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6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PFD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Kegel训练,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和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快肌最大肌电值及阴道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IFQ-7)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PFD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治疗疗效明确,可促进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情况及盆底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缓激肽和缓激肽B2受体在肠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缓激肽通常参与肠道的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这种作用取决于缓激肽诱导前列腺素的形成。环氧合酶1 (COX1)和环氧合酶2 (COX2)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缓激肽刺激对豚鼠肠神经前列腺素E2 (p GE2)释放和COX2表达的影响及信号机制。方法本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肠神经细胞中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的表达;采用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条件下缓激肽刺激对COX2表达的影响;使用缓激肽B1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Leu-8和B2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HOE-140,研究缓激肽影响COX2表达的信号机制;利用COX2选择性拮抗剂NS398和COX1拮抗剂FR12207,观察COX2在缓激肽诱导p EG2释放的作用。结果 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在肠神经细胞上共同表达,缓激肽可通过B2受体诱导肠神经细胞COX2的表达。缓激肽刺激引起的肠神经细胞p GE2的释放与COX2表达升高密切相关。结论缓激肽通过B2R影响肠道黏膜下神经丛COX2的表达,肠道缓激肽...  相似文献   
73.
构建高寒区大豆低温冷害指标对系统分析高寒区大豆适应气候变化对策、防灾减灾及其他胁迫的协同适应技术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1980—2020年黑龙江省大豆低温冷害灾情史料、生育期资料及研究区78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GIS技术匹配生育期与气象数据,考虑不同生育阶段积温距平、日平均气温低于生育下限温度的持续日数,构建高寒区大豆综合性冷害指数。利用K-S分布拟合检验及置信区间下限值确定阈值方法,构建高寒区大豆关键生育阶段低温冷害等级指标。结果表明: 大豆播种-出苗期,研究区大豆轻度、中度、重度冷害低温指数下限值分别为0.061、0.115、0.237;出苗-开花期分别为0.072、0.152、0.312;开花-成熟期分别为0.133、0.245、0.412。由低温指数反演的黑龙江省大豆低温冷害时间分布与历史灾情记载吻合度很高;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纬度特征,冷害发生频率呈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在有效抗炎基础上定期补充乳杆菌活菌胶囊对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行产后42 d检查时发现的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使用红核妇洁洗液及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抗炎治疗7 d,观察组患者于第8天开始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日睡前上药1粒,治疗10 d,停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首次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定期随诊,了解两组患者阴道炎的复发情况。且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后第3个月随诊结束后再次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上药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阴道pH值及H2O2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治愈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个月复发率(5.0%)及第6个月复发率(11.7%)均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30.0%,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2O2正常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0.0%,85.0%)及H2O2正常率(86.7%,81.7%)均明显高于同时段对照组(53.3%、28.3%;45.0%、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有效抗炎治疗基础上定期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治疗,能明显提高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阴道pH值及H2O2情况,从而促进阴道微生态平衡,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5.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是导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血清型,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S)在E. coli O157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免疫磁珠的稳定性、特异性、广谱性等性能指标关系着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效果。【目的】制备高效、稳定且具有广谱性的免疫磁珠,联合分子检测技术如环介导恒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PCR等,提高目标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新型的磁珠活化剂MIX&GO制备E. coli O157免疫磁珠,并进行广谱性以及特异性检测;针对6种试剂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酪蛋白(Casein)、海藻糖(Trehalos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抗坏血酸(Vitamin C)和防腐剂ProClin 300,利用正交试验L18(37)优化免疫磁珠保存液组分;采用IMBS-LAMP、IMBS-PCR、IMBS-生化、菌液-LAMP、菌液-PCR、显色平板-生化鉴定6种方式对20份生猪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利用MIX&GO活化剂制备的免疫磁珠捕获率最高达到81.5%±1.3%;免疫磁珠保存液最优配方为:牛血清白蛋白15.0 g/L,酪蛋白10.0 g/L,海藻糖10.0 g/L,PVP 2.0 g/L,抗坏血酸5.0 g/L,ProClin 300 2.5 g/L,保存6个月后免疫磁珠捕获率为75.5%;在20份生猪肉样品的检测中,自制磁珠和商品化磁珠与LAMP联用均检出9例阳性样品;IMBS-LAMP在6种检测方式中具有最高的检测灵敏度,但检出的样品会因磁珠抗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结论】与商品化磁珠相比,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广谱性,免疫磁珠-LAMP联用提高了目标菌的检出率,是一种高灵敏度、具有应用前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6.
秦巴拟小鲵在河南的发现及地理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河南省内乡县的一种小鲵科标本,经形态学鉴定以及DNA序列比对,确定为秦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tsinpaensis)。内乡是该物种已知分布区的东限,与已知分布点相差3个经度,呈间断分布。秦巴拟小鲵在内乡的发现可为探讨小鲵科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的动物地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的微生物教学可视化差、形象不够直观等缺点。但全课堂多媒体教学则会扼杀教师教学中的即兴创造,成为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符合教学规律,片面强调声形兼备,会导致许多环节与课堂脱节。教学中应目的明确、化难为易,探索其固有教学规律,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8.
番茄抗病基因Cf9的3′UTR区含有内含子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抗病品种“中杂9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751bp,含有一个编码86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架。在该基因的3′UTR区发现了一段未曾报道的内含子序列,长115bp,它所处的位置与番茄另一个抗叶霉病基因Cf2内含子的位置相似,其5′和3′边界序列为一重复序列,TCCAGG(T)ATTC,并与Cf2基因内含子边界序列高度同源。与已报道的Cf9的cDNA序列相比,它的第371位的核苷酸T突变成了C,从而使其编码蛋白的LRR区第121位的亮氨酸突变为脯氨酸。  相似文献   
79.
一种新的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向的基因导入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鉴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号及Ⅱ号的受体 (IGFⅠR ,IGFⅡR)在人原发性肝癌中过量表达 ,以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多种人恶性肿瘤过量表达 ,设计和合成了针对IGFⅠR及IGFⅡR的 1 4肽E5和针对EGFR的 1 6肽GE7,以及流感病毒血凝素功能域 2 0肽HA2 0作为内吞小体释放寡肽 (Endosomereleasingoligopeptide,EOP) ,将它们分别与多聚阳离子多肽 (Polycationic polypeptide ,PCP)———多聚赖氨酸 (Polylysine ,PL)或鱼精蛋白 (Protamine,PA)共价连接 ,藉静电效应与DNA形成一个复合体 (E5 PCP/DNA/PCP HA2 0 ,GE7 PCP/DNA/PCP HA2 0 ) ,即构建的新的受体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相对靶向且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人恶性肿瘤细胞并得到预期表达  相似文献   
80.
耐热碱性磷酸酯酶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袁有忠  盛小禹 《遗传学报》1998,25(4):375-380
以pUC118质粒为载体,以E.coil TGl为受体,构建了产耐热碱性磷酸酯酶(FD-TAP)的菌株Thermus sp.FD3041的染色体基因文库。在包含1.2万个转化子的文库中,90%的转化子插入有3~10kb的外源DNA片段。用菌落原位碱性磷酸酯酶显色法从文库中筛选到5个阳性克隆。对其中的1个克隆(pTAP362)所产的TAP进行了研究,发现克隆的TAP与出发菌株所产的TAP的热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等性质都相同。通过做物理图谱和测定部分缺失的质粒的TAP活性,将TAP基因定位于2kb的BamHⅠ-HindⅢ DNA片段上。模拟PCR实验表明该酶可用于PCR扩增产物的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