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研究对三角帆蚌的一种短型肽聚糖识别蛋白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分析。研究采用5、3 RACE技术,对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所得三角帆蚌PGRPS3基因(hcPGRPS3)片段分别进行了5,3末端克隆,经拼接得到hcPGRPS3 cDNA全长序列。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软件对hcPGRPS3 cDNA全长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了其组织分布,及经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其在肝胰腺中的基因表达变化。hcPGRPS3 cDNA全长1438 bp,开放阅读框为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32.3 ku,pH 7.0时的理论等点为7.98。序列中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结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分析表明,其他物种短型PGRP中,以夏威夷短尾鱿PGRP4与hcPGRPS3同源性最高(5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hcPGRPS3在性腺及肝胰腺中表达水平较高。经PGN或LPS刺激后,肝胰腺中hcPGRPS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表明hcPGRPS3可能在机体抗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正> 著名的北京猿人(Homo erectus pekingensis)化石产地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物10—11层中,产有丰富的鬣狗(Hyaena)粪化石。通过对粪化石(编号 L:30:40,采于1949年;和 L:31:50采于1951年)进行盐酸浸泡,重液浮选,从而找到了148粒孢粉。经过鉴定、包括种属: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烷氧乙基汞化合物(ROC2H4HgX)的比较抑其茵活性及其分子结构与抑其菌活性的关系,用培养基法测定其对其菌最低抑制浓度。所用化合物有甲、乙、丙及丁氧乙基汞的氯、醋酸、五氯酚、硫氰酸、对硝基酚及糖精的化合物二十四种和戊及己氧乙基汞的氯、醋酸及五氯酚化合物六种。试验菌种为黑曲霉(Aspergillu,niger)、米曲霉(A.Oryzae)、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及拟青霉(Paecilomyces sp.)五种。从最低抑制浓度的数据表明,烷氧乙基汞化合物的抑填菌活性随碳链?甲基至丁基而增加,大于丁基则下降或不增加。化合物分子中的负性基团(X)部分,对于一些其菌虽然多少有一定的抑其菌活性顺序,以对黑曲霉最为明显。但对于不同的真菌负性基团表现不同的活性,因此对于不同的 真菌负性基团亦必然有不同的活性顺序。烷氧乙基团对汞原子的活性有影响,对负性基团的活性也可能有影响。如对于一‘种真菌负性基团表现良好的活性顺序,就可以说烷氧乙基团对于负性基团的影响是恒定的。但如烷氧基团对负性基团的活性的影响不一致时,就不容易希望负性基团在不同的烷氧乙基团时有相同的活性顺序。  相似文献   
64.
用在L-阿拉伯糖上培养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2.361无细胞提取液进行了L-阿拉伯糖代谢酶体系的研究。查明L-阿拉伯糖代谢的变化途径如下: L-阿拉伯糖+NADPH_2 戊醛糖还原酶L-阿拉伯糖醇+NADP L-阿拉伯糖醇+NAD L-阿拉伯糖醇脱氢酶L-木酮糖+NADH_2 L-木酮糖+NADPH_2 NADP-木糖醇脱氢酶木糖醇+NADP 木糖醇+NAD NAD-木糖醇脱氢酶D-木酮糖+NADH_2 D-木酮糖+ATP D-木酮糖激酶→D-木酮糖-5-磷酸+ADP L-阿拉伯糖醇脱氢酶仅存在于L-阿拉伯糖培养的菌体中,而不存在于木糖培养的菌体中。可见它与木糖醇脱氢酶不是同一个酶。这一点与文献报导的不同,在黄青霉中这两种酶活力被认为是同一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1)白地霉菌絲中含有大量的多元醇,經紙层析、紙电泳及提純結晶制备衍生物等方法鉴定为甘露醇。(2)白地霉无細胞提取液中有NADP-甘露醇脫氫酶存在,催化甘露醇被NADP氧化为果糖或相反地果糖被NADPH_2还原为甘露醇。(3)白地霉无細胞提取液中有磷酸酯酶,催化果糖磷酸酯水解为自由果糖及无机磷酸。(4)白地霉中測不出果糖-6-磷酸还原酶活力。(5)确定了甘露醇的形成途径为: D-果糖磷酸→Pi→D-果糖←NADPH_2 NADP→D-甘露醇(6)D-木糖培养的白地霉适应形成了NAD-艾杜糖醇脫氫酶,催化: 木糖醇←NAD NADH_2→D-木酮糖D-山梨醇←NAD NADH_2→D-果糖  相似文献   
66.
