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1.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患者分离株(MDR-ABA-5077)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MDR-ABA-5077株分离自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09年7月住院老年患者,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本株MDR-ABA共检出3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ADC,其余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ADC阳性基因测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ADC型AmpC均不相同,经与GenBank登录的ADC型序列分子进化分析,确认为ADC型β-内酰胺酶新的变异型。结论本株MDR-ABA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SHV、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  相似文献   
2.
改革传统的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到大型医院和医学检验类企业开展实验。按照微生物检验室工作流程,分接种、培养、鉴定3大项目进行实验教学。同时,让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深入交流,体验企业文化氛围,感受人文关怀,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让学生树立更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相似文献   
3.
4.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易形成生物被膜,具有基因突变率高、耐药性强的特点。非同源末端连接是DNA双链断裂的主要修复途径之一,修复过程会导致DNA突变产生。【目的】研究非同源末端连接对生物被膜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突变率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无痕敲除的方法构建PAO1菌株的ku基因缺失突变株Δku并构建其回补株。对比研究突变株和野生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状态下各菌的基因突变率以及对抗生素的耐受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生物被膜中PAO1菌株ku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突变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无显著差异;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株Δku在生物被膜中的基因突变率以及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下降。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ku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早期转录水平有明显上调。【结论】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途径对生物被膜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突变率以及耐药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将为后续进一步阐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产生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2 402例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以及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近年来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以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就诊于性病科、妇科、生殖中心、不孕不育科的拟诊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12 402例中共检出生殖道感染患者4827例,感染率为38.92%,检出病原体6164株,1216人感染了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9.80%。结论感染病原体中,解脲脲原体占44.7%,且部分菌株耐药严重,临床医生治疗前应尽可能做药敏试验,做到合理用药,以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2017年临床分离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对肠球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 432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为603株(42.11%),屎肠球菌为596株(41.62%)。肠球菌属细菌标本来源以尿液、胆汁和全血为主,分别占39.66%、34.50%和11.59%,其中粪肠球菌主要来自普外科、泌尿外科和ICU,而屎肠球菌主要来自ICU、普外科和消化内科。肠球菌总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67.81%),其次为四环素(47.49%)、环丙沙星(47.00%)和左旋氧氟沙星(46.44%),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89%和1.19%。粪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91%和64.01%,明显高于屎肠球菌(均P0.05)。屎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超过85.00%,且均高于粪肠球菌(均P0.05)。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6.80%和2.18%,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66%和0.67%。结论肠球菌感染病原菌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肠球菌属细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不同种的肠球菌其耐药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培养病原菌种类、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的379株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9株病原菌中,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3/35.1%)、大肠埃希菌(44/11.6%)、肺炎克雷伯菌(32/8.4%)、鲍曼不动杆菌(30/7.9%)、铜绿假单胞菌(25/6.6%)、金黄色葡萄球菌(18/4.7%)、肠球菌(13/3.4%)和其他(75/22.2%)。这些菌株主要分布在ICU和普外科。药敏结果分析显示: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1.1%和89.5%;屎肠球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超过8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比例分别为36.4%和31.3%,且发现2株耐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卡那霉素保持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0%~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临床上应规范血培养标本留取方法以减少污染,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严格抗生素使用,以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