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8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12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65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31.
谷子不育系及其相应可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子2个品种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昭盟A花药的外部形态及花粉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与昭盟B相似,能形成外观正常的三核花粉,但其花药不能开裂散粉。石炮A表现出了败育时间和方式的多样性,且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在花药长度上有显著差异。此外,两种不育系的维管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不良程度与药囊退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2.
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homedomain-leucine zipper,HD-Zip)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胁迫过程。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青稞HD-Zip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并采用qRT-PCR技术分析非生物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特性,为深入探讨青稞HD-Zip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高原作物抗逆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从青稞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1个HD-Zip基因家族成员,依次命名为i>HvvHD-ZipⅠ-1~Ⅳ-13,且这些基因在7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2)理化性质分析发现,HvvHD-Zip蛋白包含197~885个不等的氨基酸残基;分子量范围在19 914.36~94 014.87 Da;亚细胞定位表明HvvHD-Zip蛋白都位于细胞核。(3)根据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差异将其聚为4个亚家族,各亚家族分类特征与系统聚类结果一致。(4)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发现,i>HvvHD-Zip基因启动子中含有11种植物激素和胁迫响应元件。(5)qRT-PCR结果显示,HvvHD-Zip Ⅰ、Ⅱ、Ⅳ亚家族基因对各胁迫响应明显;与根组织相比,多数i>HvvHD-Zip基因在叶组织中响应明显(上调或下调);与冷和盐胁迫相比,i>HvvHD-Zip各基因对旱胁迫响应较强。  相似文献   
33.
中国环缘蝽属昆虫记述(半翅目:姬缘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缘蝽属(Stictopleurus Stal)建立于1872年,为半翅目(Hemiptera)姬缘蝽科(Rhopalidae)中的一个类群。Reuter(1885)将其降为姬缘蝽属(Corizus Fallen)的一个亚属,该意见曾被一些学者所采纳,如Puton(1886/1899),Ragusa(1907),Van Duzee(1916),Torre-Bueno(1914)等;Muzik(1904)亦曾将其作为伊缘蝽属(Rhopalus Schil-ling)的一个亚属;但后来多数学者及近代的分类学工作者均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属,如Oshanin(1906/1912),De Seabra(1927),Harris(1943),Chopra(1967),Gollner-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我国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蚧类害虫情况,为口岸进一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9年口岸截获蚧类害虫数据,重点统计分析被截获蚧类害虫种类、时间、数量、寄主、来源地的变化和关系。【结果】2010—2019年,我国各口岸共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24541种次,年截获种次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截获检疫性蚧类害虫共有12种,截获频率最高的3种为无花果蜡蚧、松突圆蚧和扶桑绵粉蚧。截获该类害虫数量最多的3个关区为深圳关、南宁关和上海关。货物检疫为主要截获途径,主要截获寄主植物为榴梿、香蕉、红毛丹、番荔枝。截获货物来源地为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的49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尤以东南亚为主,代表国家包括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结论】蚧类害虫的截获与进口水果贸易密切相关,在相关贸易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警惕蚧类害虫疫情持续传入我国的风险,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检疫管理体系,提升检测和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检疫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5.
番茄感染TMV诱导的β-1,3-葡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系统感染TMV诱导对胞外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番茄叶胞外提取液经冰冻干燥浓缩、-20℃丙酮沉淀、CM-Sephadex C-25离子交换层析和PBE 94聚焦层析纯化,获得PAGE和SDS-PAGE均一的β—1,3—葡聚糖酶。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22kD;以昆布多糖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5.4,最适温度30~40℃;K_m和V_(max)值分别为5.64mg/ml和 0.328nmol/s。在感染TMV的番茄叶中,β—1,3—葡聚糖酶活力大部分位于胞外,它是番茄叶胞外提取液中主要的病原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36.
37.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是重要的食用豆作物, 然而其极易受盐胁迫危害, 导致产量下降。褪黑素能提高植物耐盐能力。为探明外源褪黑素调控普通菜豆耐盐能力的机制, 以普通菜豆品种奶花芸豆(GZ-YD014)为实验材料, 设置水(W, 对照)、盐胁迫(S)和盐胁迫+100 µmol∙L-1褪黑素(M+S) 3个处理。结果发现, 盐胁迫抑制了普通菜豆胚根的生长, 使其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直径显著降低, 外源褪黑素可缓解盐胁迫对普通菜豆胚根生长的抑制。外施褪黑素显著降低盐胁迫下活性氧积累和丙二醛(MDA)含量, 提高保护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 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以及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的含量, 降低脱落酸(ABA)含量。通过转录组分析挖掘出21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 DEGs在GO富集中显著(P-value<0.05)富集到核酸相关条目上, 在KEGG富集中显著(P-value<0.05)富集到核酸损伤修复(包括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以及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qRT-PCR以及RAPD分析结果表明, 核酸损伤修复通路为外源褪黑素调控普通菜豆耐盐能力的一种机制。该研究揭示了外源褪黑素对普通菜豆芽期耐盐能力的调控机制, 可为褪黑素应用于盐胁迫下普通菜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Sequence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giant pand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ut 336–444 bp mitochondrial D-loop region and tRNA gene were sequenced for 40 individuals of the giant panda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Mabian, Meigu, Yuexi, Baoxing, Pingwu, Qingchuan, Nanping and Baishuijiang, respectively. 9 haplotypes were found in 21 found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iant panda has low genetic variations, and that there is no notable genetic isolation among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The ancestor of the living giant panda population perhaps appeared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unfortunately, might have suffered bottleneck attacks. Afterwards, its genetic diversity seemed to recover to some extent.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8.5” Key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Chairman Found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 C. Wang Education Foundation, the Applied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Yunna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Special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Chinese Scientists, and 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cirrhosa Don)、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sichuanica Chen)、托里贝母(F.tortifolia Duan&Zheng)、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裕民贝母(F.yuminensis Duan)等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显示,7种国产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均具有高度不对称性。此外,小白花贝母与已报道的黄花贝母(F.verticillata Willdenow)的核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lora of China将小白花贝母归并入黄花贝母的分类处理可能并不恰当,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豚草的剪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剪叶的豚草株高可达222.3cm,单次剪叶平均株高为212.1cm,而连续多次剪叶时株高为184.0cm,连续6次全剪叶处理的植株在株高为130cm时死亡。不剪叶的植株结实枝条为14.9条。营养生长早期剪叶及重剪叶明显抑制枝条的形成,而后期剪叶有促进分枝的作用。剪叶对花穗数的影响与对分枝数的影响基本一致。不剪叶植株可产生1873.2粒种子,经剪叶处理后,种子量明显降低。大多数处理的种子减少率在40—70%之间,连续6次全剪叶的种子量减少率达100%。早期剪叶以及剪叶次数愈多,剪叶愈重,对豚草株高、结实枝、花穗数及种子量的抑制作用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