黑龙江西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黎文本 《古生物学报》1992,31(2):178-189
本文研究黑龙江东部西三江地区中生代煤系地层3个岩组中的孢粉组合。其中城子河组孢粉组合丰富,时代属欧特里期至巴列姆期,但目前材料尚不能对城子河组进行有意义的孢粉地层再分。穆棱组下部与城子河组的孢粉组合相似,反映植物群的渐变过程。东荣组的孢粉组合及其与邻区地层的对比关系亦有讨论,其时代有属凡兰吟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7.
干扰素作用机理和2-5A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诱导基因表达是干扰素发挥生物效应的主要方式。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可有多种途径,被诱导基因的5′端序列与诱导过程有关。干扰素诱导的2-5A合成酶合成的2-5A有多种生物活性,能模仿干扰素的许多功能,2-5A可能是高等动物细胞内的一种生长分化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68.
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向前发展的大好基础。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技术,理应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现在,我们就中药制药技术进行浅析和研究。通过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投入使用来看,我国中药制药行业以及医药企业目前急需有高素质、高专业素养、高学历、高能力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我国目前的中药制药发展情况还不容乐观,因为中药以及相关的中药制药技术、药剂学、制药设备等方面还明显滞后于现代化制药的发展进程,我们要加强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以免在全球竞争中失去机遇。  相似文献   
69.
脑外伤是青年人最主要的致死与致残疾病。脑水肿是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其形成与脑内最主要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关系密切。AQP4对水的转运与其在星形胶质细胞胞膜上的极性分布有关。肌营养不良-肌萎缩蛋白复合物(dystrophin-dystroglycan complex, DDC)可能与AQP4的锚定及极性分布有关。肌萎缩蛋白(dystroglycan, DG)是该复合物的核心成员,但其对AQP4锚定及极性表达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脑外伤后,AQP4的表达改变是否与DG有关,其二者表达变化的调控机制均不清楚。为了揭示以上科学问题,为临床治疗脑外伤后脑水肿提供理论依据,分别进行在体、离体及离体干扰实验。研究发现脑外伤后,AQP4、α-DG、β-DG的表达,于6 h增至峰值,后逐渐减弱,于24 h降至最低,48 h再次表达上调。在此过程中,其表达变化规律虽基本一致,但确实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在星形胶质细胞划伤后,DG与AQP4及p-ERK的表达改变完全一致;抑制及激活ERK信号通路后,分别导致DG与AQP4的表达下调及上调。以上结果证实,脑外伤后,DG参与AQP4在星形胶质细胞的锚定,但并非AQP4极性表达的专属锚定蛋白质;机械损伤后,早期ERK信号通路激活,并上调DG及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
核酸适体在治疗、诊断和生物传感等领域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识别元素-- 抗体相比较,适体展现 出很多的优点:尺寸小,化学性质稳定,容易制备和修饰。更重要的是适体在生物传感的设计上更为灵活,因此,产生了很多高选 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适体传感器。目前,很多的检测手段都被应用到适体传感器中,其中荧光的检测手段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 荧光适体传感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荧光标记给传感器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免标记的荧光适体传感器备受关 注。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免标记的荧光适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分析工作者发展更加灵敏、更加简单、更加应用广泛的 免标记荧光适体传感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