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47篇
  免费   2112篇
  国内免费   223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1497篇
  2020年   1053篇
  2019年   1312篇
  2018年   1152篇
  2017年   870篇
  2016年   1260篇
  2015年   1778篇
  2014年   2123篇
  2013年   2238篇
  2012年   2568篇
  2011年   2257篇
  2010年   1418篇
  2009年   1251篇
  2008年   1441篇
  2007年   1213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805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外源蜕皮激素对蓖麻蚕蛹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定义  郭郛 《昆虫学报》1985,(4):357-361
本文报道蓖麻蚕蛹在室温28℃下的卵巢发育过程,以及外源20-羟基蜕皮酮对蚕蛹发育的影响。正常蛹在任何发育期内注射20-羟基蜕皮酮后,全部仍羽化成蛾,但蛹期延长约1至4天。无脑蛹经注射后出现蛹——蛾的变态,发育情况因剂量而不同:注射0.1微克后约有半数蛹发育成蛾;注射2微克羽化率较高,卵巢管的发育也最好;4微克或更高的注射量能使全部蛹发育成蛾,但卵巢管多少有些不正常。注射量超过5微克时,蛾体较小,颜色浅黄,没有或只有很少的鳞片。蛹的发育天数随剂量的增大而减少。经外源20-羟基蜕皮酮处理后,无论是有脑蛾或是无脑蛾的卵粒都明显地比正常蛾的卵粒大。当超过一定的注射量时,注射量越大,蚕蛾的自动蜕壳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82.
花椰菜下胚轴外植体在MS+6BA 5 ppm的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在MS+2,4-D2ppm的培养基上能脱分化而形成愈伤组织。用3种不同的酚类物质(咖啡酸、阿魏酸、愈创木酚及联苯胺)作氢供体发现分化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脱分化过程,其中以咖啡酸作氢供体显示的活性最高,阿魏酸及愈创木酚次之,而联苯胺最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阴极向及阳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分化及脱分化培养过程中均不断出现新的酶带,前者有13条,后者为11条,两者的差别主要在阴极向酶带,在分化过程中多了两条酶带(C_1和C_3),同时C_2带活性也比脱分化的高。阳极向酶带也有差别,A_2和A_2两条酶带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加强,但是在脱分化过程中却逐渐消失。反映了两个过程生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83.
生长在不同季节的菠萝叶膜脂脂肪酸的配比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大气温度的下降,18:1含量显著减少,18:2和18:3含量增加。不同品种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致害低温破坏了膜脂,使较不抗寒品种的16:0含量增加,18:2和18:3含量减少;较抗寒品种这种变化则较不显著。适当低温锻炼能改变膜脂脂肪酸的代谢过程,16:0和18:1含量减少,18:3含量增加。当处于更低温度时,除了16:0和18:1继续减少外,有一部分18:2也脱饱和而转变为18:3。因之明显地增加了膜脂中18:3的含量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从而有利于抗寒性的提高。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亦是在此低温期间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4.
1983年4月至1984年5月,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五个民族的近亲结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婚姻数为维吾尔2553起,哈萨克1079起,回1235起,锡伯1222起,蒙古446起。近亲结婚率与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维吾尔——8.23%与 46.74×10~(-4),回——8.10%与45.07×10~(-4),锡伯——4.66%与24.93×10~(-4),哈萨克——2.87%与11.31×10~(-4)。蒙古——0.45%与 2.80×10~(-4)。解放以来,维吾尔族与回族的近亲结婚率有上升趋势,而锡伯族的则有下降趋势。各族近亲结婚中大部分为亲表亲结婚,但堂亲结婚在维吾尔族的近亲结婚中竟占26.18%,在回族中也占16.00%。1303名近亲结婚子女中的七岁前死亡率(12.89%)及先天性缺陷与遗传性疾病发生率(2.99%)显著高于6370名非近亲结婚子女的相应值(7.65%及0.38%)。  相似文献   
85.
新疆20种药用植物的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在新疆生长和引种栽培的10科20种药用植物染色体进行了计数和研究,其中5种进行了核型分析,6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6.
用琼脂糖平板等电聚焦电泳法,由胸腺素组分五中分离出三种在聚焦电泳谱上是单一谱线的多肽成份——CP1、CP2和CP3,等电点分别为4.3、4.9和5.6。测定了这些多肽对脐带血中淋巴细胞形成羊红细胞玫瑰花的影响。与对照相比,CP1(2微克/0.6毫升),和CP3(0.2-2微克/毫升)分别在统计学上呈显著和非常显著差异。在相同测定条件下,这三种多肽成份的活性均高于化学合成的胸腺多肽——胸腺素α_1。  相似文献   
87.
边缘性缺乏抗坏血酸之豚鼠,于三周内其肝脏及小肠粘膜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力均下降到原有水平的50%,但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活力尚无显著性改变。坏血病豚鼠(三周内)上述几种酶活力都下降至原有水平的50%左右。豚鼠摄取抗坏血酸不足,其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清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浓度显著减少,其改变程度与抗坏血酸缺乏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88.
本文报道了一种快速、灵敏的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方法: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在有ATP、Mg~(2+)、O_2存在时产生的生物发光素测定血小板ATP的释放量,以反映血小板的释放功能;研究了ADP、AA、胶原、凝血酶等四种诱导剂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作用,发现ADP的诱导释放能力较其他三者为弱;观察在不同剂量ADP和AA的诱导下,血小板聚集强度和释放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血小板数等因素对ATP释放功能测定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研究了Aspirin及活血化淤药物川芎嗪,毛冬青甲素对血小板释放功能的影响,发现Aspirin对AA诱导的释放反应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以ADP诱导的释放反应中,川芎嗪的抑制作用较毛冬青甲素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89.
亚急克病人心肌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的琥珀酸氧化酶系,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H~ -ATP酶的活性及其对寡霉素的敏感性都明显下降。ATP能量化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也比对照明显降低。膜脂流动性低于对照。亚急克病人心肌线粒体内观察到较多的电子致密无定形物质,经电镜X射线微区等方法分析,认为这些物质不是Ca_3(PO_4)_2,而可能是一种蛋白质凝聚物。此外,心肌线粒体的硒含量远低于对照,而C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上述结果都反映亚急克病人心肌线粒体明显损伤。根据克山病患者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方面呈现的如此广泛与明显的异常,可将克山病称为“心肌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Cardiomyopathy)”。  相似文献   
9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 of spontaneous pattern discrimination by the visual system of the fly. The indicator for discrimination and attractivity of a pattern is the yaw torque of a test fly. It is shown that the pattern discrimination process may be treated as a special (degenerate) case of figureground discrimination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in earlier publications. Decisive for the discrimination process is the fact that pattern discrimination by the fly is mediated by motion detectors which respond not only a pattern velocity but also to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ttern contrast. Thi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existing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motion detectors to a continuous detector field which enabled us to calculate instantaneous detector responses to instationary pattern motion. The new approach, together with the special theory for figure-ground discrimination, is then applied to predict spontaneous discriminations of onedimensional periodic patterns. It is shown that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 second set of discrimination experiments deals with two dimensional dot patterns for which a quantitative theory is not yet available. However, it is shown that the attractivity of a dot pattern crucially depends on both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relative to the fly's eyes. If the contrast of a moving dot elicits an event in a motion detector which through the detector's time constant leads to an interference with an event received by a preceeding dot, the attractivity of the dot pattern is diminished. In the discussion relations are drawn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pattern discrimination in honey bees and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discriminatio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t is briefly discussed why a two-dimensional motion detector theory might become the key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pattern categories like figural intensity and figural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