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8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224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sp.WZ008的发酵上清液中纯化得到一个高活力碱性果胶裂解酶,经SDS-PAGE电泳估算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5×104。通过对该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能催化裂解果胶酸、低酯果胶和高酯果胶;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范围为55~60℃,最适pH为9.6,在最适条件下以低酯果胶为底物酶的比酶活达3 021.6 U/mg;Ca2+能增强该酶的活力,而Mn2+,Ba2+和EDTA强烈抑制该酶活力;当没有Ca2+存在时,高度酯化的果胶是该酶的最适底物,在4 mmol/L Ca2+存在时,该酶以果胶酸为底物比酶活最高(25 467 U/mg)。该酶N端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 strain 27c64果胶裂解酶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52.
N-乙酰鸟氨酸脱酰基酶为一种新型手性拆分酶制剂,酶活性依赖于Mg2+、Mn2+、Zn2+及Co2+ 中的某种金属离子。以高表达NAOase的重组菌DH10B/argE-pHsh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培养条件下Mg2+、Mn2+、Zn2+及Co2+ 4种离子对重组菌的生长、酶的表达活性及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同种离子在不同条件下对重组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对酶活性影响显著。4种离子在合适浓度时皆能提高酶活性,促进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Mn2+、Mg2+、Co2+和Zn2+。在TB培养基中,Mn2+为15 mmol/L时:NAOase比酶活达到1 272.7 U/mL,是未添加时的4.67倍,激活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离子。SDS-PAGE电泳实验表明4种离子的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3.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萌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3,32(1):42-50
报道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地衣22种,分隶于16属,13科,5目,包括中国新记录4种:异色杆孢衣Bacidia heterochroa,安奈污核衣Porina aenea,白黑瘤衣Buellia alboatra及美丽黑瘤衣Buellia venusta。该研究丰富了关于该地区荒漠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知识,并将为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前期研究提供更多的地衣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学校教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学,也为深入挖掘"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带来了契机。本文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云教材)应用为例,介绍如何应用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从而实现交互式学习,提升线上学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5.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易形成生物被膜,具有基因突变率高、耐药性强的特点。非同源末端连接是DNA双链断裂的主要修复途径之一,修复过程会导致DNA突变产生。【目的】研究非同源末端连接对生物被膜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突变率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无痕敲除的方法构建PAO1菌株的ku基因缺失突变株Δku并构建其回补株。对比研究突变株和野生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状态下各菌的基因突变率以及对抗生素的耐受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生物被膜中PAO1菌株ku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突变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无显著差异;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株Δku在生物被膜中的基因突变率以及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下降。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ku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早期转录水平有明显上调。【结论】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途径对生物被膜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突变率以及耐药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将为后续进一步阐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产生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密切相关。通过深入了解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污水厂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不同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绿弯菌、放线菌、厚壁菌和拟杆菌为功能菌群;活性污泥中寄居的大多数真菌来自于子囊菌门,还有少量担子菌门;古菌以产甲烷菌为主;而病毒中分布最广的噬菌体和致病性病毒是最主要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及总结,综述了进水组成、不同处理工艺、参数(理化参数和运行参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环境因子对活性污泥中细菌、真菌、古菌以及病毒群落组成的影响,尽可能全面地介绍污水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活性污泥中功能微生物的应用及调控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57.
研究了钾离子对长柄扁桃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800~1200mg·L-1钾离子有利于长柄扁桃不定芽的形成和生长,不定芽的诱导率和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和84%,不定芽的平均高度提高了64%;高浓度钾离子(〉1600mg·L。)可导致长柄扁桃不定芽严重褐化。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钾离子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的活性和不定芽的组织细胞活力;高剂量的钾离子(〉1600mg·L-1)显著增加了不定芽中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8.
Summary

RH5849 is a benzoyl hydrazine analog which has been reported to mimic several effects of the arthropod steroid hormone ecdysone to which it is chemically totally unrelated. In adult Diptera, ecdysone is the hormone that triggers vitellogenin synthesis. We report here that RH5849, upon oral ingestion, is able to induce vitellogenin synthesis in male Drosophila, Neobellieria, Phormia and Lucilia. This contrasts to data in the literature which showed that RH5849 could not mimic the pupariation-inducing effect of ecdysone in last instar fly larvae. RH5849 neither exerts a juvenile hormone mimicking effect nor behaves as an anti-juvenile hormone in both the Colorado potato beetle and Galleria.  相似文献   
159.
Mitochondrial retrograde regulation (MRR) is the transduction of mitochondrial signals to mediate nuclear gene expression.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MRR is a common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plant abiotic stress response. In this study, we analysed the early abiotic stress response of the rice OsAOX1 genes, and the induction of OsAOX1a and OsAOX1b (OsAOX1a/b) was selected as a working model for the stress‐induced MRR studies. We found that the induction mediated by the superoxide ion (O)‐generating chemical methyl viologen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The addi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cavenger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ess induction was reduced by eliminating O. Furthermore, the stress induction did not rely on chloroplast‐ or cytosol‐derived O. Next, we generated transgenic plants overexpressing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ene at different subcellular loc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ly the mitochondrial SOD, OsMSD, attenuated the stress induction of OsAOX1a/b specifically. Therefore,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abiotic stress initiates the MRR on OsAOX1a/b and that mitochondrial O i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