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因比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有更好的灭杀效果和安全性而被广泛使用,但长期使用同样也存在引发鼠类抗性的隐患。近年,学者已发现了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 (bromadiolone) 和鼠得克 (difenacoum) 的抗性鼠。溴鼠灵 (brodifacoum) 是一种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且毒性极强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能引发鼠类凝血功能障碍和细胞毒性,但对于溴鼠灵是否已驱动鼠类发生抗性进化尚不清楚。澳门地区从1995年开始持续使用溴鼠灵,为研究鼠类对溴鼠灵的抗药性进化提供了良好模型。本研究于2019年10—12月在澳门地区共捕获61只褐家鼠,对其中44只开展了LFP实验 (0.005%溴鼠灵),实验鼠的平均摄毒量为 (15.28 ± 1.40) mg/kg,在7天内全部死亡。此外,对全部61只褐家鼠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 (vitamin K-epoxide reductas complex 1, Vkorc1) 的基因序列测定表明,在Vkorc1基因外显子的已知抗药关联位点处未检测到非同义核苷酸突变,但检测到2个同义核苷酸突变 [第68位氨基酸:H (CAC)-H (CAT),突变发生率为100%;第82位氨基酸:I (ATA)-I (ATT),突变发生率为32.72%]。该研究表明,使用溴鼠灵25年后,澳门地区褐家鼠虽没有产生群体抗药性,但仍需持续监测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2.
【背景】糖精钠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高盐有机工业废水。【目的】为了提高糖精钠废水的生物降解效果,需要研究糖精钠废水降解菌的特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处理糖精钠废水的多级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内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糖精钠废水降解菌,对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分离菌株降解糖精钠废水的最佳条件。【结果】筛选获得一株糖精钠废水降解菌A20,归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当糖精钠废水的盐分为5%,菌接种量为15%,pH值为8.0,温度为30°C时,菌株A20对糖精钠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去除率在60%以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株A20降解糖精钠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H 8.0,温度为30.3°C,接种量为14.1%,其CODcr去除率为65.4%。【结论】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糖精钠废水中有机物的耐盐菌Halomonas sp. A20,可为高盐、高浓度糖精钠废水的处理提供优良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3.
为了提高猪克隆效率,获得更多的克隆猪,研究了延迟激活对猪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体内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和同步融合激活方法相比,延迟激活虽然会降低克隆重构胚的融合率(P 0. 05),但能够显著提高克隆胚胎的卵裂率(P 0. 01)和囊胚率(P 0. 05);延迟激活方法重构胚使用CB辅助激活4h,其囊胚率均极显著高于不使用CB组(P 0. 01);将克隆胚胎移植到126头受体母猪后,延迟激活组受体母猪分娩率显著高于同步激活组(P 0. 05),虽然在窝均总仔、窝均活仔、克隆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延迟激活组显然获得了更多的克隆仔猪。以上结果说明,延迟激活方法能够提高猪克隆胚胎的体外、体内发育效率。  相似文献   
94.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CO2浓度及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珠三角典型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通量观测站2012年CO2通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CO2通量、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及CO2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CO2浓度日变化呈“一峰一谷”变化形态,在夜间或日出前后出现最大值,在午后到达最小值; CO2通量日变化呈“单谷”曲线,在白天中午前后到达最小值(负值),夜间和早晨较高(正值)。(2) CO2通量季节平均值的高低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CO2浓度季节平均值的高低次序则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即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节,这可能与植物物候的季节变化所引起的CO2源汇强度改变有关。(3) 2012年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的CO2年均浓度为664.7 mg·m-3,CO2通量年均值为-0.079 mg·m-2·s-1,NEE为-611 g C·m-2·a-1,表明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近年来处于快速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4) CO2通量及浓度与气温、饱和水气压差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CO2浓度与气温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表明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CO2浓度和通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5.
从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03032基因组中扩增到1条含淀粉结合域的水解糖苷13家族基因amy032,该基因编码氨基酸与已知蛋白一致性最高为67%。将amy032插入表达载体pET32a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载体pET-amy。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Rosseta(DE3)菌株中,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成功实现异源表达。Ni-NTA对重组酶进行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重组淀粉酶AMY032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为8.0,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时的比酶活为(276±57)U/mg,Km为0.02g/L,Vmax为70mg/(L·min)。Ca2+能提高该酶的催化活性,Ni2+、Cu2+、Zn2+和Mn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AMY032对生玉米淀粉和生大米淀粉具有水解活性,其比酶活分别为(49±12)U/mg和(39±11)U/m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MY032使生玉米淀粉的表面产生明显凹陷。  相似文献   
96.
