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野生青狗尾草N10为母本,谷子农家品种大青秸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3株杂种。杂种在农艺性状上表现为谷子和青狗尾草的种间类型,花器表现了雄性败育,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结实。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其雄性败育表现为单核小孢子典败。该谷子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为利用野生青狗尾草的细胞质培育谷子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进而为实现谷子三系配套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房灌注高眼压和视神经横断损伤两种模型病理变化的不同.方法:高眼压模型制备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法,形成100 cmH<,2>O高眼压,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60 min,建立急性青光眼模型;视神经损伤模型制备采用SD大鼠球后视神经切断法.两只方法都是在模型建立7天后断头处死大鼠并取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各层厚度及视网膜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两种模型都导致了视网膜节细胞的明显减少;前房加压导致视网膜内层厚度降低,视神经阻断法导致视网膜全层厚度降低.结论:前房灌注法使眼压升高更符合青光眼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比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探讨其通便机制。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观察葛根素对便秘模型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12h内排便粒数,粪便性状及重量的影响;采用肠段称重法,观察葛根素对大肠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PowerLab信号处理系统,观察葛根素对大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结果:①三个剂量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12h内粪便粒数、重量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效应。②低、中剂量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大肠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以上指标不但明显高于便秘模型组(P<0.05),而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与单纯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相比,葛根素进一步降低了小鼠大肠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和曲线下面积,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通便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葛根素增加肠道水分促肠运动的作用大于它对肠道运动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舒  刁振宇  张超  张双全 《动物学报》2007,53(3):531-536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中国三黄鸡脾组织细胞中扩增得到459bp的鸡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CycsBAFF)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高效表达了带有His6标签的包涵体形式重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转印检测鉴定。表达产物经Ni2 -NTA纯化后,经透析复性得到活性目的蛋白,通过单独刺激以及与PMA共刺激体外培养的鸡法氏囊B细胞,均有明显的促法氏囊B细胞存活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 (Roxb.)Blume]。2材料类别芽鞘。3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6-BA 0.6mg·L~(-1)(单位下同) NAA 0.1;(2)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MS 6-BA 1.0 NAA 0.4:(3)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1。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和0.6%琼脂,pH 6.0。培养温度(25±2)℃。  相似文献   
16.
圆红冬孢酵母利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产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生物乙醇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评估废水初始COD浓度对驯化菌株生长的影响,将木薯粉生产微生物油脂和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过程整合,以生物乙醇废水为水源制备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明确产油效率高、生物乙醇废水COD降解率高的初始还原糖浓度。【方法】采用在高浓度的生物乙醇废水中进行多次驯化的方法,获得能够适应废水环境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采用双酶水解法对加入乙醇废水中的木薯粉进行水解;采用重量法监测生物量浓度变化,采用酸热法提取油脂,重铬酸钾法监测COD,DNS法测定废水还原糖浓度,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总磷。【结果】通过驯化筛选得到一株能耐受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的优势菌株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D5。以未稀释的废水为培养基,驯化菌株的最终生物量浓度和COD降解率分别为3.8 g/L和75.0%。采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时,控制初始还原糖浓度低于30 g/L时,生物量浓度和油脂浓度随初始还原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120 h时达到最高COD降解率,初始还原糖浓度对达到的最大COD降解率无明显影响,废水N、P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2%以上。【结论】在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中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浓度;采用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发酵产油,初始还原糖浓度为30 g/L,可在保证高油脂产量的同时,实现废水COD的高效降解,有效回收利用废水中残余的N、P源,从而降低微生物油脂生产和废水处理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廉价微生物油脂生产技术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转化赤霉菌的新方法。方法:以农杆菌Ti质粒pCAMBIA0390为基础,构建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的双元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赤霉菌。结果:构建了双元载体pCAMBIA0390-hph(PgpdA),并获得了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赤霉菌转化子。结论:农杆菌介导的方法适于赤霉菌的转化,为赤霉菌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抗人胎盘酸性铁蛋白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人胎盘酸性铁蛋白(PAF),构建、表达并鉴定抗人PAF单链可变区抗体片段(scFv)。方法:设计以SfiⅠ、NotⅠ为酶切位点、以(Gly4Ser)3为linker的2对引物,从抗人PAF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的克隆载体中扩增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PCR在VH和VL基因间引入连接短肽,构建VH-linker-VL的scFv基因。经SfiⅠ、NotⅠ酶切后克隆到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UC19/119上,转化大肠杆菌TG1和筛选后测序验证,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Mr)。以人PAF为抗原,scFv为一抗,抗His单克隆抗体为二抗,间接ELISA鉴定其抗体活性。结果:重叠延伸PCR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可见约700bp的条带,DNA序列分析证明2株抗体具有完整的scFv序列,并含有c-myc和His。IPTG诱导阳性菌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有Mr约27000的显示条带,符合scFv与表达标签融合蛋白的理论值;间接ELISA证明表达产物可与PAF结合。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抗人PAF单链抗体,为进一步建立检测PAF的间接ELISA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徽州稻区作为我国白背飞虱北迁与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分析其中、晚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对皖南稻区乃至江淮稻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解剖,研究了徽州稻区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及虫源性质。运用GrADS和ArcGIS分析2009年白背飞虱主要迁入期的天气背景,并利用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对主要迁入期进行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在中、晚稻以第3代危害为主。中稻田第2—4代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出型,同时第3代前半期还存在部分滞留本地繁殖或者是外地白背飞虱迁入现象;而晚稻第3代后半期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入型,第4—5代属于基本迁出型。风切变、下沉气流和强降水可作为徽州稻区预测白背飞虱迁入的气象背景。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湘南、赣中及赣南。  相似文献   
20.
雕玲 《生物学杂志》2012,29(4):111-113,104
教学设计围绕基因突变这一核心概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科研资料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理解基因突变特征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