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4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light supply on clonal plant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but few have examined those in aquatic conditions. 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e grew the rhizomatous submerged macrophyte Vallisneria spiralis L. in containers in three homogeneous light treatments (100%, 65%, and 30% of ambient light coded as high, medium, and low light, respectively) and two heterogeneous ones differing in patch scale (small and large patch). The growth of V. spiral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light availability. In the low light conditions, V. spiralis allocated greater biomass to shoots and developed elongated leaves. In the patchy treatments, ramets distributed in the light‐rich patches had significant costs in the large patch treatment, but not in the small patch treatment, while both small and large patch treatments had no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the light‐poor patches. We conclude that V. spiralis could escape from adverse habitats and occupy the favorable habitats. Providing the same amount of light, responses of V. spiralis to different patch scales were different at the patch level, but not at the whole clone level. Together, growth of V. spiralis could not benefit from different patch scales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at the patch as well as the whole clone level.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EZ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105例乳腺癌中EZH2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EZH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PR和c-erbB-2表达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ER表达及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EZH2蛋白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结论 EZH2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侵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与ER阴性的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暴露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Heckel)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探讨PFOS对鱼类的致毒机理。方法使用浸润法以3.5、7.0、14.0和28.0 mg/L四个PFOS浓度为剑尾鱼染毒,定量测定了96 h内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PFOS暴露12 h后,除28.0 mg/L组SOD活性被显著性抑制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0 mg/L组和14.0 mg/L组在24 h被极显著诱导(P<0.01),并且一直保持至96 h。CAT活性随PFO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2 h时,除3.5 mg/L组外,其余各组CAT活性被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至24 h时,各组CAT活性有上升趋势,但48 h后,各组呈不断下降趋势持续至96 h,其CAT活性恢复到12 h水平。GSH-PX活性变化与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其中28.0 mg/L组在不同时间均被显著性抑制,并在96 h时抑制率达到最高值64.8%。MDA含量在12 h时呈小幅下降趋势,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MDA含量呈连续上升趋势,并在96 h时达到最高点,诱导率分别为71.2%、70.1%和85.1%。结论结果表明,SOD的高活性是由于机体中超氧阴离子的存在,而高浓度的超氧阴离子能够灭活CAT和GSH-PX活性,因此,CAT和GSH-PX活性始终低于对照组。GSH-PX对PFOS的敏感性高于CAT。MDA含量持续升高反映出细胞组织已经遭受到氧化损伤。剑尾鱼活体的实验表明,PFOS能够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氧化损伤是PFOS致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从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5个沉积物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51株具有不同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9株具有较强抗菌能力。根据这9株放线菌的菌落和孢子形态,可确定它们都属于链霉菌属。 RAPD-PCR分析表明这9株放线菌为6种不同类型,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9株放线菌可划分到4个大的类群6种不同类型,且结果显示RAPD-PCR聚类分析与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与亲缘关系最近的放线菌模式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均存在差异,这说明分离株为放线菌新种的可能性比较大。这6种放线菌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并且抑菌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其可能分泌出多种结构功能不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系沉积物蕴藏着丰富的可供药物开发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行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护理配合对的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患者分为护理组(82例)及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320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经高压团注造影剂欧乃派克,进行三维重组,获取容积再观(VR)、曲面重组(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口头的训练,没有其他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减低在成像过程中的非生理性运动。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双下肢动脉图像,对其图像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加以总结。结果:对照组有2例患者穿刺部位不合理而影响图像质量,对双下肢的病变显示具有一定的影响,3例患者注射压力过高引起外渗,流速在2.5-3.5 ml/s,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320排CT双下肢成像的顺利进行,精心的护理操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动脉成像保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部队男性官兵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某高原部队300名男性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官兵的生殖系统、前列腺液等进行相关检查。结果:发现前列腺炎12人,多数为已婚的干部及入伍前有女朋友的战士。约66%官兵了解生殖健康概念及内容,与被调查者的学历、职务、是否来自城市等有关;对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及传播途径了解不够的官兵达20%。结论:部队官兵的生殖健康良好,少数有前列腺炎,最好定期进行生殖系统疾病筛查;部队官兵对生殖健康概念及内容了解尚可,但还应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7.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对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些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植物特有的亚细胞结构即胞间连丝(PD)在细胞之间运输.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的形式在细胞间通过PD进行扩散.PD对蛋白质和核酸的运输具有选择性,这种运输受到严格调控.大分子物质在细胞间的运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KN1,STM,SHR,TRY和WER等转录因子在细胞之间的转运对于维持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根尖分生组织和表皮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另外,某些小分子RNA也能够在植物细胞间进行选择性运输,并通过在不同细胞中降解或抑制靶mRNA的翻译来调节植物组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了构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双酶切限制性酶切位点关联DNA测序"(Double digest 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ddRADseq)文库的方法。利用安捷伦2100生物分析仪对4种单酶切及2种双酶切的酶切产物片段大小及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筛选出Mlu C I和Nla III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螟虫基因组DNA进行酶切。酶切后的DNA片段两端连接上特定的P1、P2接头后,用Pippin Prep回收大小为285-435 bp的DNA片段。通过PCR扩增进行文库的富集并引入index序列。构建好的ddRADseq文库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生物分析仪进行质量检测。本方法所构建的文库DNA片段长度、分布和摩尔浓度能够达到Illumina平台测序的技术要求。本研究证实了利用Mlu C I和Nla III组合酶切构建水稻螟虫基因组ddRADseq文库的可行性,为在水稻螟虫中利用ddRADseq技术开展生物地理学、种群遗传学和系统发育重建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范艳珠  方光战 《动物学杂志》2016,51(6):1118-1128
声音通讯包含鸣声的产生、传播及对鸣声的感知与行为响应。对大多数无尾两栖类而言,雄性个体间的竞争(即雄雄竞争)、雌性配偶识别与选择几乎完全依赖声音通讯,因此准确及时的声音信息传递与接收对蛙类的生存和繁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总结了蛙类鸣叫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归纳了声音通讯在蛙类性选择中的功能及协同进化,探讨了鸣声感知的神经机制及声音通讯的内分泌机制。最后对蛙类声音通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检测方法。【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SEA蛋白为免疫原,获得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同时制备抗SEA兔多抗血清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DAS-ELISA)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对SEA的线性检测区间为2-128μg/L(y=1.102x-0.07,R2=0.994),检测下限为1.89μg/L,与SEB、SEC2和SED之间无交叉反应;鲜奶SEA人工污染试验测定回收率为94%-114%,变异系数小于10%。应用该方法对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水产品分离株和164株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体外培养上清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4%和50.6%,表明SEA污染普遍存在。【结论】建立的DAS-ELISA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好,为检测SEA的食源性污染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