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61.
目的用PCR技术比较分离自同一家庭红色毛癣菌病患者的菌株差异性,分析家庭内多发的红色毛癣菌病的致病菌株是家内相互感染,还是家外感染。方法以家庭内多发的皮肤癣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致病菌株并以传统方法鉴定菌种。再分别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巢式PCR特异扩增红色毛癣菌的串联重复亚元件(TRSS:TRS-1/TRS-2)产生的指纹图谱分析种内株间有无差异性。结果纳入实验的16株菌分离自8个家庭,用形态学等方法及种特异引物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RAPD显示4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差异性,TRS-1区PCR指纹图谱显示5个家庭内菌株有株间差异,TRS-2区能鉴定出2个家庭内菌株间有差异。综合各方法共区分出6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带型差异。结论该研究提示家庭内多发红色毛癣菌病从家外途径感染率高于家内感染。TRS-1区PCR指纹图谱对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度高于RAPD,更适于红色毛癣菌株间分型。结合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可最大限度发现不同菌株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细胞内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opper 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SOD-1)在人胸主动脉夹层(human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hTAD)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hTA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SOD-1在TAD和正常人胸主动脉(NA)中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验证SOD-1在动脉壁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SOD-1在TAD组表达量较NA组减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显示,SOD-1主要位于主动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胞质内,其在夹层主动脉壁中膜撕开处表达缺失。结论:SOD-1在TAD中表达量减少,可能由于参与氧化应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等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63.
传统的医学课程体系已经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新知识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边缘学科,是一门横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学和现代遗传学研究技术的蓬勃发展,医学遗传学突飞猛进.医学遗传学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一直是教学难点.针对医学遗传学迅猛发展的现状和难以理解的特点,进行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尝试建立新型课程体系,培养新型医学人才意义深远.本文探讨了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怀,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4.
超氧化物岐化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一种重要金属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SOD的分类、分布、结构、性质、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有效防治肠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1例合并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无肠功能障碍的3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研究平均动脉压(MPA)、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白细胞计数、钾离子、GPT/GST、白蛋白等指标与肠功能衰竭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肠功能衰竭与脏器损伤个数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伴有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MPA、PaO2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白细胞计数和GPT含量明显高于无肠功能障碍组(P<0.05);血钾离子浓度及GST两组无差异(P>0.05);发展至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平均脏器损伤个数多于对照组,并且有着较高的死亡率(P<0.05).结论:伴有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就表现出严重的低血压,低血氧,低白蛋白血症,肝功能的损害,对于这些方面的监测既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肠功能障碍的存在,也有助于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壁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与胸主动脉夹层(TAD)的关系。方法:采集人TAD的动脉壁组织和正常人胸主动脉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SMA在组织中的表达程度。结果:在DA组中,α-SMA的表达明显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以增殖表型为主。结论α-SMA的减少主要发生在血管中膜层的VSMC中,细胞发生表型变化,导致中膜弹性变差,发生夹层病变。因此,α-SMA可能在TA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消化道出血(GIB)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调整,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PCI围术期发生GIB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55%),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45%)。PCI围术期发生GIB的患者,除扩容、输血、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支持疗法外,依据临床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包括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再次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卒中)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PCI成功39例(病例成功率97.5%),1例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导丝未通过,1例(2.5%)AMI患者PCI术后第5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出院后3月内,2例未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有心绞痛发作,无死亡,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再次出血,MACCE发生率(7.5%)。结论:PCI围术期发生GIB的患者,依据临床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不增加MACCE风险及消化道再次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8.
采用PCR技术扩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TA野毒株内化素B(InlB)基因,进行编码分子的序列和结构分析,并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诱导表达。该基因全长1893bp,编码630个氨基酸,其中前3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序列。在推导的InlB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从N端到C端分别包括1个α-螺旋的Cap结构域、6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基序(LRR)、1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IR)、1段B重复序列和3个串联的GW结构域,同时还存在5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Leu占所有氨基酸残基的10.2%。与GenBank已经报道的18个不同流行株InlB基因相比,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1.1%~99.6%和92.3%~99.8%之间。重组菌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基因已经正确表达。用Ni2 亲和层析柱纯化了InlB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69.
miR-34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iRNA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目前已测序的动物物种中搜寻参与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调控的mir-34基因的同源序列,在33个不同的动物物种中获得了miR-34基因的54条同源序列,其中18条为新发现的序列。表明miR-34是高度保守的,广泛存在于后生动物中。目前发现的mir-34基因80%位于基因间隔区,少数位于蛋白编码基因的内含子区和3′UTR上。不同动物中,mir-34基因成熟序列的同源性为68%,前体序列为38.89%。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一个mir-34,而在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中都有mir-34a,mir-34b,mir-34c,形成miR-34基因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脊椎动物中miR-34基因家族是通过基因的串联和局部重复形成的,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个别碱基的变异。  相似文献   
70.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该基因的5′与3′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获得一个完整的基因(GenBank,DQ418454)。序列分析证明,由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N-末端与天然EfP-Ⅰ的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ScanProsite prediction programs分析显示,该基因与AY438624相似性极高,二者均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不同的是,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含有N-糖苷键的结构域,所以DQ418454是EfP-Ⅰ中的一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Efp-Ⅰ,并进行了转化、诱导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同时具有MBP和EfP-Ⅰ的抗原特异性,是MBP和EfP-Ⅰ的融合蛋白(MBP-EfP-Ⅰ)。经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MBP-EfP-Ⅰ,在酪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出明显的纤溶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