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12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81.
在甘南高寒草甸单户经营草场与联户经营草场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以揭示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联户草场内植物群落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较大,而Pielou指数在不同放牧经营方式下的差异并不显著。(2)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表现为联户大于单户的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单户草场土壤电导率与土壤pH大于联户草场;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电导率增加,而土壤pH在土层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3)联户经营方式下的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与功能离散度显著大于单户草场(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电导率和土壤pH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联户经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显著,且0<h≤1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更高。单户经营方式下,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碳是植物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因子,联户经营方式下,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是植物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82.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衰老相关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抗衰老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模型,具有生命周期短、易于培养和观察等优点,但与其他哺乳动物模型相比仍有一些局限性,如DNA甲基化的缺乏等。本文主要综述了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抗衰老研究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包括抗衰老药物对线虫寿命和抗性的测定与评估、药物筛选以及健康衰老研究中的应用,并概括了该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为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抗衰老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3.
本文记述古蚖科的6个新种以及其幼虫,其中5种隶于古蚖属,另1种为一新属——中国蚖属。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84.
上海东佘山竹林土壤中原尾虫区系和生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首次在欧洲发现原尾虫以来,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虽然五大洲均有原尾虫的发现,但有关生态方面的报道却很少见。偶或在土壤昆虫区系研究中涉及一些,往往非常笼统,大多只有一项“原尾目”,连分科的资料也没有。直到今立源太良(Imadate,1973)才做了出色的报道,Tuxen(1978)也发表了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调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筛选出一株可以高效同化氨氮的霉菌,揭示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代谢组差异和其发酵饲料的氨基酸含量变化,明确霉菌氨同化代谢机制。【方法】用(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培养7株木霉(Trichoderma spp.)、7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9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筛选氨氮利用率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活性都较高的霉菌为供试菌株,再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比较供试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和无机氮培养基中的代谢差异,测定发酵饲料的粗蛋白质和有机氮含量,利用氨基酸靶向代谢组学解析供试菌株发酵饲料提取液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结果表明,筛选到的米曲霉MQ28氨氮利用率为54.46%,GS活性为0.61μmol/(h·g),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基于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确定MQ28在氨同化过程中与多种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MQ28发酵使饲料粗...  相似文献   
986.
不同荔枝品种采后果实衰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5个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怀枝"、"糯米糍"、"桂味"、"红蜜荔"和"水晶球")果实采后在常温下的衰老表现.其中,"糯米糍"果实衰老褐变快,而"桂味"衰老最为缓慢.果实褐变过程伴随失水,但品种间脱水速度与果实衰老的速度无显著相关性.果皮的褐变潜力、果皮细胞壁糖醛酸含量、果胶甲酯化程度、果皮和果肉总钙含量、果皮水溶性钙含量与果实衰老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膜透性与坏果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果皮结构钙与之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7.
选择含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Neor)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包装细胞进行包装,得到了含有重组逆转录病毒粒子的病毒溶液,该病毒溶液分别采用差速离心和滤膜截留两种方法进行浓缩,浓缩前,后的病毒溶液体外感染靶细胞NIH3T3以测定其滴度。结果显示,差速离心法的浓缩效率要优于滤膜截留法的浓缩效率,其浓缩效率能达到34.5%。  相似文献   
988.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第7型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鑫浈  张宝荣  吴鼎文  田均  张灏 《遗传》2007,29(6):688-692
对一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家系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相关基因突变研究。对该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并对患者行视力、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拍照、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以及头颅MRI等辅助检查;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及DRPLA基因的CAG重复序列, 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结果2名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小脑和脑干萎缩; 并存在SCA7基因的突变, 而未发现SCA1、SCA2、SCA3、SCA6、SCA17及DRPLA基因突变。说明该家系为SCA7突变家系, SCA7基因中CAG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的异常扩增是其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989.
两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病理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鑫浈  张宝荣  丁美萍  张灏  夏昆  胡正茂 《遗传》2007,29(3):301-305
为了明确两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角蛋白9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KRT9基因的突变, 对2名先证者的手掌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直接测序分析的方法, 对家系中46名成员的KRT9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发现两名先证者的表皮都呈显著的角化过度, 颗粒层和棘层明显增厚, 真皮浅层有轻度的炎症细胞浸润, 上基底的棘层和颗粒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中都有特征性的空泡变性存在; 角蛋白9只在棘层和颗粒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两个家系患者分别存在KRT9基因的点突变N160S和L167S; 说明这两个家系都属于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 KRT9基因N160S和L167S突变分别导致这两个家系发病。  相似文献   
990.
在室内条件下,将大鵟作为艾虎的天敌动物,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6 只成体艾虎在3 个捕食风险水平和4 种饥饿状态条件下的取食行为,探讨艾虎在取食过程中对饥饿风险与捕食风险的权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捕食风险存在时,艾虎被剥夺食物0 d 和1 d 后对食物量不同的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均无明显不同(P > 0. 05),但对高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的(P <0.05),而艾虎被剥夺食物2 d和3 d后对高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中的(P < 0.05),但在利用频次上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在面临低风险时,艾虎在4 种饥饿状态下均只利用无天敌动物存在的低食物量斑块,而基本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高食物量斑块。在面临高风险时,艾虎不得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食物斑块,被剥夺食物0 d 时艾虎对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P>0.05),而被剥夺食物1d、2 d 和3 d 后艾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明显高于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P< 0. 05)。在相同风险条件下,随着饥饿程度增加,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均明显增加(P< 0.05),而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明显降低(P<0.05)。在相同的饥饿状态下,不同风险水平时,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低风险和高风险时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频次均明显低于无风险时的(P <0.05)。以上结果说明艾虎能够根据食物摄取率和自身的能量需求在捕食风险和饥饿风险之间做出权衡,当饥饿风险小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躲避捕食风险,当饥饿风险大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面对捕食风险,所采用的取食策略是减少活动时间和能量消耗,最大程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