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0年3—10月,沿城市发展梯度选取了合肥市3个区域(城市、城郊和农村),进行蝴蝶调查。共采集蝴蝶1484只,隶属7科28属34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优势种蝶类为菜粉蝶(Pieris rapae)、酢浆灰蝶(Pseudozizeeria maha)、黄钩蛱蝶(Polygonia c-aureum);合肥不同城市化区域蝶类多样性存在差异,其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农村城郊城市;农村和城郊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7月最高,城市8月最高;城市和城郊的优势度指数在8月最高,农村7月最高;3种不同城市化区域的均匀度指数均是8月最高。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生境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和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2010-2011年对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通过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分析了该地区蜻蜓目昆虫的区系特点、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系数.共采集蜻蜓标本18941号,12科53种,其中以蜻科Liberllulidea最多共13属26种,优势种为黄蜻Pantala flavesens flavesens Fabricius.区系分析结果支持研究地属于东洋界和古北交界过渡地带.结合不同生境物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蜻蜓分布受环境中水域和植被的分布特点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蜻蜓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与周边地区蜻蜓研究的相关结果对比,鹞落坪地区蜻蜓具有物种数多,多样性、均匀度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木豆叶总黄酮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木豆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解pH为影响因子,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4个影响因子与总黄酮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木豆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8.65 mg,酶解温度为33.88℃,酶解时间为2.02 h,酶解pH为5.02。在最优条件下总黄酮理论得率为4.86%,实测值为4.88%,拟合得到的模型与实际吻合良好。本研究建立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为以后木豆叶总黄酮的应用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牡荆苷溶出度,本实验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水为反溶剂)对牡荆苷原粉进行超细化研究。考察了药物浓度、溶剂与反溶剂体积比、搅拌转速及表面活性剂(PVP、Tween80、SDS)对牡荆苷微粉粒径的影响,确定牡荆苷微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药液浓度为30 mg·mL-1,反溶剂与溶剂体积比为15∶1,搅拌转速为1 500 r·min-1,反溶剂中表面活性剂PVP浓度为8 mg·mL-1,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牡荆苷微粉平均粒径为291.1 nm;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DSC)、红外光谱(FTIR)对牡荆苷原粉与微粉进行了表征,与原粉相比牡荆苷微粉粒径变小,结晶度降低,其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木豆(Cajanus cajan)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药用植物,目前对其根际功能放线菌的认识和研究有限,有必要对其应用开发潜力进行研究。【目的】从木豆根际土中筛选一株对植物病原菌和常见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鉴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相关代谢产物及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为该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7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及8种常见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扩散法筛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基于形态观察与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高分辨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活性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鉴定与验证。采用PCR扩增菌株聚酮合成酶Ⅰ(polyketide synthase,PKS-Ⅰ)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基因,明确其活性代谢产物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得到拮抗放线菌F5,确定其为欧洲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europaeiscabiei),F5菌株基因组中含有编码PKS-Ⅰ和NRPS合成的相关基...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牡荆苷的水溶性和体外溶出度,采用反溶剂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体外溶出度分析。激光粒度仪测得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35.7±10)nm,Zeta电位为(-17.05±1.40)mV,SEM扫描结果显示牡荆苷纳米粒子以近球形形态存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证实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中牡荆苷纳米粒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冻干粉的体外溶出度与原药相比显著提高,5 min内其体外溶出量为药物原药的4.5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土壤水分条件对麦蓝菜生物量及王不留行黄酮苷(VR)含量影响,以盆栽麦蓝菜为材料,采用4种土壤水分(重度干旱、中度干旱、适宜水分和过湿水分)处理麦蓝菜,测定胁迫后15、30和45 d麦蓝菜根、茎、叶、种子生物量,以及VR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相比,土壤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过湿水分均会降低麦蓝菜各器官生物量,而中度干旱能够显著提高麦蓝菜各器官中VR含量,当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时,可获得最佳的麦蓝菜生物量和VR产量。建议人工种植麦蓝菜时保持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以兼顾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型真菌源激活蛋白诱导水稻抗病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型真菌源激活蛋白对水稻抗病性的诱导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了激活蛋白对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诱导抗病性,监测了激活蛋白处理后水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6 μg·mL-1激活蛋白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诱抗效果分别为45.2%~71.4%和47.6%~66.3%,以6 μg·mL-1激活蛋白的诱抗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2 μg·mL-1激活蛋白处理水稻后3~15 d内不同程度诱导了防御酶POD、PPO和SOD活性,抑制CAT活性,提高H2O2含量。新型真菌源激活蛋白能够诱导水稻产生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其诱导抗性机制与水稻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