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无脊椎动物生物量通常小于土壤生物总生物量的10%,但它们种类丰富,取食行为及生活史策略多种多样,且土壤动物之间,土壤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主要通过取食作用(trophic effect)和非取食作用(non-trophic effect)来实现。原生动物数量大、周转快,故原生动物本身的代谢活动(即取食作用)对碳氮矿化的贡献可以接近甚至超过细菌的贡献;然而大多数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本身代谢过程对碳氮矿化的贡献远低于土壤微生物,但它们可以通过取食作用来调节微生物进而影响碳氮的矿化。大型节肢动物中的蜘蛛和地表甲虫等捕食者经常活跃于地表,它们常常会通过级联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蚯蚓、白蚁等大型土壤动物除可以通过取食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非取食作用调控土壤微生物,进而显著影响土壤碳氮过程。土壤动物取食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的非营养关系的存在造就了多维度的土壤食物网,给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介绍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主要的生态功能,并对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关于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2.
目的:通过对不同活性检测方法的综合比较,筛选最适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或其类似物的体外活性检测方法,为GLP-1类似物的体外生物活性检测奠定基础。方法:以GLP-1作为阳性药物,用MTT方法检测其对RIN-m-5F、MIN6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方法检测其对INS-1、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量的影响;用ELISA方法检测其对BHK-GLP-1R细胞cAMP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方法的综合比较,筛选出最适的活性检测方法。结果:GLP-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并不显著,对胰岛素分泌量影响的实验效果明显,对cAMP分泌水平的实验无明显效果。结论:ELISA检测GLP-1或其类似物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实验可用于GLP-1或其类似物的体外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123.
利用RT-PCR技术从甜荞中克隆得到查耳酮合酶(CHS)的cDNA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命名为FeChs,NCBI登录号为GU172166.1.该序列长1 179 bp,编码392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CHS基因的同源性为78%~92%,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CHS高度保守的活性位点及CHS的标签序列GFGPG.  相似文献   
124.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三孢布拉霉菌提取β-胡萝卜素后产生的结晶脚料中去除脂溶性杂质成分,以回收β-胡萝卜素.考察了萃取过程中温度(25 ℃~55 ℃)、压力(15 MPa~45 MPa)、时间(1.5 h~4.5h)对β-胡萝卜素的回收得率及产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 ℃、压力15 MPa、萃取时间...  相似文献   
125.
对低聚壳聚糖进行N-酰化改性,制得取代度相同的N-马来酰低聚壳聚糖(NMCOS),N-琥珀酰低聚壳聚糖(NSCOS),N-邻苯二甲酰低聚壳聚糖(NPCOS),其中NMCOS1、NSCOS1、NPCOS1的取代度均为0.25;NMCOS2、NSCOS2、NPCOS2的取代度均为0.49。考察了6种N-酰化低聚壳聚糖衍生物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当取代度相同时,N-邻苯二甲酰低聚壳聚糖的还原能力最强,其次是N-马来酰低聚壳聚糖,N-琥珀酰低聚壳聚糖的还原能力最差。这可能是由取代基的性质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26.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HB-EGF是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心肌细胞肥大,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表达增多,是心肌重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长因子。本文综述了HB-EGF在心肌重塑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及麻醉效果。方法实验用小型猪34例,分为CPB下停跳组手术组(停跳组,18例)及CPB下并行手术组(并行组,16例),行自体心包片三尖瓣置换术。记录实验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基础麻醉、麻醉维持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天、一周存活状况等,并评价基础麻醉及全麻效果。结果 34例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各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仅停跳组一例术后3天内死亡,存活率97.1%,麻醉效果良好。结论合理的麻醉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的联合应用,仔细的临床观察与正确而迅速的处理是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8.
为了解单增李斯特菌株耐药后可能发生的生物学变化,以哈市生肉中分离到的1株对17种抗生素耐受的单增李斯特菌株L.M.B8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及毒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L.M.B8的生长及毒力特性均与标准菌株有明显差异。在NaC l浓度为0.5%~5%、pH值为4.0~10.0及温度为20~45℃范围内,L.M.B8的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标准菌株。L.M.B8对高浓度盐的敏感性高于标准菌株,且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强于标准菌株。从生长曲线看,L.M.B8的对数生长期与稳定期均较标准菌株提前2~3 h,且其稳定期较标准菌株明显缩短。L.M.B8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较标准菌株明显降低。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单增李斯特菌的耐药性与其他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确定引起安徽省部分湖泊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取濒死期鲫鱼和白鲢的肌肉组织分别进行细菌和病毒分离培养,联合采用细菌表型鉴定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分离菌株,并使用分离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从5尾患病鱼的肌肉组织中分离获得5株细菌,综合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的结果,确定L1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L2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J1、J2和L3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这5个气单胞菌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论气单胞菌是该次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水温剧变、水质恶化和缺氧是疾病暴发的诱因,应采取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病力和及时杀灭病原体的综合措施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130.
不同品种苦荞麦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stems,leaves and seeds of seven cultivars of Fagopyrum tataricum(L.) Gaertn.and a cultivar of F.esculentum Moench were determined by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leaves is higher.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cultivars of F.tataricum has a great difference.Among seven cultivars of F.tataricum,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s the highest in leaves and seeds of ’Jiande Tartary Buckwheat’ with 106.16 and 24.09 mg·g-1,respectively,and in stems of ’Dingbian Tartary Buckwheat’ with 34.65 mg·g-1.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Jiande Tartary Buckwheat’ is the best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tataricum and worth to further exten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