探讨海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的光合生理特性,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Li-COR便携式光合仪和FC1000-H便携式植物荧光成像系统测定海南假韶子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成年树和林下幼苗在7月和11月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明显"双峰"曲线,成年树的最大Pn达9.24μmol·m^-2·s^-1,最大Tr为3.34μmol·m^-2·s^-1,其光合能力显著强于幼苗;海南假韶子成年树初始荧光值(F0)在7月和11月最大值分别为323.04和135.87,Fm在7月和11月最大值分别为502.78和307.76,但幼苗的F0和Fm均低于成年树;成年树Fv/Fm在7月呈单谷型,在11月时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日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月,成年树的Pn与Tr、Fv/Fm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Pn与F0呈极显著正相关;在11月,成年树的Pn与Tr、F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幼苗的Pn与Fm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为阳性树种,在7月和11月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适应环境,水分可能是引起海南假韶子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7.
目的:获取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人体信道衰减特性。方法:采用前期设计并验证的人体通信原理实验装置开展多名志愿者的人体实验。结果:对人体输入不同大小安全电流,产生的电位衰减近似相同;理疗电极较心电电极具有更小的信号衰减;发送电极面积越大信号衰减越小;接收电极的差异对信号检测效果影响较小;直径较粗的人体部位具有较小的信号衰减;信号衰减率随收发电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结论:人体是安全电流激励的线性响应系统;发送电极与人体的接触阻抗越小越利于信号传输;肌肉是体内电流传输的主要路径;输入电流产生的耦合电位在发送电极附近急速衰减,约20cm后以近似稳定的电位传遍全身。  相似文献   
98.
以初始体重(4.20±0.02)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为实验对象,在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糖与脂肪比例(CHO∶L)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饲料等氮(粗蛋白40%)等能(19 MJ/g),CHO∶L梯度为0.75—6.53。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桶鱼,每桶(50 L)放养40尾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HO∶L升高,瓦氏黄颡鱼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当CHO∶L为3.55时,SGR达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75和6.53时的值(P<0.05)。饲料效率(FE)和蛋白效率(PER)在CHO∶L为1.30—3.55区间内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当CHO∶L为0.75或6.53时,FE和PER的值都显著降低(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在各处理组间无显差异(P>0.05)。随CHO∶L的增加,全鱼粗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且在CHO:L为3.55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CHO:L为0.75时的值(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随CHO∶L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血糖和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随CHO∶L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CHO∶L的增加,瓦氏黄颡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力先增加后降低,且在CHO∶L为3.55时活力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75时的值(P<0.05)。肝脏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1)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CHO∶L的关系,得到饲料最适CHO∶L为4.06。  相似文献   
99.
评估三种新开发的微颗粒饲料(Diet 1,Diet 2和Diet 3)、一种混合饲料(Diet 4:Diet 3和冰冻桡足类混合投喂)和冰冻桡足类(Diet 5)对25–60日龄大黄鱼稚鱼的饲喂效果。Diet 1组大黄鱼稚鱼的特定生长率(SGR,7.97%/d)和成活率(40.0%)最高,而Diet 5组稚鱼的SGR(4.15%/d)和成活率(20.4%)最低。Diet 4组稚鱼的成活率与Diet 1组差异不显著,但其SGR低于后者。从稚鱼的SGR和成活率看,三种微颗粒饲料中,Diet 1要优于Diet 2和Diet 3。各处理组中每桶稚鱼的生物量与SGR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各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体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低于Diet 4组,但高于Diet 5组。而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脂肪含量(10.6%–13.3%)均显著高于Diet 4组(7.6%)和Diet 5组(7.2%)。尽管冷冻桡足类中C20:4n–6(AA)的含量稍低于微颗粒饲料,但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AA含量均显著高于微颗粒饲料组。Diet 4和Diet 5组稚鱼的C22:6n–3(DHA)分别高于其相应饲料中的含量。相反地,微颗粒饲料组稚鱼的C20:5n–3(EPA)低于微颗粒饲料中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Diet 4和Diet 5组稚鱼体内AA、DHA和EPA的沉积效率高于微颗粒饲料组。研究表明,大黄鱼稚鱼可用微颗粒饲料"断奶"。基于Diet 1优于Diet 2和Diet 3,可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配方。此外,有必要对各处理组大黄鱼稚鱼消化酶和消化道的变化进行研究以综合评估微颗粒饲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通过介绍犬瘟热流行病学特点,结合犬瘟热病毒在灵长类动物的感染情况,对犬瘟热的危害及公共卫生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犬瘟热病毒存在大范围流行风险从而对进出口猴场形成新的威胁,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疫病疫情预防控制和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