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2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一起农村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主元分析方法,对21例病例和42例社区对照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把研究对象的SES分为5个层次,从最贫穷到富裕各层的SES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5,-0.79,-0.32,0.77,2.18并得到病例和对照在SES各层的分布.SES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无关联(P=0.07),饮用浅井水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有显著性关系(P=0.003,OR=22.3,95% CI:2.91~170.26).结论 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直接污染浅井水水源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索维生素D3与高血压和炎症的关系。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维生索D3制剂3μg/kg(溶于20%丙二醇0.5mL中),每周2次;对照组仅腹腔注射丙二醇0.5mL,两组均干预12周。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血压变化。干预前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钙、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计算肾脏-体重比和心脏-体重比;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肾脏、心脏、主动脉、小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血压无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57±9)mmHg和(173±8)mmHg(P〈0.05)。实验组的血清25(OH)D3、血钙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IL-6、MMP-9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心脏-体重比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肾脏、心脏和小动脉高血压、炎性损害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规律的维生素D3用药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MMP-9的产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03.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一种新型无机纳米载体材料,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其在各类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介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与修饰,分类综述其在不同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尿液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以62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其中正常妊娠期妇女25例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高血压的妊娠期妇女17例为高血压组,子痫前期患者20例为子痫前期组。ELISA检测各组妊娠期妇女的尿液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Bradford法检测各组妊娠期妇女的尿蛋白。结果: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尿液中含量极少,在高血压组中分泌增加,而子痫前期组患者中明显升高(P〈0.01),且在子痫前期组尿液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标记蛋白的分泌含量均成正相关(r2=0.79,P〈0.05)。子痫前期组患者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与尿蛋白浓度成正相关(r2=0.58,P〈0.05;r2=0.79,P〈0.05)。结论:足细胞蛋白脱落主要发生于子痫前期患者,且足细胞蛋白脱落量与尿蛋白成正相关,能直接反映妊娠期患者的肾损伤程度,可作为预测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7配体咪喹莫特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及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咪喹莫特组,每组12只。通过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末次激发24h后,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气道纤维化的改变;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加重,而咪喹莫特组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均较哮喘模型组小鼠减少或降低。慢性哮喘组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增加(P〈0.05),而咪喹莫特治疗可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咪喹莫特能够显著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减轻气道重塑,这可能与其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胸痛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2周,4周,8周记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抗反流治疗8周后,30例(83.33%)胸痛完全消失,4例(11.11%)明显缓解,2例(5.56%)无效,总有效率达94.44%。胸痛症状在治疗2周后积分下降不明显,而治疗4周,8周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结合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7.
BackgroundAnthrax, a global re-emerging zoonotic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is enzootic in mainland China. Despite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public health,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disease in human and livestock and its potential driving factor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Conclusions/SignificanceAnthrax in China wa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seasonality and spatial cluste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anthrax was largely driven by livestock husbandry, human density, land cover, elevation, topsoil features and climate. Enhanced surveillance and intervention for livestock and human anthrax in the high-risk regions, particularly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the key to the prevention of human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08.
Eleven new furostanol saponins, typaspidosides B-L (1–11), one new spirostanol saponin, typaspidoside M (12), and five known spirostanol saponins, 25S-atropuroside (13), neoaspidistrin (14), (25S)-pratioside D1 (15), 25S-aspidistrin (16) and 25S-neosibiricoside (17)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s of Aspidistra typica Baill.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1D and 2D NMR (1H-1H COSY, HMQC, HMBC and ROESY) spectroscopy,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ical methods. The aglycones of 1–3 (unusual furostanol saponins with opened E ring type), 9 and 10 (the methoxyl substituent at C-23 position) were found, identified from natural products for the first time. Moreover, the anti-HIV activities of the isolated steroidal glycosides were assessed, and compounds 13, 14, 16 and 17 exhibited high active against HIV-1.  相似文献   
109.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鉴定及对椰子织蛾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利用采集到的样品分离出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针对椰子织蛾幼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以期获得对椰子织蛾幼虫具有高毒力菌株,并为椰子织蛾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同时为转Bt基因作物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在海南岛椰子织蛾潜在分布区采集样品,利用温度法筛选苏云金芽胞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浸叶法进行Bt菌株对椰子织蛾幼虫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海南省保亭县土壤样品中筛选出8株菌株,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该批菌株含有菱形、球形、方形晶体;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6株菌株含有cry基因,2株没有鉴定出cry基因;利用相同浓度菌悬液对椰子织蛾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0μg·m L-1的BAT10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同样浓度的29-15-4与BAT20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死率超过80%,其余5株Bt的杀虫晶体蛋白致死率较低,致死率小于50%。【结论与意义】本试验筛选出1株高毒力菌株和2株效果较好的Bt菌株,可应用于椰子织蛾的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110.
黄秦  林鑫  梁丹 《动物学杂志》2016,51(5):906-906
正2015年6月在湖南省桂东县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54′02″~26°06′59″N,113°37′39″~113°50′08″E,900~2 048 m)发现两种雀形目鸟类,通过查阅文献(郑光美2011,邓学建等2012),确认为湖南首次发现。1灰冠鹟莺Seicercus tephrocephalus2015年6月16日傍晚,在湖南桂东八面山保护区金银铺保护站到主峰之间,海拔1 400 m处的矮林中发现1只小型的莺。该莺体长约11 cm,上体灰绿色而下体黄,黄色的眼圈显著,具黑色的头侧线,顶冠灰色。通过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