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5篇
  免费   1406篇
  国内免费   434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865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800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871篇
  2014年   1111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314篇
  2011年   1171篇
  2010年   900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882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nnarasu S  Huang R  Lee DK  Yang P  Maloy L  Chen Z  Ramamoorthy A 《Biochemistry》2010,49(50):10595-10605
In a minimalist design approach, a synthetic peptide MSI-367 [(KFAKKFA)(3)-NH(2)]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generating cell-selective nonlytic peptides, which have a significant bearing on cell targeting. The peptide exhibit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both bacteria and fungi, but no toxicity to human cells at micromolar concentrations. Bacterial versus human cell membrane selectivity of the peptide was determined via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assays. Circular dichroism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e intrinsic helix propensity of the peptide, β-turn structure in aqueous buffer and extended and turn conformations upon binding to lipid vesicle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experiments with 1,2-dipalmitoleoyl-sn-glycero-3-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ilayers indicated the induction of positive curvature strain and repression of the fluid lamellar to inverted hexagonal phase transition by MSI-367. Results of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formation of specific lipid-peptide complexes leading to aggregation. (2)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of deuterated 1-palmitoyl-2-oleoyl-sn-glycero-3-phosphatidylcholine (POPC) multilamellar vesicles confirmed the limited effect of the membrane-embedded peptide at the lipid-water interface. (31)P NMR data indicated changes in the lipid headgroup orientation of POPC, 1-palmitoyl-2-oleoyl-sn-glycero-3-phosphatidylglycerol, and 1-palmitoyl-2-oleoyl-sn-glycero-3-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lipid bilayers upon peptide binding. Membrane-embedded and membrane-inserted states of the peptide were observed via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Circular dichroism, ITC, and (31)P NMR data for Escherichia coli lipids agree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strong electrostatic lipid-peptide interactions embrace the peptide at the lipid-water interface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bacterial cell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992.
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是一个大分子糖脂蛋白,是感光细胞间基质(IPM)中主要的可溶性蛋白.在视觉周期即维生素A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维持感光细胞的完整性必不可少,了解IRBP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旨在获得纯化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HCV-C)及抗HCV-C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CV-C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首先以HCV1b亚型HC-J4-91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CV-C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QE31-HCV-C。融合蛋白经原核表达、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HCV-C多克隆抗体。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表达HCV-C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1-HCV-C构建正确,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22000的纯化融合蛋白。ELISA检测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抗血清效价达1:12800。结果显示,自制的抗HCV-C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HCV-C。本研究获得了纯度较好、原核表达的HCV-C,并成功制备了抗HCV-C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CV-C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为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提供依据,为提出预防创伤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对4490例创伤伤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的异同。结果:4490例创伤伤员中中,男女比例为2.81:1。年龄特点:12~60岁组发生创伤达75.16%。6岁以下以烧伤为主要原因,占41.08%;大于60岁以上以跌落/摔伤为主要原因,占63.79%;骨折多发生于12~60岁。致伤原因:跌落/摔伤(占28.69%)、道路交通伤(占28.53%)、锐器/切割伤(占13.23%)。结论: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有着明显特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其发生,同时为创伤伤员的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胃癌肿瘤行为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GFR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PTEN的表达56.19%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的表达92.3%,而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4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62%,(P<0.01)。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PTE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EGFR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为了检测RET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中脑黑质部位的表达变化,并探索其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实验将C57BL/6 d、鼠分为三组:MPTP组、NS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慢性损伤模型,设立第一周到第六周六个时间点(1w-6w),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中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和PET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随给药次数及时间延长,悬挂实验中,MPTP组悬挂评分逐渐下降,MPTP组第三周给药以后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中,小鼠受电击后跳上跳台的时间逐渐延长,错误次数逐渐增多.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检测的各时间点,在小鼠中脑黑质一直有RET阳性细胞存在,且与TH阳性细胞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H在给予MPTP后第三周表达开始降低,RET在给予MPTP后第一周和第二周持续高表达,并且也从第三周开始,其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这种表达变化提示RET的表达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回顾分析以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孕周分为35~37周组、32~35周组以及<32周组,对3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合并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最主要的原因,其他依次为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的自然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胎盘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儿的并发症中以高胆红素血症,贫血,肺炎,低血糖为主,胎龄<32周组出现各种合并症的概率>35~37周组和32~35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指导工作,积极防治早产高危因素,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水平,可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精神状态改变、癫痫发作和视力改变.病因为高血压、子痫/先兆子痫等.PRES高血压发生率为88.9%,其中超过脑血管自动调节上限的为20.0%.MRI表现为:顶枕叶为主的经典型28例,全脑型9例,不对称型5例,脑干型3例.结论:PRES病理基础为血管源性水肿,影像学表现以经典型为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fi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EBV 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EBV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特异性IgM、IgG抗体以及EBV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IgG抗体.结果:pSS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EBV DNA拷贝数分别为26.76±36.00 copiesd/μg DNA和7.41±12.02 copies/μg DNA,统计学分析表明pSS患者组EBV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3.603,P<0.01).患者组血清VCA-IgM和EA-IgG阳性率分别为20.69%(6/29)和62.07%(18/29),正常对照组则均为2.27(1/44),两两比较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患者组血清VCA-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EA-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组(P<0.01).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存在EBV的激活感染,EBV激活感染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潜伏EBV的激活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提出了基于最大熵和改进的PCNN(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相结合的新方法,采用最大熵确定PCNN网络的循环迭代次数.提出的方法无需考虑PCNN参数的选择,可有效的自动分割各种医学图像,同时利用最大熵得到最优分割结果.该方法对于PCNN理论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