。结论:化合物1,6,7为首次从虫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蛹虫草培养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2-乙基-3-羟基4H吡喃酮(1)、1-甲酰基-苯并咪唑(2)、3-乙基-4-羟基-6-甲基.2H.吡喃-2-酮(3)、1-甲基-6-异丁基-2,5-哌嗪二酮(4)、1-异丙基-6-异丁基-2,5-哌嗪二酮(5)、3,6-二(对羟基苄基)-2,5-哌嗪二酮(6)、1-羟甲基-6-异丁基-2,5-哌嗪二酮(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结论:化合物1-5,7为首次从虫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9.
植物亚原生质体中的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在植物遗传改良等应用方面上具有重要意义,就国内外在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目的:以Smad4基因为靶标构建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人Smad4核酸序列及SiRNA设计原则,用AmbionRNAi在线软件,筛选得到2个19 bp片段为靶序列,合成两端带有Bam H 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发夹结构寡核苷酸序列,经过退火,将此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SilencerTM3.1-H1 neo vector中,构建成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验证.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原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细胞克隆,并用RT-PCR检测Smad4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SilencerTM3.1.H1 neo-Smad4 shRNA表达载体克隆,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序列一致.RT-PCR结果显示转染shRNA1、shRNA2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内Smad4 mRNA水平均降低,其中以pSilencerTM3.1-H1-Smad4 shRNA1更为明显(P<0.01).结论:构建P-Smad4 shRNA袁达载体成功,为进一步研究Smad4基因的RNA干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