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0篇
  免费   1580篇
  国内免费   389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923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793篇
  2018年   713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1078篇
  2014年   1250篇
  2013年   1241篇
  2012年   1599篇
  2011年   1429篇
  2010年   940篇
  2009年   952篇
  2008年   1003篇
  2007年   923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6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马铃薯未传粉子房离体培养诱导双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水平的生长素,培养未传粉马铃薯子房,经三年试验,从两个品种中获得了双单倍体的绿色小植株,(2n=2x=24);从分化绿苗力很强的球状愈伤组织中,又不断地分化出许多绿色小植株。绝大多数品种,都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一般诱导率为70%左右。品种的基因型和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种类与水平在愈伤组织分化绿苗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扦插和试管微型薯培养,可以大量繁殖试管苗,这为马铃薯单倍体育种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2.
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病毒病的治疗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国内外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陈伯权等用乙脑病毒皮下或腹腔感染3周龄小白鼠24、48小时及5天后,分别用乙脑病毒51-8McAb进行治疗,平均治愈率分别为78%、73%及22%。  相似文献   
33.
中水技术开发既可缓解水资源的紧缺,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本文报道用石英粉吸附/洗脱和浓缩棒脱水的二步浓集水病毒技术(回收率为25.4~37.3%),研究中水技术不同处理工艺去除病毒的效果。结果,二级处理可去除掺入病毒的98.9%,结合三级处理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可去除99.976%,再加活性炭吸附或加氯消毒,所得中水分别去除掺入病毒的99.986%和99.991%。经首都机场中水道试验厂水样检测表明,中水中未检测到病毒(<0.23PFU/L)。  相似文献   
34.
在pH7.5条件下,用NBS对PEP羧化酶中色氨酸残基进行共价修饰表明,PEP羧化酶中48个色氨酸残基均能被NBS修饰。用邹承鲁图解法求得,其中4个残基为酶表现催化活性所必需的。 PEP羧化酶的变构效应剂G6P、Gly及Mal分别与酶预保温后,再经NBS修饰,前两种处理中,同样浓度的NBS所用修饰的色氨酸残基数和处理后的残存酶活与对照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而用Mal处理的,两者与对照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35.
马齿苋叶片PEPCase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83kD。远紫外CD光谱分析表明,此酶含有36.6%α—螺旋结构。马齿苋叶片PEPCase可被G6P激活,但不能被Gly、Ser激活。G6P可防止酶的尿素变性和枯草杆菌蛋白酶的作用。这种保护效应与G6P诱导的酶构象变化有关。 从酶对低温、高温及尿素的反应来看,马齿苋叶片PEPCase的稳定性高于高粱叶片PEP—Case,两者的免疫特性和电泳特性亦不同。  相似文献   
36.
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NE)在缰核(Hb)引起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Hb内微量注射NE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用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预处理Hb,可明显减弱NE在Hb引起的心血管效应,但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或生理盐水不引起任何影响。Hb内微量注射海人酸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增加,但Hb内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则不能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效应。上述结果表明,Hb内NE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α受体使Hb兴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NO—样松驰因子在大鼠止血带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元  董淑云 《生理学报》1992,44(6):576-582
为探讨NO-样松驰因子(NO-LRF)在休克中的效应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本工作在大鼠止血带休克(ToS)模型上发现离体灌流的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组织cGMP含量增加。用NO前体L-精氨酸(L-Arg)或NO合成阻断剂L-NNA,可溶性乌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灌流,分别增强或减轻ToS动物主动脉的上述变化,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不受血管内皮是否存在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非内皮细胞源的NO-LRF是引起ToS动物血管低反应性的因素之一。体内实验表明 L-Arg治疗缓解,而L-NNA恶化ToS病程,提示NO-LRF可能参与机体的适应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8.
本文是汤佩松教授为北京植物生理学会1992年年会准备的发言稿,并以庆祝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成立30周年。后“北京年会”因故未开,本刊应汤老要求按原样发表于此(并附英文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9.
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体外扩增马铃薯 Y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及其克隆和序列分析的结果。病毒 RNA 从马铃薯 Y 病毒感染的烟草叶片中提取,用合成的PCR 3引物及 AMV 逆转录酶合成了单链的 cDNA。利用 PCR 技术,经30个循玎的扩增。得到了一特异的0.8kb 片段。克隆后对此片段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分析,并测定了其全序列。实验结果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是完整的马铃薯 Y 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与国外报道的马铃薯 Y 病毒 N 株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分别为97.8%和97%。将该基因导入马铃薯以期获得抗 Y 病毒马铃薯的工作正在进行。本文还对 PCR 技术用于扩增植物 RNA 病毒的方法以及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病毒作物新品种的可行性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the process of isolating and amplifying segments of DNA. One powerful application of PCR is its use in precise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SDM). SDM provides an elegant tool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o explore biocatalytic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of enzymes and other proteins. This article reviews techniques and methodology used in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of genes by 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