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孙云凤  周洋  方芳  郑健  刘洋 《生物磁学》2014,(4):726-730
目的:利用反向滤过重建(filtered back-projecfion,FBP)及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方法评估标准剂量及低剂量对颈椎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受检对象行颈椎CT检查,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SD,120kVp,275mAs)及低剂量组(LD,120kVp,150mAs),随机选择管电流值,所有数据均行FBP及IR重建。测量C3C4及C6C7椎间盘水平椎间盘、脊神经、脊髓、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图像噪声值(Imagenoise,IN),信噪比(signal—to—noise,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CNR)。结果:在测量的各椎间盘水平,迭代重建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要明显高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并有效的降低了图像噪声。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图像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排除剂量及扫描层面的影响,椎间盘、脊神经及韧带的图像质量,迭代重建评分要明显高于反向滤过重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相比无明显差异。软组织及椎体的图像质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要低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相比无明显差异。整体病例图像质量评分,迭代重建方法要高于反向滤过重建方法,低剂量迭代重建方法要高于标准剂量反向滤过重建方法。结论:应用低剂量扫描方式以及迭代重建方法进行颈椎CT检查可以为I临床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对于椎间盘、脊神经、脊髓显示较好,对于周围软组织以及椎体来说,图像质量相对较差,同时可以降低大约40%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使用B超引导下粗针吸取穿刺对120例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然后进行固定,脱水,染色,镜检,结合临床作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粗针穿刺诊断包括良性病变48例,非典型性导管上皮增生(ADH)32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癌28例。与后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比较得出确诊率,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率为95.83%(46/48),ADH的确诊率为75%(24/32),导管内癌的确诊率为58.33%(7/12),浸润性癌诊断率为92.86%(26/28),其中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而ADH与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确诊率有差异,但本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对乳腺浸润性癌和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但对ADH和原位癌的确诊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93.
缪嘉燕  赵亭亭  方敏  王瑞东  李霞 《生物磁学》2014,(6):1121-1123,115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8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分娩的184 例GDM 患者及200 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 组妊高症35 例(19.0%)、羊水过多17 例(9.2%)、早产21 例(11.4%)、产后出血14 例(7.6%)、产褥感染12 例(6.5%),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中发生巨大儿48 例(26.1%)、新生儿低血糖31 例(16.8%),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3.3%)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141 例(76.6%),阴道产43 例(23.4%),剖宫产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GDM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不利影响,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规范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调查并探讨青年药师首次独立夜班焦虑状况及有效对策,以促进青年药师首次独立夜班的心理健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江苏地区4家不同等级医院药学部的入职2年内的52名青年药师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52名青年药师中有29人(55.77%)在首次独立夜班时出现过紧张焦虑症状。害怕突发集体事件、找不到药及发错药是造成青年药师紧张焦虑的最主要原因。青年药师加强自身职业修养,药学管理者关注青年药师的心理健康,能有效改善焦虑症状。结论:管理者应重视青年药师首次独立夜班的心理健康,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指导,增强青年药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95.
康安定  方帆  邓亚平  高妮娜  胡国斌 《生物磁学》2013,(26):5087-5090,5118
目的:观察MAccl(metastasis.associatedincoloncance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7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l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ACCl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MACCl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选择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ACCl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体积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大,临床分期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晚,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MACCl阴性表达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和缩短(P=0.01)。结论:MACCl的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6.
李岩  刘莉莉  梁莉丽  敬素伟  方芳  陈林 《生物磁学》2013,(35):6913-6917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过程中,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精确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及放射治疗近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5例。使用医科达SynergyTM锥形束CT(CBCT)进行治疗前扫描,通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25例患者进行误差纠正,调整后行调强放疗。患者在进行放疗前,用锥形柬CT对射野的偏差进行校正,其偏差利用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螺旋CT图像进行手动匹配,在X、Y、Z三个方向上进行调整。根据误差调整治疗床位置后治疗。对急性放射性反应采用RTOG5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经锥形束CT扫描采集的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比较在X、Y、Z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0.429±1.683mm、0.431±1.728mm、0.583±2.041mm:摆位误差纠正后,误差值分别为:0.068±0.429、0.019±0.438、0.158±0.697,调整后摆位误差控制在1mm之内进行治疗。放疗后2周急性皮肤反应为0级23例、1级2例;4周为0级21例、1级4例。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心脏损伤的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调强放疗是乳腺癌临床放射治疗的重要手段,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能够使放疗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7.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DNA导入细胞并与基因组靶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可以精确修饰或替换靶基因,但在植物中产生自发同源重组的概率很低.近几年出现的人工改造核酸酶可以大幅提高同源重组的效率,实现基因组的精确、定向改造.其中,归巢核酸酶、锌指核酸酶和TALE核酸酶已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最近开发出来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则更具有高效方便等特点.这些人工核酸酶的应用为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呈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首先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发展历程,随后详细阐述了提高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效率的策略,最后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和植物基因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细胞自噬对酒精诱导的人肝细胞系(CL-1)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正常肝细胞系CL-1细胞,80mmol/L酒精常规处理24小时,采用CCK-8法观察酒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酒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及转染GFP-LC3法检测细胞自噬水平;选用rapamycin和3-MA调节细胞自噬,观察酒精处理后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变化。结果:酒精处理体外培养的CL-1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实验组细胞46.2%发生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8.4%;LC3II及Beclin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FP-LC3荧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节细胞自噬水平,rapamycin组细胞活性增加(P〈0.01),31.1%(46.2%)细胞发生凋亡;3-MA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54.1%(46.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酒精处理降低CL-1细胞活性,促进凋亡,提高自噬水平;提高或降低细胞自噬水平,细胞凋亡及活力随之降低和增加;细胞自噬能够对抗酒精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9.
2010-2011年对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通过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分析了该地区蜻蜓目昆虫的区系特点、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系数.共采集蜻蜓标本18941号,12科53种,其中以蜻科Liberllulidea最多共13属26种,优势种为黄蜻Pantala flavesens flavesens Fabricius.区系分析结果支持研究地属于东洋界和古北交界过渡地带.结合不同生境物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蜻蜓分布受环境中水域和植被的分布特点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蜻蜓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与周边地区蜻蜓研究的相关结果对比,鹞落坪地区蜻蜓具有物种数多,多样性、均匀度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表达纯化KPC-2型碳青霉烯酶,并研究其催化抗生素水解的酶动力学活性。方法:将KPC-2基因与pET-22b(+)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FF镍柱纯化后,SDS-PAGE检测蛋白的纯度;用BioTek酶联仪进一步检测其抗生素水解范围及动力学特性。结果:构建了高效表达KPC-2的工程菌,得到了纯度在90%以上的KPC-2蛋白,该蛋白能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水解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较强,最适温度约为40℃,最适pH值约为6.5。结论:为进一步了解最常见的KPC功能与活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