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质粒pAcIEneo携带杆状病毒极早期基因IE1启动子驱动的新霉素抗性基因(neo),经酶切回收后插入到质粒pAc34DZ1的SacI位点上,构建成多角体外膜蛋白基因(pe)失活的转移载体pAc34DZ2。我们曾构建了一个多角体完整(ocu+)的表达苏云金杆菌(Bt)截短cryIab基因的重组病毒(1)vAcPhBtT。为了改进这一重组病毒的杀虫效率,将转移载体pAc34DZ2与重组病毒(1)vAcPhBtT DNA共转染Sf9细胞,进行第二次同源重组。由于neo基因的表达,用G418筛选得到重组病毒(2)vAcPhBtTPE-;Southern blot证明vAcPhBtTPE-的构建是正确的,经SDS-PAGE分析,重组病毒(2)仍然能在昆虫细胞中表达80kD的Bt截短毒蛋白,但不表达34kD的多角体外膜蛋白。电镜观察重组病毒(2)无多角体外膜,碱解时病毒粒子释放的速度快于重组病毒(1)。以重组病毒(2)感染甜菜夜蛾三龄幼虫,LC50比野生型病毒小了接近1倍,LT50提前近2d。  相似文献   
82.
携带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对肿瘤细胞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材料与方法11 质粒pCMVp53BAM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肿瘤中心BertVogelstein教授赠送[5];pRSetA购于Invitrogen公司;pCA13和pBHG11为MicrobixBiosystemInc.产品。pBHG11包含腺病毒Ad5基因组36kb中的约34kb序列,但Ad5E1区188bp至1339bp缺失,代之以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复制起始位点。pBHG11缺少包装信号φ(22bp至342bp)和Ad5E3区(27865bp至30995bp序列)。pCA13…  相似文献   
83.
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 N P V) 凋亡抑制基因p35 的合成引物,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Ha N P V) 基因组中用 P C R 扩增到了1kb 片段。采用 P C R- 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银染法,测定了所扩增到的1 010bp 全序列,发现其开放阅读框完整,长897bp ,编码299 个氨基酸。用 D N A S I S 和 P R O S I S 软件分析发现,此片段与 Ac M N P V p35 基因同源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1 % ,氨基酸同源性也达81 % ,证明了所扩增的片段是 Ha N P V 的p35 基因。为了研究此p35 基因的功能及其效应机制,克隆了这一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实现了表达。  相似文献   
84.
杆状病毒杀虫剂安全性评价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70年代以来学者们用各种杆状病毒做了大量的针对各类生物甚至人类的安全性试验,几乎所有试验都证明杆状病毒是安全的,但也有个别试验得到不同结论,在这些试验的论文发表后曾引起学术界两次大的争论,这些不同结果后来均被其他学者甚至作者本人用实验否定。90年代以来杆状病毒大量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其中有些论文报道了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引起对杆状病毒安全性的怀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本文还利用自己研制的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安全性试验对鲜有报道的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安全性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杆状病毒杀虫剂包括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都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85.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受遗传控制的细胞自灭过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一种典形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是当今生物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致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病毒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主要以疤疹病毒科,腺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中某些病毒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及其结构,作用方式和分子机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以后研究方向作些展望。  相似文献   
86.
一般相信,增强子是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普遍机制。1983年Cochran等发现昆虫杆状病毒AcNPV基因组中有5个同源序列(hrl-5)。1986年,Guarino等证明,它们有增强功能,其中以hr5活性最强。 1990年,武汉大学病毒及分子生物学系齐义鹏、张生家发现,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启动子上游有增强子序列,这是关于IBV极晚期高表  相似文献   
87.
一、历史的回顾 生物大分子的序列分析,即一级结构的测定,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问题,许多科学家为之呕心沥血奋斗终生,取得了巨大成就。 1963年著名的英国科学家Sanger和Thompson揭开了生物大分子序列分析的帷幕,成功的测出了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顺序,获得了1968年诺贝尔奖。1965年Holley等用经典法测定了酵母tRNA~(Ala)的75个核苷酸的全序列。同年Sanger又创造了测定RNA的指纹图谱法,但DNA序列测定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88.
携带苏芸金杆菌毒素基因(cryIAc)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sBt101 DNA与野生型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DNA共转染草地贪夜蛾(SF)细胞,通过体内同源重组得到没有包涵体的重组病毒,它上面的cryIAC基因在SF细胞中表达了内毒素蛋白,实验证明,表达的毒蛋白毒性很高,在第四天能100%杀死粉纹夜蛾幼虫,比野生型AcNPV高44%,杀虫时间缩短3~7天。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