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6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不同Crowe分型Harris评分、手术前后行走及疼痛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1根据Harris评分,本组治疗优良率91.67%(55/60);2术后各Crowe分型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术前自行行走及辅助行走例数分别为23及37例,术后分别为39例及21例;术前疼痛情况:无、轻、中及重度疼痛例数分别为1例、6例、22例及31例,术后分别为18例、28例、12及2例,手术前后行走情况及疼痛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42.16±10.32)分,显著高于术前(115.24±7.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 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60 例 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F-36 生存质量评价量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结果:①观察组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Pearson 单因素分析, SF-36 量表综合得分在性别、职业、病程、治疗前景、内科慢性疾病数、10m 步行速度及K-L 分级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③经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程(beta=0.772,S.E.=0.689,Wald=34.027,P<0.05,OR=1.99)、治疗前景(beta=0.778,S. E.=0.542,Wald=55.638,P<0.05,OR=1.88)、内科慢性疾病数(beta=0.929,S.E.=0.301,Wald=12.382,P<0.05,OR=1.72)、10m 步行速 度(beta=0.661,S.E.=0.381,Wald=19.929,P<0.05,OR=1.69)及K-L 分级(beta=0.992,S.E.=0.526,Wald=28.371,P<0.05,OR=2.31)为影 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差于健康者,病程、治疗前景、内科慢 性疾病数、10m步行速度及K-L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 年2 月-2011 年2 月我院收 治的320 例(34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 例(172 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 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 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 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 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 评分及住 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γ-干扰素辅助治疗脊柱结核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脊柱结核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γ-干扰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者患者症状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6.4%)高于对照组(83.6%),两组患者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p=0.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8.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X2=8.3,p=0.004),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E级比例(98.2%)较对照组为(8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p=0.02)。结论:人重组r-干扰素有改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多肽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具有生物活性高、特异性强、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是目前新型药物研发的重点领域。多肽的合成直接影响到多肽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效果,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多肽合成方法。方法: 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HF01,通过比较氨基酸连接的反应体系以及氨基酸脱保护的反应体系,从中确定最优体系。利用乙酰化基团进行肽链末端保护,经肽链剪切制备干燥的粗肽,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高分辨质谱仪联用对粗肽进行纯化。结果: 确定多肽合成的连接和脱保护反应体系,并获得纯度高达98.3%的线性多肽。结论: 建立了一种高效、便捷的多肽合成及纯化方法,提高了实验室合成多肽的效率,为多肽类药物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62例,均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15.26±5.26)分提高到术后的(21.38±5.16)分(配对t检验P<0.05)。结论: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可以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croximdoxin Ⅱ在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eroxiredoxin Ⅱ在正常、突出及脱出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eroxiredoxin Ⅱ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表达丰富,而在正常椎问盘髓核中表达微弱,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突出和脱出椎间盘髓核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roxiredoxin Ⅱ在正常及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34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例(172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oflex固定加椎板开窗减压在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经CT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行Conflex固定加椎板开窗减压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者患者1年后的健康情况、术后满意程度、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术后满意度90.2%,对照组为65.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P0.001);两组患者健康情况的比较:观察组优良率(82.9%)较对照组(56.1%)高,两组健康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P0.001);观察组随访VAS评分2.34±1.02,对照组VAS评分4.31±1.33,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3,P0.0 01);观察组Barthel指数(92.3±5.1)优于对照组(8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 01)。结论:Conflex固定加椎板开窗减压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来建立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实施体外压力刺激,建立对细胞的力学加载模型,同时用丹参酮ⅡA对细胞模型干预进行对比研究,检测细胞外液NO、ET,游离钙浓度、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变化。实验表明:与颈性眩晕血瘀对照组相比,该组压力组与加药组细胞形态变化不甚明显,且细胞活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NO、ET含量比值及内皮损伤标志物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性眩晕血瘀低压组与颈性眩晕血瘀高压组相比,低压力刺激干预在减少细胞损伤标志物的含量方面效果更佳,证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效果甚至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