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7 毫秒
31.
苇额夜蛾ArchanaraphragmiticolaSta-udinger和黑纹锹额夜蛾ArchanaraneuricaHubner在山东南部于60年代末发现,自70年代起已成为全省芦苇的主要钻蛀性害虫。据调查,淄博市马踏湖芦苇被害株率25%~40%,严重的达96.8%。芦苇幼苗被害形成枯苗,植株被害遇风易折,损失严重。南起上海崇明岛,北至辽宁盘锦地区,东至黄河三角洲均有两害虫危害。我们从1990年起对两害虫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形态特征1.1苇锹额夜蛾成虫:全体灰褐色,雄蛾体长14~16mm,翅展28~30mm;雌蛾体长15~18mm,翅展30~32mm。头小,喙不发达…  相似文献   
32.
岳莉莉  齐义鹏 《病毒学报》1998,14(3):234-239
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新型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HBeAg-GFP双功能融合蛋白。经ELISA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有HBV的e抗原活性,为免疫诊断新方法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粒细胞降低率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抑制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血病毒量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对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粒细胞降低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总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去自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CPV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4 例药物治疗无 效的、有临床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PVA 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每3 个月复查一次动态心电。随访房颤消融成功率(术后3个月无房颤被定义为无复发);并记录动态心电心率变异性(HRV)以反映自 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组研究共104 例患者完成了CPVA术,平均手术次数为(1.35术次数为。变次,成功率为77.9%,共随访(24.27 次数为。变异性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成功组(81例)和复发组(23 例),所有患者CPVA术后的时域和频域各项 参数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术后心率变异性(HRV) 各项参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成功组患者的SNDD、SDANN、rMSSD、 PNN50、HF、TF、LF、VLF 较对照组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CPVA术可使心房出现去自主神经效应,进而增加去神经化 效应,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房颤的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对老年进展期胃癌临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血清清蛋白(ALB)、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Hb)、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疲劳指数。结果:观察组在术后CRP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疲劳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血清清蛋白(ALB)、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Hb)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减轻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改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6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不同Crowe分型Harris评分、手术前后行走及疼痛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1根据Harris评分,本组治疗优良率91.67%(55/60);2术后各Crowe分型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术前自行行走及辅助行走例数分别为23及37例,术后分别为39例及21例;术前疼痛情况:无、轻、中及重度疼痛例数分别为1例、6例、22例及31例,术后分别为18例、28例、12及2例,手术前后行走情况及疼痛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42.16±10.32)分,显著高于术前(115.24±7.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7.
滞育是部分昆虫固有的适应逆境胁迫的遗传属性,七星瓢虫具有显著的滞育现象。本文以七星瓢虫雌成虫为试材,研究正常发育、滞育及滞育解除后3组处理试虫糖、脂、蛋白等关键代谢物质含量波动规律,总结滞育期间的代谢适应特点,解析其与过冷却能力的相关性,探索滞育对七星瓢虫逆境胁迫耐受力的促升效应,丰富七星瓢虫的滞育基础理论研究。利用物质干湿重差数法测定七星瓢虫的含水量;利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2∶1)法抽提除去自由水个体的脂肪;总糖、海藻糖、甘油、山梨醇及总蛋白的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利用SUN-II型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七星瓢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滞育组含水量(58.11%±6.55%)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68.49%±2.26%)和滞育解除组(65.84%±4.02%)(F=8.15,P0.01),滞育解除后含水量恢复至正常发育组水平;滞育组总糖(10.60±0.54μg/mg)、糖原(8.72±0.62μg/mg)、脂肪(173.66±19.01μg/mg)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发育组和滞育解除组(F=46.57,P=0.0006;F=114.25,P0.0001;F=8.48,P0.01);滞育组总蛋白含量(49.20±3.80μg/mg)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71.02±6.15μg/mg)和滞育解除组(69.45±4.66μg/mg)(F=46.57,P=0.0006);滞育组中海藻糖(1.31±0.27μg/mg)、甘油(1.74±0.50μg/mg)、山梨醇(9.84±3.02μg/mg)含量与正常发育组、滞育解除组无显著性差异(F=0.79,P=0.4946;F=1.33,P=0.3004;F=1.69,P=0.2387)。七星瓢虫在滞育条件下其过冷却点(-16.53℃±1.44℃)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14.07℃±1.33℃)和滞育解除组(-15.29℃±2.10℃)(F=13.47,P0.0001),经过滞育低温驯化后滞育解除组过冷却点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滞育诱发七星瓢虫发生显著的代谢适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抑制新陈代谢进程;糖脂含量显著升高,保障滞育维持及解除后发育的能量需求;七星瓢虫滞育属糖原积累型;滞育个体过冷却点大幅下降,耐寒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索乳腺癌相关的人成纤维细胞中窖蛋白-1(Caveolin-1,Cav-1)与自噬体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该研究采用si RNA技术干扰成纤维细胞株ESF表达Cav-1,q RTPCR和Western blot确定si RNA干扰Cav-1表达的效果;Transwell insert方法共培养乳腺癌细胞株BT474和ESF细胞,单丹磺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v-1 si RNA对自噬体表达的影响;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v-1 si RNA对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II,LC3II)表达的影响;CCK-8方法检测BT474细胞的增殖和活力。结果显示,靶向Cav-1的si RNA下调了ESF细胞中Cav-1的表达;Cav-1 si RNA促进ESF细胞自噬体和LC3II的表达,转染了Cav-1 si RNA的ESF细胞与BT474细胞共培养对自噬体和LC3II的作用更为显著;BT474细胞在ESFsi Cav-1(ESF cells transfected with Cav-1 si RNA)细胞共培养条件下增殖显著加快。研究表明,Cav-1 si RNA促进了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自噬体和LC3II的表达,同时加快了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9.
抗青枯病烟草种质资源在云南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出抗性稳定的种质资源是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人工接种和病田自然发病方法鉴定了48份烟草种质的青枯病抗性表现。土壤盆栽接种鉴定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CF207、岩烟97、TI448A、DB101、G80、RG17、GTH-1等7份材料,表现抗病的有MSK149、Oxford 2028、NC95、YN108、K346、K358、Enshu FC、Oxford 207、RG11等9份材料。苗期恒温水培接种鉴定结果表明,Oxford 207和岩烟97表现为高抗,Enshu FC表现抗病,抗病材料与云烟85和K326杂交F1的抗性表现为中感至抗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审定的中抗青枯病的品种RG17、RG11、K358和K346,在云南省田间抗性表现为中抗,产值较高。TI448A田间表现为抗青枯病,但易感黑胫病和空茎病。Oxford 2028和Oxford 207田间表现为抗病至高抗,产值较高。G3和岩烟97田间分别表现为高抗和抗病,产值较低。根据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2年抗性鉴定,筛选出育种潜力较大的青枯病抗源Oxford 207、Enshu FC,岩烟97和TI448A。  相似文献   
40.
近代饲料工业的发展使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已快接近动物消化能力的极限。酶水解日粮技术可望成为突破这一极限的可行途径之一。本文对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极限、传统酶制剂添加技术的局限性、酶水解日粮技术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作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