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4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27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石河子地区不同生境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石河子莫索湾地区阳坡、阴坡、坡脊、坡谷4个生境条件下的梭梭种群动态、大小结构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并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的梭梭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坡谷种群密度最大;不同坡向种群生命表显示,种群在Ⅰ、Ⅱ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Ⅴ、Ⅵ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Ⅰ、Ⅱ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坡向的梭梭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在石河子莫索湾地区,梭梭种群应以保护为主,适当抚育为辅,从而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992.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粗死木质残体及其养分元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宋泽伟  唐建维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033-2041
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粗死木质残体及养分元素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粗死木质残体的贮量为16.2 t·hm-2,约占地上活体生物量的4%左右。其中枯立木占32.5%,倒木占33.2%,倒木残体占12.6%,大枝占21.7%。本研究的粗死木质残体贮量低于巴西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处于全球热带雨林的下限。粗死木质残体的氮、磷、钾、钙、镁5种元素的贮量分别为61.8、3.4、30.4、118.3和16.5 kg·hm-2。其中倒木所占比例最大,为31.9%~44.8%;枯立木次之(21.5%~28.7%);倒木残体占10.3%~25.5%;3个径级的大枝占14.4%~28.9%。枯立木的C/N、C/P和N/P要高于倒木、倒木残体和大枝。  相似文献   
993.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典型河口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4个样方可划分为7个群系,即刺槐群落(Form. Robinia pseucdoacacia)、荻群落(Form. Miscanthus saccharifleus)、翅碱蓬群落(Form. Suaeda heteroptera)、獐毛群落(Form. Aeluropus sinensis)、芦苇群落(Form. Phragmites communis)、柽柳群落(Form. Tamarix chinensis)和白茅群落(Form. 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类型的划分主要反映了微地貌所决定的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在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5.2%,空间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1.8%,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2.23%,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未能解释的部分占40.8%,这部分主要反映了群落自身互作及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城市化过程中聚落占地率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琴  刘茂松  宋瑾琦  徐驰  陈虹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79-1984
为揭示城市化过程中聚落动态与原聚落状态的相关性,利用南京地区1988、1998和2006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应用邻域分析技术对1988年以来南京地区不同时期聚落占地率的变化及各聚落占地率区间的聚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1998年及1998-2006年2个时段南京地区的聚落面积持续增加,但增长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前期绝大部分景观单元内的聚落占地率持续增长;后期虽仍以增长单元为主,但聚落占地率下降的单元也大量出现;1988-2006年,随着聚落占地率的上升,对应景观单元聚落占地率的增幅逐渐变大,至30%左右达到最大值,之后增幅渐小,直至出现负增长;1988、1998和2006年低聚落占地率区间景观单元的频度均高于高占地率区间,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低聚落占地率(0~3%)景观单元的频度持续下降,高聚落占地率单元的频度则有不同程度上升,低聚落占地率与高聚落占地率区间单元频度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在2个时段内,各占地率区间对应的聚落面积的总体变化曲线差异较大,但聚落面积增长量与消减量的变化曲线分别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5.
川金丝猴柯萨奇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从长春某动物园送检的死亡川金丝猴心脏中分离获得1株柯萨奇病毒,经系统的形态学、理化学、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扩增,符合柯萨奇B型病毒特征;进而对其VP1基因部分序列和特异性血清抗体分析,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柯萨奇B3型病毒.这是国内外首次从金丝猴分离到该病毒,暂命名为CVB/SGM-05.  相似文献   
996.
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对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采集标本的鉴定和分类,初步确定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有2亚目6科21属30种, 其中7种是江苏省新纪录.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东洋区有8种,占总数的26.67%;古北区有2种,占总数的6.67%;东洋区-古北区有11种,占总数的36.67%;广布种有9种,占总数的30.00%.通过对春、夏、秋三季蜻蜓多样性的研究,发现春、夏、秋三季蜻蜓的种类数量为夏季>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997.
用荧光物质浸泡标记重口裂腹鱼仔鱼耳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物质对重口裂腹鱼仔鱼浸泡标记表明,200~300 mg/L的茜素络合物溶液浸泡12 h对重口裂腹鱼仔鱼耳石有很好的标记效果,荧光和可见光下均能检测到明显的标记环;100~150 mg/L的标记能检测到荧光标记环,但可见光下标记环较微弱.相同浸泡时间,随着浸泡浓度的增加,耳石上标记环强度增加;相同浸泡浓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耳石上标记环强度增加.3对耳石中,微耳石和矢耳石对茜素络合物较敏感,星耳石敏感性较低.盐酸四环素的标记效果很差,浸泡浓度为50~160 mg/L时,3对耳石上均不能检测到标记环,同时110~160 mg/L的盐酸四环素浸泡液对仔鱼有较高的致昏或致死作用.因此,茜素络合物是对重口裂腹鱼鱼苗进行化学标记比较合适的荧光物质,而盐酸四环素不适合于标记该鱼的耳石.  相似文献   
998.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振辉  郭万柱 《病毒学报》2008,24(5):364-368
采用ST细胞培养,免疫荧光、理化试验、中和试验、电镜观察等方法,从四川疑似猪腹泻病料中分离到1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命名为SC-Y.分离株在ST细胞上盲传至第8代时可出现稳定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TCID50为10-3.664/0.05m1,中和指数为52.应用长链RT-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出了覆盖SC-Y株全长基因组的5个片段,通过BioEdit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确认SC-Y株基因组全长28 590bp,包括7个开放阅读框,基因组5非编码区长315nt,3'端非编码区长277nt.TGEV基因组系统进化树显示,SC-Y株与美国Purdue株可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999.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与草地二氧化碳通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在2003—2005年的植物生长期对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和草地的CO2通量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和草地CO2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3.22和323.03 mg·m-2·h-1,前者为后者的60%左右.沼泽湿地常年积水的环境条件限制了土壤中的植物残体、根系及有机物质的分解,是沼泽湿地CO2通量低于草地并形成泥炭积累的重要因素.研究区沼泽湿地与草地CO2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峰值一般出现在7月和8月;其日变化也与气温呈正相关,峰值一般出现在11:00—17:00.5 cm深的土壤温度与CO2通量的相关性高于10和15 cm深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000.
低浓度苯并[a]芘诱导赤子爱胜蚓HSP70和HSP90转录上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土壤低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分子生物标记物,采用了抑制消减双杂交的方法构建了赤子爱胜蚓在苯并[a]芘(BaP)人工土壤污染胁迫下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经测序和基因比对分析后,在上调文库中分别发现2个与热休克蛋白HSP70和1个与HSP90显著匹配的cDNA克隆.经定量PCR验证了0。1 mg·kg-1和1。0 mg·kg-1 BaP对赤子爱胜蚓HSP70和HSP90的诱导作用,表明这两个新克隆到的赤子爱胜蚓热休克蛋白基因可作为土壤污染监测的备选分子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